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肾同源”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探析

2020-01-11高媛徐春龙刘正立吴加亮欧阳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葡萄膜肝肾疼痛

高媛,徐春龙,刘正立,吴加亮,欧阳云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aur spondylitis,AS)是一类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或外周关节的免疫系统疾病。其早期表现为腰背部的僵硬疼痛,晚期主要以全身性的骨性强直为主要特征。现代研究发现[1],其主要与HLA-B27 等易感基因相关,可被感染、性激素以及免疫失衡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葡萄膜炎是本病关节外表现的常见症状。

AS 伴发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大约在20%~30%之间,是导致青壮年视力障碍的原因之一[2-3],大多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少数患者可出现虹膜后粘连、青光眼、白内障,严重者可导致眼球萎缩[4]。本病具有起病急,恢复快,易反复发作,预后良好等特点。有研究显示[5],前葡萄膜炎是AS 危险因素之一,影像学显示,AS 伴发葡萄膜炎患者中,其骶髂关节病变程度更加严重。葡萄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部分患者可因反复发作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视神经功能损害。西医学治疗主要以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点眼;合并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等。西药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毒性,导致角膜上皮损伤;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眼压升高,并常常出现“反跳”现象。而中医药疗法的治疗思想是从整体出发,因人而治、辨证施治、标本同治,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在临床得到验证。

AS 属中医“腰痛”“大偻”等范畴,中医眼科学将葡萄膜炎归为“瞳神缩小”“瞳神干缺”[6]。“肝肾同源”理论最早起源于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7]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肾不仅起源相同,且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近年来,“肝肾同源”学术思想主要应用于肝硬化以及各种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提出从“肝肾同源”探析AS合并葡萄膜炎论治,为今后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个新思路。

1 中医理论基础

1.1 发病及目

《素问·金匮真言论》[7]云:“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素问·五脏生成》中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论述。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而目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8]。另外,肝性喜条达,主疏泄和藏血。肝藏血,肝受血而能视;肝主疏泄,调节一身气血运行和输布,气血调畅,则目明。若肝血不足,则目失所养,表现为目昏、模糊、视力下降;肝经火盛,或肝经有热,则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王九峰医案》[9]中记载“肝风上扰,以致瞳神缩小”。《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10]云:“怒伤肝胆,令脑邪热冲入目中,致成此障,久则变为瞳神细小”。《张氏医通·七窍门·瞳神紧小》[11]中描述“相火强搏肾水,肝肾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之精有亏,所输亦乏,故瞳神亦日渐耗损”。瞳孔归水轮,属肾,而肾主藏精,精充则目能视;肾为肝之母,子病传母,暗耗精气,致真阴耗损,则肝阴亦不足,故终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火上炎。暴怒伤肝,肝胆郁热化火,火郁目窍,出现目红、疼痛拒按、畏光流泪等症;肝藏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眼炎反复发作,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

1.2 发病及骨

AS 主要以腰背部脊柱及旁肌肉附着点僵硬、疼痛等表现为主,而晚期表现为脊柱多关节骨性强直。其病位主要在骨、筋等处。《素问·脉要精微论》[7]云:“腰者,肾之府也”。多数医家认为AS 的发病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相关。《诸病源候论·腰痛候》[12]云:“肾主腰脚,肾精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圣济总录》[13]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是为肾痹。其证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均说明本病的根源在于肾[14]。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生殖之精;肾主骨生髓,骨骼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化生和滋养;肾精不足,则骨质脆弱,易于变形、骨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肝生筋”与《素问·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论述,中医将肌肉、肌腱附着点归为“筋”的范畴。若七情过度,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导致筋脉失养,从而出现腰背部疼痛、足跟及双膝等多处疼痛等症状。由此可见,本病与肝肾密切相关。

1.3 “肝肾同治”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思想

朱丹溪在《相火论》中言“见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肝肾两脏,同属于下焦,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肝肾藏血互生、互化是肝肾同源的物质基础[15-16]。肾精充盈,生髓化生血液,使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不断濡养使肾精化生有源,即所谓的“肝肾同源”,其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在《灵枢·本神》中记载“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肝肾两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肾同治”依据“肝肾同源”,笔者认为本病的论治,不应局限于肝或肾单个脏腑的辨证论治,而应基于中医整体观念,重点把握肝肾两脏的辨证,从而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另外,从肝肾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AS 合并葡萄膜炎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本病从“肝肾同治”入手,不仅把握了中医的整体观念,立足肝肾两脏综合论治,同时体现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2 论治探讨

本病重在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需及早辨证施治;分清疾病所处阶段,主要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正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根据其病情轻缓选择标本治疗偏重。从古至今多数医家都认为木无虚不可补,水无实不可泄,泻肝就是泻肾,补肾就是补肝[17]。笔者以“肝肾同治”为基本原则,提出三种治法如下。

