APP下载

运用彭静山教授“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针刺治疗难治性面瘫

2020-01-11杜鑫

中医药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毫针合谷面瘫

杜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0)

彭静山(1909-2003),男,汉族,原名寿龄,辽宁开原老城镇人[1]。彭老22岁开始坐堂行医,一生临症近70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医术高明、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取穴精巧、手法独特、善治各类疑难杂症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针圣”[2]。笔者在临床工作之余,对彭静山教授相关针灸著作、文章以及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发现,彭老提出的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的“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3-4]可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疾病,而且应用效果显著,能起到“针到病除”的作用,尤其在治疗难治性面瘫方面,现介绍如下。

1 “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内涵

彭静山教授提出“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

“一点”指每次治疗只选用一个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即在治疗某一种疾病时在经络辨证、经验选穴等的基础上只选用一个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也叫“一针疗法”[3],如针刺内关穴治疗心绞痛、后溪穴治疗颈椎病[5]。明·徐凤《针灸大全》中所记载的“四总穴歌”就是“一点”取穴的典范,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二穴”则是每次选用两个穴位,两穴相互配合,目的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以加强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效应。临床取穴所常用的上下配穴法、原络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就是“二穴”取穴的典范。如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如外感之人又患腹泻或便秘,取肺经原穴太渊配大肠经络穴偏历或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肺经络穴列缺以宣肺止咳、调理肠胃;再如胃病前取胃之募穴中脘,后取背俞穴胃俞穴。

“三线”是一次选用两个以上穴位,把选出的穴用虚线连起来,成为直线、横线、斜线、周围线四种形式。十四经均可运用直线取穴法,如治疗胸痛,取肺经一条直线上的云门、中府;治疗胃病,取腹部前正中线上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穴。横线取穴法一般由多数经穴配合而成,如治疗神志病,取膀胱经的心俞、神堂,配合督脉上的神道穴,心俞、神堂、神道三穴连成一条横线;再如治疗便秘,取双侧足阳明胃经天枢,配合双侧足太阴脾经大横穴,双侧天枢、大横连成一条横线。斜线取穴法同样由多数经穴配合而成,如治疗下肢瘫痪,取足阳明胃经伏兔、足三里、丰隆穴和足太阴脾经血海穴,足三里、丰隆两穴连成一条斜线,伏兔、血海两穴连成一条斜线。周围线取穴法一般用于关节病、口部、眼部疾患,如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取足太阳膀胱经申脉、足少阳胆经丘墟、足阳明胃经解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申脉、丘墟、解溪、照海四穴连接成“周围曲线”;再如针刺治疗面瘫引起的口角歪斜,取穴督脉人中、足阳明胃经地仓、任脉承浆,人中、地仓、承浆三穴连接成围绕口唇的“周围曲线”。

“四面”是指有的病需要较近选多穴,如果用虚线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面积,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常采用局部配穴,取多穴,穴位之间相互连接组成各种形状,以达到疏调局部经络之气。如针刺治疗头痛取穴百会、头维,百会及双侧头维穴形成三角形;如针刺治疗失眠、认知障碍等神志病,取穴四神聪,四神聪四穴形成正方形;再如针刺治疗腰背痛,取穴肾俞、大肠俞,双侧肾俞、大肠俞穴形成长方形。

临床应用彭静山教授提出的“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力求做到有法有方、取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

2 疾病及典型病案分析

难治性面瘫是指除外中枢性面瘫及肿瘤、手术等造成面神经损害的特发性面瘫,且病程在2个月以上,经治疗未完全康复者[6-7]。难治性面瘫往往经多种治疗后仍遗留患侧额纹变浅甚至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甚至下垂、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后遗症。笔者在临床针刺治疗时发现普通毫针针刺治疗该病效果不佳,后运用彭静山教授提出的“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取穴,应用芒针结合透刺法治疗,发现效果显著,能起到“针到病除”的作用,现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分析。

2.1 典型病案

患者何某某,男性,61岁。就诊日期:2019年3月9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3月余。现病史:2018年12月底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就诊于良乡医院明确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给予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泼尼松减轻炎症反应、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等治疗半月后症状未见减轻,后就诊宣武医院遵医嘱停用激素泼尼松、阿昔洛韦,继续口服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等治疗共3周后左眼闭目较强力量增加,但仍闭目露睛,后间断于社区医院、鼓楼中医院门诊针灸治疗后左侧口眼歪斜未见明显好转,2019年3月9日患者为求针灸治疗入院。症见: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闭目露睛,左侧鼻唇沟消失,鼻耸力弱,左侧鼓腮漏气,示齿力弱,乏力疲倦,味觉减退,纳差,无食欲,眠可,小便调,大便干,需通便药物辅助通便。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涩。既往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颈椎病病史。查体阳性体征:左侧眼裂增大,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消失,左侧示齿力弱,伸舌右偏。辅助检查:头颅MRI:脑内深部白质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Fazekas分级I级。TCD: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中医诊断:面瘫病(气虚血瘀、面部筋脉失养)。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难治性面瘫)。

