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分析
2020-01-11王东友
王东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临床常用中成药,属于处方药,呈浅棕色疏松块状物,味微苦、微涩,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及通脉,主要适应症为冠心病、心绞痛等[1]。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频率也在不断提升[2]。而若想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该药的作用与功能、又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减少不良反应,必须要重视对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的分析,全面掌握与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适应症、用量、用法、疗程、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然后据此来合理把控实际用药过程及加强临床用药监管[3]。本文为观察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现在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出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300 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300 例出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药物使用指征;②无药物过敏史;③临床资料齐全;④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中男162 例(54.00%)、女138 例(46.00%);年龄21~75 岁,平均年龄(43.52±10.50)岁。本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观察所有患者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该药的适应症、用量、用法、疗程、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对该药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适应证 300 例患者中有121 例(40.33%)来自心血管科、80 例(26.67%)来自神经内科、99 例(33.00%)来自骨科。
2.2 用量 300 例患者中有265 例(88.33%)单次用药剂量为200 mg、35 例(11.67%)单次用药剂量过低<100 mg。
2.3 用法 所有患者中300 例(100.00%)均为静脉滴注用药,1 次/d;给药途径;有237 例(79.00%)使用5%葡萄糖溶液为药物溶媒、63 例(21.00%)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药物溶媒;有291 例(97.00%)溶媒使用剂量为250~500 ml、9 例(3.00%)溶媒使用剂量为100 ml。
2.4 疗程 所有患者中有155 例(51.67%)用药疗程为1~7 d、138 例(46.00%)用药疗程为8~14 d、6 例(2.00%)用药疗程为15~21 d、1 例(0.33%)用药疗程>21 d。
2.5 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中有2 例(0.67%)配伍胰岛素进行用药,用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文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物说明书为依据,通过观察本组患者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情况,对该药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首先,在药物说明书中表明:Ⅰ~Ⅱ级轻中度症状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适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而本研究结果显示:300 例患者中有121 例(40.33%)来自心血管科、80 例(26.67%)来自神经内科、99 例(33.00%)来自骨科。由此可见,目前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适应症与药物说明书不符合的情况。虽然随着近年来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物机制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其他疾病(非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面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疾病尚未通过实验、也无相关临床报道,因此将该药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属于不合理用药情况和非对症用药情况[4]。
其次,在药物说明书中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物使用剂量为200 mg/次,1 次/d。而本研究结果显示:300 例患者中有265 例(88.33%)单次用药剂量为200 mg、35 例(11.67%)单次用药剂量过低<100 mg。所有患者中300 例(100.00%) 均为静脉滴注用药,1 次/d;由此可见,目前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着部分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的情况。分析来看,这种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情况多是出现在肾病或其他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身上。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物动力学显示,该药的半衰期较短、清除率较高,连续用药不会出现药物蓄积情况,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较大负担,所以一般情况下无须刻意降低用药剂量,但若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话,可在初期根据其肝肾功能情况而适当降低用药剂量,并加强肝肾功能监测,后期再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以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5]。此外,虽然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单次用药剂量>200 mg的情况,但这种超常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也应竭力避免。
在药物说明书中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溶入250~500 ml 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237 例(79.00%)使用5%葡萄糖溶液为药物溶媒、63 例(21.00%)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药物溶媒;有291 例(97.00%)溶媒使用剂量为250~500 ml、9 例(3.00%)溶媒使用剂量为100 ml。由此可见,目前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以使用5%葡萄糖溶液为药物溶媒的情况最为多见,其余并未选择使用5%葡萄糖溶液为药物溶媒,而是选择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药物溶媒的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同时,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多需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配伍胰岛素进行用药[6],在本组患者中有2 例(0.67%)配伍胰岛素进行用药,用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另外,有部分患者的溶媒使用剂量过低,也属于用药不合理情况,这主要与限制液体入量因素有关[7-9]。据相关研究表明,溶媒剂量不合理会影响到药物浓度,进而会对药物疗效及预后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并且还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中的调配标准来合理选择溶媒及溶媒剂量[10-13]。
在药物说明书中还表明: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 周为1 个疗程。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有155 例(51.67%)用药疗程为1~7 d、138 例(46.00%)用药疗程为8~14 d、6 例(2.00%)用药疗程为15~21 d、1 例(0.33%)用药疗程>21 d。由此可见,目前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疗程进行用药的情况占比较少。分析其原因,疗程不足2 周的情况主要与医生不够重视用药疗程、患者住院时间<2 周、患者经济条件较差负担不起2 周的药物用量等因素有关,而疗程>2 周的情况则主要与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情况下临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的情况,临床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管,以提高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用药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