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伟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经间期出血经验*

2020-01-10冯优优张朱青

中医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藕节枳壳茯苓

冯优优,潘 扬,张朱青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46)

一般在2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期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或者带下夹血,有别于崩漏及月经先期量多等症状称为经间期出血[1]。该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的特点,经间期出血不仅会对女性的生殖系统带来影响,还对妊娠率有影响[2-3]。研究[4]表明: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妊娠率显著低于正常月经周期妇女。

张大伟教授是河南省中医方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原庞氏妇科流派第七代传承人。张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工作三十余载,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治疗月经病方面经验独到。笔者有幸随导师侍诊,聆听教诲,获益颇深。现将张大伟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经间期出血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无经间期出血的论述,相关记载多散见于“月经先期”“经漏”“月经量少”“赤白带下”等。直至1986年南京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夏桂成教授在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的编写工作中提出“经间期”的概念,获得主编罗元恺教授的支持,将“经间期出血”一节编入第5版教材,这是中医学“经间期出血”病名的首次提出[5]。本文所论述的“经间期出血”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6],发生在围排卵期的出血,或发生在月经干净后7 d左右,出血量较少,持续12~72 h,可能与排卵期雌激素波动有关,多数伴有轻微腹痛、乳房胀痛[7]。张师认为:湿热瘀结乃出血的重要因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经期、产后外感湿热;或肝气郁结,克伐脾胃,湿热内生;亦可因经产、手术留瘀,阻滞胞络;或出血日久,胞宫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侵入,湿热熏蒸胞宫,热盛及血,热与血搏,灼血成瘀,瘀热互结,血络受损,损伤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张师认为湿热的来源有3:①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旺克伐脾胃,脾胃虚弱则湿热内生;②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聚而成湿,湿邪下注,日久蕴而生热;③后天失于调养,饮食不洁或不节,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湿邪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蕴久生热。血瘀的来源也有3:①情志不调,肝郁气滞,气行血,气滞则血行瘀滞而致血瘀;②素体虚弱,复因经产、手术留瘀,阻滞胞络;③素体脾气虚弱或外来之邪,或他脏之病损伤脾气,气虚则血运之力不足,气行不畅,血行受阻,瘀滞于冲任、胞宫脉络[8]。总之,湿热搏结,瘀滞不通,蕴阻胞脉冲任之间,加上素体不足,经产、手术留瘀,瘀阻胞脉,湿、热、瘀损伤胞脉、胞络,导致新血不得归经而致经间期出血。

2 治疗大法

张师认为:若出血量很少,仅仅1~2 d,或偶尔1次者,不作病论,反复经间期出血,持续时间较长,连续3个月经周期者,当及时治疗。湿、热、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之本因,张师临床治疗本病以清热祛湿化瘀为主,邪去则路通,气血通行顺畅,脏腑自当得养,精血充足,经血化生有源,按时而下,此乃以通为补;湿、热、瘀得除则冲任调达,胞宫环境和谐,血海固摄正常而月经循经而行,经间期出血自愈。张师结合本病的病理特点及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分为经后期及经期两期诊治。

2.1 经后期用药

此期以清热祛湿为主。用药在中原庞氏妇科的“清湿化瘀止血方”基础上加减。药物组成:黄柏12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炒山楂15 g,枳壳10 g,茯苓30 g,山药30 g,川续断15 g,柴胡6 g,墨旱莲30 g,藕节30 g,黑栀子6 g,甘草片3 g。6剂。方中黄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泻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性寒而苦,入肾经,善清下焦湿热,现代研究[9]表明: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金银花,味甘性寒,自古被各代医家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滇南本草》谓其“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毒、瘰疬”,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10];蒲公英,《新修本草》载其归肝、胃经,清利湿热、解毒,《本草经疏》谓“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结热凉血要药”,3药相合,清热而解湿毒,祛湿而通利下焦;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利湿以固本,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炎、健脾宁心的作用[11];黑栀子泻脾土而清湿热,增强君药清热利湿之效;墨旱莲、藕节凉血止血;炒山楂,《玉楸药解》谓其“入肝、脾经,消积破结,行血开瘀”,本方取其消食行瘀之功用;柴胡、枳壳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既利于疏肝气,又利于止血[12];川续断补肝肾,行瘀血而敛新血;甘草片调和诸药,《本草汇言》谓其“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全方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以清为主,扶正为辅;组方严谨,寒温并投,气血同调,清补兼施,专攻一处又固护全身,清不伤正,补不留邪。

2.2 经期用药

本期宜活血逐瘀,因势利导,引血下行,使宫内积存的败精残物随血而下,瘀血祛除,新血才能再生,故多以活血逐瘀止血为治则,给予逐瘀止血方加减。药物组成:益母草30 g,枳壳10 g,墨旱莲30 g,藕节30 g,炒山楂15 g,茯苓30 g,山药30 g,柴胡6 g,侧柏炭15 g,贯众炭12 g,甘草片3 g。月经量多时连用3剂。全方逐瘀而不破血。张师认为:所谓逐瘀,实际上是选用对子宫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的药物,通过加强子宫收缩而达到清除胞宫内残留瘀浊之目的。方中益母草祛瘀生新、利尿解毒,张师称之为逐瘀止血之要药;贯众炭清热解毒、燥湿止血;枳壳调气行瘀;炒山楂消食行瘀。侧柏炭、旱莲草、藕节凉血止血;茯苓、山药健脾益气生血;柴胡疏肝升提,配伍枳壳,调畅气机;甘草片调和诸药。现代研究[13]表明:诸药均有增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合用可取逐瘀止血之效。全方集逐瘀、清热、止血于一体,逐中有收,行中有补。

