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下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2020-01-10曾衍瀚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考核

曾衍瀚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1 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高等教育正从注重技术应用的“技术范式”转换为注重科学研究的“科学范式”,又兼具注重实践的“工程范式”。在此趋势下,“新工科”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在数量上需求持续增加,在质量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同时对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开拓创新能力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推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具备科研能力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性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2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德国学者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时就把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作为办学原则。美国一些大学则提倡大学本科生从低年级就参与到科研之中,并且提供相应经费。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科研工作,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如何发挥大学生创新潜能,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予以引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一种途径是设立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对本科生在科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必要的答疑和辅导,从而实现本科生学习与科研的全面接轨。[2]同时将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3]也有学者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常见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4]和国内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5]作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本科生科研形式不合理。把本科生科研定义为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这种传统定位导致本科生科研流于形式,定位模糊,管理松散。本科生科研类似于各种科研兴趣小组的活动,缺乏有效的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导致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处于松散的自发状态,另一方面在科学选题方面和问题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从而导致本科生科研水平无法提高。[6]

(2)本科生科研管理不合理。本科生科研的管理与普遍意义上科研管理没有区别。如本科生的科研选题、科研方向和科研过程基本参照课题研究的管理方式,严格的立项、考核、结题过程致使许多本科生科研项目无疾而终。同时,过分关注课题的研究性,大多数科研选题是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或者擅长的领域分解出来,导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学习目标很难实现。

(3)本科生科研考核不合理。由于把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工作来进行管理自然而然地会沿用结果导向的方法对本科生科研进行考核,主要表现在重立项和结题,重节点考核;轻过程指导规范,轻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科研管理中较容易注重科学研究结果及其价值,一般会忽略学生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既缺乏预先的精心设计,又没有事后的检查评价。没有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机制和满足学习意愿的考核机制。

3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

3.1 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

(1)依托各类协会进行组织运作。成立与专业培养关系密切且影响面大的专业学科协会,如电子协会等→协会招新→导师团队举办学术科普讲座→选拔部分学有余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安排进入相应的项目组。

(2)建立“阶梯式”的科研队伍。优化科研队伍结构,保证队伍在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的合理分布。同时以项目分工作为切入点,通过高年级学生的带动,尽早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建立“一体负责”的导师团队。为每位学生指定指导教师,使学生经常得到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导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思想政治道德上的指导外,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与学术道德,形成科研习惯、科研学习态度、科研思维方式和科研团队精神等;指导学生选择科研项目、选择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类竞赛、毕业设计直至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的指导。

3.2 以项目为载体的本科生科研培养和管理体系

(1)构建多维度递进式的科研培养体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多学科融合性决定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必须是多维度的。建立覆盖科研基本能力、科研核心能力和科研拓展能力等要素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科研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项目设计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考虑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多维度递进。

(2)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协同培养机制。电子信息类专业是高度实践性的学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不够的,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一是“走出去”,到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调研;二是“请进来”,请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来学校交流,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动态。

(3)推行日常化的科研管理机制。把本科生科研工作看作一种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导师应该像课堂教学一样认真地做好本科生科研的设计、引导与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增加实验项目的设计性和研究性,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科研性质的内容的教学比例。

3.3 本科生科研反馈与考核机制

结果导向的考核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有效的,但基于本科生的特殊性,需要做相应的改革和完善。首先,本科生科研应该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锻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中建立科研的思维方式和经验体会。其评价标准不应该全是科研成果的本身,过程的训练重于结果的获得。其次,科研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要避免本科生科研工作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科研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制定考核,反馈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科研进展。最后,注重科研的过程培养不意味着摒弃结果导向,合理的结果考核一方面有利于给予本科生适当的科研学习压力,这点对尚未建立明确科研态度科研目标的本科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导师的科研成果,增加导师的指导积极性,促进本科生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本文针对新工科下电子信息类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以源于科研、竞赛等项目为载体,建立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以项目负责导师为依托,构建可操作可复制的立体化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不断丰富本科以及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构建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以期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探索与借鉴。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考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内部考核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V eraW an g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