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主升清探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2020-01-10段永强杨晓轶李能莲王惠楠牟德海巩子汉

中医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清阳四君子汤营卫

段永强,马 骏,杨晓轶,李能莲,王惠楠,牟德海,巩子汉,白 敏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眩晕包括头晕和目眩,头晕是自觉周围或自身旋转,目眩则以眼花、视物不清为特征,多见于西医学所论的梅尼埃病、中枢性疾病、贫血、神经衰弱和低血压等疾病[1-2]。眩晕发生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该病与脾虚清阳不升关系最为密切,常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故选取验案整理介绍。

1 基于“脾主升清”探讨眩晕的发病机制

脾胃居机体之中央,主运化饮食水谷,脏腑及四肢百骸皆受气于此,为机体气血供给之所[3]。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了脾能将胃所摄纳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赖以脾气散精和升清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至四肢百骸。“脾主升清”以升为健,强调脾气以上升为主要特点。《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云:“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这里的“其不及”就是指脾不升清。脑窍位于颠顶,五脏之精微依赖脾气升清作用上充于脑对其濡养,诚如金代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辩论》云:“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生浮也……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脾胃健运则阴火归位,九窍通利,反之则“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亦云:“清阳出上窍,耳、目、鼻、口之七窍是也。”充分说明了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是导致九窍功能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出现头目失养,甚至内脏下陷等证,此如《四圣心源》云:“中气衰则升降窒”,又如清代汪昂在《医方集解》云:“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

脾气健运,化生之气血通过脾主升清作用上输并濡养头目,表现为头脑清醒。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窍失养,导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口问》)。脾气以升为健,不但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是营卫气血赖以生化的源泉,此如《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卫之气顺行濡养周身,则机体调和,若营卫之气逆乱则病作矣,此如《灵枢·五乱》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详细论述了营卫之气不和为导致眩晕的重要机制,而其根源在于脾不升清。营卫化生于脾胃,若脾胃虚弱,升降失司,营卫气血乏源,则眩晕发生。诚如李东垣在《证治汇补》载“眩晕生于血虚也”“脾虚则气血乏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如《柳选四家医案·评选静香楼医案》云:“四肢禀气于脾胃,脾胃虚衰,无气以禀,则为振颤。土虚木必摇,故头晕也。”指出了脾虚则清气不能上禀,就会导致眩晕。笔者认为:眩晕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脾虚清阳不升,在治疗上主张益气升阳之法,运用补气之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2 四君子汤分析

四君子汤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临床治疗脾气虚症的补气之名方。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脾养元;白术甘苦而温,燥湿健脾以助脾升清;茯苓甘淡,除一身之湿;甘草片性平,和中补土。诚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曰:“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本方健脾益气、补中升清,能够使清阳之气上升以濡养头目,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临床在治疗脾虚型眩晕时,常酌加升麻、柴胡、羌活等轻灵之品,以助脾升清,使营卫气血顺行,往往起到显著疗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1岁,2017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2个月,加重1周。症见:患者近2个月常感头晕、头重,近1周因劳累明显加重,站立不稳,耳鸣如蝉,乏力懒言,胃脘重坠感,饭后明显,纳呆少食,嗜睡,腰膝酸软,手足冷,大便稍溏量少,努责无力,排便不畅,每日1~2次。于某院检查为贫血,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晦滞,眼睑口唇淡白,体型微胖,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水滑,舌下络脉屈曲不明显,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贫血。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处方:潞党参2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生黄芪30 g,炒山药15 g,升麻6 g,柴胡6 g,陈皮12 g,明天麻12 g,生姜3片,大枣3枚。6剂,1 d 1剂,常规水煎取药汁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2017年12月19日二诊:患者头晕、头重症状稍减轻,但仍劳累后加重,站立不稳,乏力,胃脘重坠感及食欲较前稍有好转,耳鸣如前,嗜睡,腰膝酸软,大便微溏,舌体稍胖大、色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效不更方,恐药力不及,宜守方但加大剂量。于上方改潞党参为生晒参(另煎兑入)20 g,加干姜6 g、菟丝子30 g、磁石(先煎)40 g,生黄芪增量至60 g,续服6剂,煎服法同上。2017年12月30日三诊:诉上方6剂后诸证大减,便自行按原方续服6剂,煎服法同上。症见:患者头晕、头重症状大减,站立不稳、乏力、耳鸣、腰膝酸软等症已不明显,胃脘重坠较前减轻,但劳累加重,口干不欲饮,大便已成形,排便畅快,每日1行,舌体正常、质淡红有裂纹、苔薄稍黄,脉沉细。笔者认为仍以前方加减以收功,守方去磁石、干姜,减菟丝子为15 g,易炒白术为生白术15 g,6剂,煎服法同上。2018年1月7日四诊:患者反馈药后头晕、头重不适诸症已除,胃脘重坠一症也已告愈,精神转佳,口不渴,大便成形,排便顺畅,每日1次,测血压136~80 mmHg,舌体正常、质淡红、苔薄白,舌下静脉未见屈曲,脉沉细有力。属续服四君子丸2周,以巩固疗效。

按 本病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所致。脾虚则清阳不展,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清气不能上行于脑濡养头目,或营卫气血逆乱,此如《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头为之苦顷,目为之眩”。故患者症见头晕、头重乏力等症状。脾虚日久,中气不足,不能升提胃脘,故胃脘重坠;脾主四肢,脾阳不足,则四肢冷。疾病先期,施以健脾益气、运脾升清之品,以渐补脾胃,且药量宜小;二诊时,病情改善,病机如前,参合脉症审时度势,方可加重剂量,并佐药物以顾兼症,投之便取佳效;三诊时症状明显改善,因此守方随症加减;四诊时诸证已除,舌脉正常,知胃气已复,气血渐充,故以四君子丸巩固疗效。本案取效,赖以辨证准确,抓主证,顾兼症,方用四君子汤而取效。

猜你喜欢

清阳四君子汤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探讨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从“清阳”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和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评价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研究进展
四君子汤对结肠癌肝转移小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