2.3 临床调护

张师在临证中发现,经间期出血的患者多存在较大的精神压力,该病常发生于工作及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的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张师认为:经间期为整个月经周期中最重要的时期,正如《灵枢·邪客》云:“此人与天地相应者”。患者除内服中药清热祛湿、化瘀止血之外,还应改变不良起居之习,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医者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及生活作息的指导,嘱其减压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每晚十点半前就寝,保证7 h以上睡眠,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使精力旺盛,加快机体的恢复,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2019年1月5日初诊。主诉:经间期出血反复发作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2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质黏稠,持续3~6 d方净,曾于外院就诊,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治疗3个月后症状暂缓,停药后症状又作。3个月前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术,术中未见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5~28 d,经期5~7 d,量中等,色暗红,伴腰酸,无经行腹痛,无经前乳胀;平素白带量多,色黄,质黏稠,有异味。末次月经为2018年12月25日,7 d净,量、色、质同前。现月经周期第12 天,2 d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质黏稠,伴腰酸。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情绪急躁,作息不规律,常因工作繁忙熬夜至凌晨2点左右,眠差;纳食尚可,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小便调,大便干结,2~3日1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既往史:G5P2,2010年剖娩一女活婴,2016年剖娩一男活婴,2014年妊娠4个月余因稽留流产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9年、2015年各孕五十余天均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8年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阴道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0.7 cm,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宫颈纳氏囊肿。西医诊断: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经间期出血,证属湿热瘀结证。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血。方以清湿化瘀止血方加减。处方:黄柏12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炒山楂15 g,枳壳10 g,茯苓30 g,山药30 g,川续断15 g,柴胡6 g,墨旱莲30 g,藕节30 g,黑栀子6 g,甘草片3 g。6剂,1 d 1剂。2019年 1月12日二诊:服药4剂后出血即净,服药6剂后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小便可,手脚及小腹冰凉。处方:上方去旱莲草、藕节,加白芷10 g、车前草30 g,6剂,1 d 1剂。并嘱咐患者作息规律,适当运动。2019年1月19日三诊:末次月经2019年1月18日,1月17日见少量褐色分泌物,无明显腰酸,腹痛,今日量较前增多,大便每日1~2次,成形。给予逐瘀止血方,处方:益母草30 g,枳壳10 g,墨旱莲30 g,藕节30 g,炒山楂15 g,茯苓30 g,山药30 g,柴胡6 g,侧柏炭15 g,贯众炭12 g,白芷10 g,甘草片3 g。月经量多时连用3剂,1 d 1剂。并嘱咐患者作息规律,适当运动。2019年1月30日四诊:现月经周期第13天,今见阴道少量褐色分泌物,未诉其他不适,纳寐可,二便调,给予1月12日方不变,共7剂,1 d 1剂,早晚分服。经期继续服用逐瘀止血方3剂。如此周期调治3个月,患者经间期出血治愈,后随诊2个月,未见复发。

按 患者平素精神压力大,常熬夜,情志不舒则肝气郁滞;喜食肥甘厚味之品,易伤脾碍胃,酿湿生热;多次孕育,产后留瘀;湿热熏蒸胞宫,热盛及血,热与血搏,灼血成瘀,瘀热互结,血络受损,损伤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暗。脾受湿困,湿性重着趋下,下注于下焦,湿困带脉而带下量多,日久生热,表现为带下色黄,有异味。气滞则湿阻明显,阴血亏虚,阳气偏旺,湿热相结,表现为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蕴结之象。故经后期治宜清热祛湿,化瘀止血。方中黄柏、金银花、蒲公英清热祛湿解毒;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利湿固本;黑栀子泻脾土而清湿热;墨旱莲、藕节凉血止血;炒山楂消食行瘀;柴胡、枳壳相伍,调畅气机,利于止血;川续断补肝肾,行瘀血而敛新血;甘草片调和诸药。经期治以逐瘀止血,益母草祛瘀生新、利尿解毒;贯众炭清热解毒、燥湿止血;枳壳调气行瘀;炒山楂消食行瘀;侧柏炭、旱莲草、藕节凉血止血;茯苓、山药健脾益气生血;柴胡疏肝升提,配伍枳壳,调畅气机;白芷燥湿止痛;甘草片调和诸药。现代物质生活丰富,切不可盲目补虚。该病以实者多,虚者少,滞不受补,且以通为补,配合良好作息及心理疏导,加快疾病的恢复。

4 小 结

经间期出血多发生于精神压力大的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患者多以2次月经中间少量点滴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张师临床治疗该病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因论治,采用周期疗法,同时注重天人相应的思想,适时调护。笔者对张师治疗经间期出血经验进行总结,从病因病机及治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经间期出血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药。

猜你喜欢

藕节枳壳茯苓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云茯苓
云茯苓
藕节汤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效果分析
使用混合代理模型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藕节壳体多目标优化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吃到自然瘦
藕节芦根汤止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