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干眼症临床经验
2020-01-11谢钊李翔
谢钊 李翔
笔者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李翔教授,李老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眼科疑难疾病方面造诣颇深,在跟师学习中发现老师常以四逆散为基础方,临证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眼表疾病,尤其是干眼症疗效颇佳。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之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为疏肝理脾的经典方,方药由柴胡(6 克) 、枳实(6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 克)组成,具有运转枢机之效,起调畅气机、疏肝和胃、透达郁阳作用。临床常广泛用于各种内科疾病,只要具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胁痛、便秘、腹胀等相关症状,均可随证使用。李翔教授临证时,多“病证结合、审因论治、追本溯源”,不拘泥于专科专方,认为只要病机相符,即“有是证即用是方”、“异病同治”,效如浮鼓。四逆散广泛应用于眼科各种病症,现例举干眼症(白涩症)验案,分享如下:
案1 :干某,男,44岁
初诊(2016年05月10日):自诉干眼症6月余,曾先后滴用如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聚乙二醇滴眼液(思然)、羟糖苷滴眼液(泪然)、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速高捷)、维生素A棕榈脂眼用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等多达十余种眼药,口服维生素A、B、C、E、叶黄素等多种维生素,效果不佳,时好时坏,患者焦虑紧张,自诉已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辗转至我院就诊。刻下症:双眼久视疲劳,碜痛不适,胞睑压痛,白睛微红,焦虑紧张,睡眠不佳,胃脘隐痛,冒酸打呃,纳可便常,舌质红,苔黄,脉弦。专科检查:VOU1.0,双眼睑压痛,睑球结膜轻充血,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6 s,泪液分泌试验11 mm/5min。西医诊断:双眼干眼症,中医诊断:双眼白涩症,辨证为肝脾不调,治予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0g、枳壳20 g、白芍30 g、甘草3 g、砂仁15 g、瓦楞子20 g、焦山楂30 g、柿蒂20 g、延胡索20 g、牡蛎20 g、合欢皮20 g),5剂,2日1剂,少量频服,仅用海露眼液滴眼,每日3次,每次1~2滴。
二诊(2016年05月17日):患者自觉双眼胞睑压痛、白睛微红、胃脘隐痛、冒酸打呃消失,睡眠良好,久视疲劳、碜痛不适、焦虑紧张、缓解80%,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专科检查:VOU1.0,双眼睑压痛、结膜充血消失,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恢复正常(12秒)。辨证同前,效不更方,再投五剂。
以后患者未再复诊,二周后电话告知症状全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案2:倪某,65岁,女
初诊(2017年03月07日):右眼干涩、眼痒1年,曾长期使用珍珠明目液点眼,时有好转,反复发作,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周前有感冒史。刻下症:右眼干痒碜涩,不耐久视,白睛微红,打嗝,咳嗽咯痰,偶有气紧,纳眠可二便常,舌质红有裂纹苔略花剥,脉弦细。专科检查:VOD 0.6,VOS 0.8,右眼结膜轻充血,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5s,泪液分泌7mm/5min。西医诊断:右眼干眼症,中医诊断:右眼白涩症,辨证为肝脾不调,治法疏肝理脾,方以四逆散加减(柴胡10 g、枳壳20 g、白芍30 g、甘草3 g、柿蒂20 g、竹茹20 g、砂仁10 g、焦山楂20 g、石斛15 g、瓜蒌皮20 g、苏子10 g、陈皮10 g、茯苓20 g), 3剂,2日1剂,少量频服,局部海露滴眼液、易贝眼液滴眼,每日4次,每次1~2滴。
二诊(2017年03月14日):右眼干痒碜涩减半,不耐久视消失,白睛色常,打嗝消失,咳嗽咯黄白痰未解,纳眠可二便常,舌质红有裂纹苔略花剥,脉弦细。专科检查:VOD 0.6,VOS 0.8,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6 s,泪液分泌8 mm/5min。中药加薏苡仁30 g、鱼腥草20 g、桔梗15 g、苏子增为15 g 3剂增强宽胸散结,除湿化痰之效,局部用药不变。
三诊(2017年03月21日):右眼干痒碜涩消失大半,咳嗽咯痰消失,纳眠可二便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专科检查:VOD 0.8,VOS 0.8,右眼泪膜破裂时间10 s,泪液分泌10 mm/5min,效不更方,再投5剂。
未再复诊,半年后电话回访未再发病。
按:白涩症,类似西医的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白涩症病名出自《审视瑶函》:“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综合历代所述,病机多归纳为:外感疫邪停留或余邪未清,隐伏肺脾之络,阻碍津液敷布;肺阴不足,目失所荣;饮食不节,陈酒恣燥,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蕴积湿热,郁久伤阴;肝肾亏虚,精血暗耗,目失濡泽[1]。综合以上病因病机,多从肺脾论治,分为邪热留恋证、肺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四大证型,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和饮食随意而为,肝脾不调证日益常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司,气不行津,津液不能上布,目珠不得濡养,发为白涩症。四逆散具有疏肝理脾,调畅气血之效,可宣达郁滞,阳气外达则诸证皆消。李老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柴胡配枳壳“一升一降”,通利少阳三焦气机,助脾散精;配芍药“一气一血”,既补养肝血,又条达肝气;甘草调中,与芍药相配,酸甘养阴,以阴调阳[2]。全方升降相宜,疏升肝木,理通脾滞,和解枢机而解患者之忧,达治病之效。
李翔教授为四川省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师从国医大师郭子光先生和廖品正先生,精于眼病,在临证白涩症时常从肝脾论治,常获良效。白涩症病位在眼表,和胞睑、泪膜、白睛、黑睛关系密切。目为肝窍,胞睑属脾,黑睛属肝,泪液为津液,肝气不舒,脾胃运化失司,津液不能上布,目珠不得濡养,故发为不肿不赤,只是涩痛的白涩症,因此从肝脾论治白涩症直中本源。案1干某为中年男性,眼病日久,内心焦虑,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碜涩不适,胞睑压痛,胃脘隐隐作痛;而胃不和则卧不安,故眠差;气血不畅,阴血不足,无以濡养目珠,则目珠干涩;肝木失疏,无以克脾,脾失健运,浊气不降,清气不升,白睛无以荣养而发红。患者舌质红,苔黄,脉弦亦为肝脾不调,隐隐化热之象。案2患者发病于惊蛰,春主生发,肝气旺盛,木旺乘土,肝气犯胃则打嗝;肝失疏泄,气血不畅,精明之府不能荣养,则见眼干眼涩、不耐久视、头晕;患者感冒病后,余邪未清,病邪留恋,隐伏卫表,肺气不宣,则咳嗽咯痰,而白睛属肺,肺失肃降则发红不适,舌质红有裂纹苔略花剥,脉弦细,为肝脾不调,肝肾亏虚的虚实夹杂之象。眼科虽为专科,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临证时辨病辨证结合,审因问源,不能拘泥于专科专方,经方时方,只要病机相符,随证治之,则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