2.1 清肝泻火,壮督强脊

急性期,肝火上炎,肾阴亏虚,症见眼部微红,疼痛一般,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口苦,腰背疼痛、僵硬,夜间疼痛明显,翻身困难,面部潮红或烘热,舌边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宜清肝泻火,药用栀子、牡丹皮、黄芩、黄连、吴茱萸、夏枯草等品清泻肝火;续断、牛膝、独活、桑寄生等品以壮督强脊;病邪初袭,若一味攻伐,则易劫伤体内阴液,更加重肝肾阴虚之象,肝失条达,肾精不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在遣方用药之际,宜柔不宜刚,宜和不宜伐。正所谓“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适当配伍白芍、当归、枸杞子等品以滋养肝阴,以促向愈。

2.2 疏肝泄浊,清热止血

暴怒或情志不舒,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郁滞,则肝火内生。病久肝郁化火,火郁目窍;病程日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症见抱轮红赤、疼痛明显,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腰背疼痛明显,晨僵,舌红苔白或薄白,脉细。用药可选炒栀子、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川楝子等品以行气疏肝,适当配伍苍术、泽泻、防己等利水泄浊之品。“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另需适当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榆等寒凉之品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用药不可寒凉太过,攻伐机体阳气,加重病情进展。

2.3 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病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眼干不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目痛不显,心烦不眠,口舌干燥,腰背酸痛、僵硬,食纳尚可,二便调,舌质偏红,苔少或薄黄,脉细弦。肝肾阴虚,则目珠失养,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可选桑寄生、杜仲、熟地黄、白芍、山茱萸、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山萸肉、山药等品。正所谓“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房定亚教授曾明确提出“酸以养肝体”[18],临床应用时需注重药物配伍。缓解期往往因病程日久,虚实夹杂,在治疗时应在滋阴补肾柔肝的同时,加上清火泻热之品,如黄柏、薄荷、知母、玄参、虎杖、连翘等品。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武某,33岁。初诊日期2018年7月28日,因“右眼红痛伴畏光反复发作2年,复发3 d”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眼红、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前葡萄膜炎”,予局部对症处理后症情好转。2年内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未予重视。3 d 前,患者觉症状加重,前来就诊,查血清HLA-B27 提示阳性,骶髂关节CT 示骶髂关节炎。刻下症:患者右眼红、疼痛加重伴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分泌物,腰背部僵硬、疼痛,夜间稍明显,无翻身困难,晨僵明显,余关节处无明显不适,食纳可,夜寐一般,二便尚调。既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史。查视力:右眼0.4,左眼0.8,双眼睑静,右眼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后壁灰尘状Kp(+++),Tyn(+),瞳孔圆,对光反射迟钝,直径约2.5 mm,散瞳后虹膜5 点钟方向后粘连,瞳孔呈梅花状,边缘有白色絮状渗出物,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左眼未见类似炎症表现。双眼光定位、色觉均正常,双眼泪道冲洗通畅,眼压测定:右眼28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2 mm Hg。双髋4字征试验弱阳性,脊柱及旁肌肉无压痛。西医诊断:(1)右眼前葡萄膜炎;(2)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瞳神紧小(肝肾亏虚,虚火上炎)。方药以菊花10 g、炒栀子10 g、独活10 g、桑寄生15 g、川芎10 g、生地黄20 g、川楝子15 g、续断15 g、当归10 g、生甘草6 g、白花蛇舌草15 g、金银花10 g、知母10 g、虎杖20 g 为主。共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2018年8月12日,患者眼部症情缓解,无色红,无疼痛,视物较前清晰,腰背部疼痛稍好转,仍偶有僵硬,食纳可,二便调。上方去菊花、知母,加威灵仙15 g、鹿角霜10 g。嘱其继续服用中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患者病情基本稳定。

按语:患者因反复葡萄膜炎发作,查血清HLAB27 阳性以及骶髂关节CT 提示骶髂关节炎,因此,患者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明确。患者青年男性,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调摄失当,肝血、肾精暗耗,导致肝肾亏虚;机体阴血不足,肝火上炎。方中独活、桑寄生等品补益肾精、强督壮脊,固摄下焦;菊花、栀子以清泄肝火;川楝子舒和肝气;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虎杖、知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甘草以调和诸药。诸药相合,补益肝肾,清泻肝火,以促向愈。

4 小结

临床上常有患者因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前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后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S 合并葡萄膜炎一般预后良好,西医学治疗手段主要以局部对症处理为主,有一定的副作用,且病情容易反复,中医治疗则具有一定优势[19-20]。笔者基于“肝肾同源”这一学术思想,探析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肝肾同治,为中医药治疗AS 合并葡萄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葡萄膜肝肾疼痛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疼痛不简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