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医精诚”医德对医务人员的价值引导
2020-01-11王爱静王海静贺丰杰
王爱静, 王海静, 贺丰杰
近期暴发于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命名为COVID-19[2]。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其传染性强,加之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3],因此,抗击疫情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是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争。“大医精诚”医德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以“大医精诚”医德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引导,可引领医务工作者齐心协力战胜疫情,同时促进传统医德精神在新时代建设中不断发扬。
1 新冠肺炎下“大医精诚”医德价值引导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提出的“大医精诚”医德,是我国传统医德思想逐步成熟走向体系化的重要标志,它被称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从行医者应具备的学习方法、行医态度、医者本心及医德典范四个方面,不仅为医疗从业人员树立了德行准则,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崇高的价值引导作用。
1.1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习方法
《大医精诚》中指出,医学作为关乎性命的“至精至微”的一门学科,需要脚踏实地、笃志不倦地学习医学知识,学医过程不得马虎,出现“至粗至浅之思”的不良后果。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医务工作者面对着更多、更复杂的临床病例,因此,“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习方法,更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这对医学研究和治疗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临床一线人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对新冠肺炎治疗的医疗研究,敢于创新学习和研究挑战治疗难题,如闫佳琳、庞文渊等教授[4]在分析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临床毒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后,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有一定临床疗效。面对新冠肺炎的治疗难题,医务工作者们始终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习方法激励自身,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理论实践相结合,从丰富的医疗典籍中获取知识,不断攻克难关。
1.2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的行医态度
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5],孙思邈认为大医精诚是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怜悯同情之感,树立“普救含灵之苦、是为苍生大医”的远大抱负。作为一名从医者,治病救人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火神山医院是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阵地,各地支援的一线临床医生组成防疫前线的“战斗堡垒”,每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走在各个病区之间收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隔离期间,很多医护人员既要承担患者的治疗,又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同时还要安抚部分病人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出现的消极治疗态度,以及年纪小的病患产生的恐惧心理。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克服思想负担,展现大慈恻隐之情,将思想上的仁爱怜悯投入到实践行动中,对患者投入更多的关怀、理解,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病魔的信心,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1.3 “清正为风,淡泊名利”的医者本心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不因世俗的功名利禄而影响济世救人的医者本心。作为医务人员,应时刻谨记清正为风、淡泊名利的行为规范,不要将钱财、名利凌驾于病人的生命至上。当从医者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病患放在第一位,不仅能增强自身使命感,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医德规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造成的生命危害,钱财、名利已抛之脑后,医务人员不会忘记的是身后的责任,他们不问报酬、不计劳苦,从全国各自纷纷自愿报名,组成医疗救援队,支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大医精诚》写到:“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们,正是以这种“清正为风、淡泊名利”的医德引导,在这场战争中才能正确前行。在一段网络视频采访中,镜头扫过钟南山院士家中时,简朴的装修,略显拥挤的客厅,地上还摆满了各种运动器械,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环境中,铸就了钟南山院士“敬国士无双”的时代楷模。清正为风、淡泊名利才是从医者的天职,更是在面对严重疫情的时期,从医者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1.4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典范
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理念深受儒、释、道思想以及先贤医家优秀思想的影响[6],既尊重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又注重自身道德的养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道德境界。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以救于患者疾苦。这既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根本使命,同时也是实现医务人员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言中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7]。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迫性与严峻性,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放弃后方相对安全的环境,纷纷主动加入到支援武汉疫情的前线,他们承担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火墙”。广大医务工作者,肩负着保证人额民群众生命健康道德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人民,在疫情前线实现自身精神的追求。
2 新时代下“大医精诚”医德的继承发扬
孙思邈是我国传统医德文化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大医精诚”医德不仅蕴含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行医准则,而且包含着“精湛医术、仁爱怜悯”的崇高医德精神。“大医精诚”医德中蕴含的“敬畏生命、以‘仁’为本、清正为风、严谨求实”等丰富的医学道德规范,不仅奠定了我国医德文化的基础,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刻影响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导向。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术风范,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2.1 “大医精诚”医德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8],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规划方针。为了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图,这为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由于现代医疗科学的快速进步和医学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部分医务工作者表现出对传统医德观念的不认同及对中医药信念的不坚定。因此为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需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医德精神,大力弘扬传统医德文化。孙思邈所提出的“大医精诚”医德精神,正是传统医德与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建设的结合。为了实现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推动发展,以“大医精诚”医德精神作为的价值导向,可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2.2 “大医精诚”医德在新时代医德规范建设中有引领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医德规范与现代新的医德观念也出现摩擦碰撞,原本在道德层面约束的问题,也逐步上升到伦理层面、法律层面,因此,对当下新时代医德规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观既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体现[9],又涵盖了医学人文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怀的统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优秀医德文化的传承。“大医精诚”医德所提倡的医德规范及思想精髓,强调从医者对病人的关怀与照顾,减少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医患纠纷之间的矛盾,其所提倡的医德典范,与新时代医德建设完美契合,对建设良好医疗道德氛围、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3 结语
2020年,全球均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硝烟的持久战争,“大医精诚”医德是广大医务人员奋力在抗疫前线最有力的精神武器,他们发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精湛过硬的专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精心医治呵护患者,切实加强自身防护,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相信,经过这场疫情,“大医精诚”医德将会在新时代建设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