2.2 针刺治疗经过

2.2.1 立法

益气活血、疏经通络。

2.2.2 针刺治疗

针刺取穴:主穴:阳白、攒竹、丝竹空、精明、太阳、四白、颧髎、下关、迎香、颊车、地仓、翳风、风池、人中、承浆、合谷(对侧)、太冲;配穴:王乐亭“老十针”(上中下三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8]、血海、百会。

针刺操作:阳白四透(阳白透上星、阳白透头维、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攒竹透鱼腰、丝竹空,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40 mm;太阳两透(太阳透颧髎、颊车、太阳透地仓),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125 mm;四白两透(目外眦针向四白、四白针向目内眦),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颊车、地仓相对透刺,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75 mm;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毫针透刺,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以上透刺法,针尖与表皮成15°角,施用捻转平补平泻1 min。丝竹空、精明,毫针直刺1.3~2 mm,不施用手法,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迎香穴毫针沿鼻唇沟方向向上平刺,捻转平补平泻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颧髎、下关、翳风、风池,毫针直刺捻转平补平泻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合谷、太冲,毫针直刺捻转泻法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上中下三脘、天枢、气海,毫针直刺提插补法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40 mm;足三里、内关、血海,毫针直刺提插捻转补法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40 mm;百会,毫针平刺捻转平补平泻1 min,针具规格为0.3 mm×25 mm。太阳透颊车、太阳透地仓操作时,当见针尖在皮下前行至接近颊车、地仓穴时,稍用力上提针柄,使面颊皮肤形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完成一次操作。留针28~30 min。

以上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用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量表[9]评判治愈情况,经治疗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由治疗前8分好转为17分,患侧额纹基本恢复,双侧额纹基本对称,两侧面部肌肉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双侧鼻唇沟、口角基本对称,味觉恢复,纳眠可,二便调。

2.3 病案分析

根据经络理论,该病的发生和足阳明经、手太阳经等有着密切联系[11],取穴以足阳明经、手太阳经穴为主。“面口合谷收”,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筋、经别均上头面[12],《灵枢·经脉》曰“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故取病灶对侧合谷穴。合谷配足三里可养气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下合穴,可健脾利湿,配合上中下三脘、天枢、气海、内关(“老十针”),可健脾和胃、理气和血[13],使正气旺盛,即扶正以祛邪之意;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肝经循“上出额”“下颊里,环唇内”,合谷、太冲两穴相配疏调面颊部经气[14],配血海穴以行气补血活血。百会穴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针刺百会即升提之意。阳白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手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位于额肌中,面神经颞支支配的重要解剖位置上,针刺时一穴多针向四个不同方向透刺,促进额肌功能恢复。攒竹穴位于皱眉肌中,针刺可促进皱眉肌功能恢复。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取穴攒竹、丝竹空、精明、四白改善足太阳、足阳明经筋功能,四白穴两透(目外眦针向四白、四白针向目内眦),针体沿眼轮匝肌肌纤维方向,以促进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口角下垂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取太阳、颧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以改善手太阳、手足阳明经筋功能;太阳两透(太阳透颧髎、颊车、太阳透地仓),颊车、地仓相对透刺,以促进面颊肌力恢复;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针体沿口轮匝肌肌纤维方向,以促进口唇闭合功能的恢复。迎香位于鼻唇沟,毫针沿鼻唇沟方向向上平刺以促进鼻唇沟局部肌力恢复。因该病的症状特点为面部的驰缓、下垂、废用,属“陷下”的范畴,应用“升提”之法[15],太阳透颊车、太阳透地仓操作时稍用力上提针柄,具有“升提”之义。针刺患侧面部诸穴可促进神经组织新陈代谢,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及面肌肌力的迅速恢复[16]。

3 小结

难治性面瘫,又称顽固性面瘫,西医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不详,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病毒感染面神经管而产生非特异性炎症,从而导致面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也有先天发育不全等其他原因[17]。难治性面瘫具有患病时间长、难治愈、易遗留病变的特点,而且发生倒错和痉挛的几率高,所以尽快的解决难治性面瘫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针灸的64种适应症之一[18]。针刺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故应用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为医者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以“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为基础,取穴点以透刺连接构成线、面,以芒针联合透刺法为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因此,“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可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疾病。临床应用“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力求做到有法有方、取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

猜你喜欢

毫针合谷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