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以贵州省B 高职学院为例
2020-01-10李容香
李容香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6)
匠心筑梦,大国崛起,实现强国之梦,急需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提升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质量,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创新。[1]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命与国家改革发展需要一脉相承。为了实现中国制造的宏伟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师范专业,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幼教事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
何为“工匠精神”?有学者提出“工匠精神”分为“匠心”、“匠技”和“匠德”,“匠心”是工匠精神之基,“匠德”是工匠精神之魂。[2]也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是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与其他工科类“工匠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1.1 “立幼为本”的专业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要有科学的幼儿教育专业理念和高尚的师德师风。专业理念指专业人员对自身专业的性质、标准、价值等的理解、判断、期待与认同,它指引着专业人员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止。[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是科学、敬业的专业理念,即“立幼为本”的理念。
“立幼为本”的专业理念可以从对待职业、对待儿童、对待教育教学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对待职业包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对保教工作及其意义的职业理解和认同;对待儿童包括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信任儿童的专业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包括尊重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注重操作、游戏及探索性学习方式的保教态度。
1.2 “洽博多闻”的专业知识
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具备精益求精的匠技,也即精湛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强弱是影响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二是具有全方位、多维度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要具备“洽博多闻”的专业知识。
根据知识种类的划分,人类知识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陈述性知识是指幼教行业的基础概念、科学规律以及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主要是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包括广泛的通识文化知识、深厚的教师教育知识和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对陈述性知识的实践转化、实践现场的观摩以及亲身实践来获得的实践性知识,[5]主要用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具体包括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治以及班级管理等相关知识。这些汇聚而成的“洽博多闻”的专业知识是铸就“超群绝伦”专业能力的基础。
1.3 “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
“能力为重”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21 世纪各行各业追求的人才素养目标。而“工匠精神”中的匠技体现了人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因此,大国工匠应具备“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中“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是指能运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环境、捕捉生活中的课程生长点、调动幼儿参与、对话、共同建构知识以及沟通与反思的能力。[6]这种能力应该是精湛的,具有这种能力的幼儿教师应该是幼教行业中的翘楚。
2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以贵州省B 职业学院为例
贵州省B 职院是一所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该学员设有8 个教学系,28 个专科专业和13 个中职专业,有全日制学生1 万人左右。学前教育专业于2012 年开始招生,是该学院教育科学系中唯一一个专业,招生较多,每个年级500 名学生。但是,学前专业专兼职教师一共40 名左右,学历普遍较低,职称也较低,仅有1 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此,在落实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任务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体现出对幼教职业立幼为本的专业理念,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和洽博多闻的专业知识,人才培养去向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考量,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也要求拟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其培养重点就有所不同。在“立幼为本”的专业理念中,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为乡村幼儿园教师,则应更加注重关爱幼儿、信任幼儿以及热爱农村幼教事业和持之以恒的专业态度的获得;目标定位为城市幼儿园教师,则可以考虑重点培养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以及科学的保教行为和态度。B 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各种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诸多方面找不到培养重点和方向。
2.2 “工匠精神”培育方向上重技能、轻思想
“工匠精神”要求准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追求完美的专业态度,这就要求培育内容要兼顾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但是综观很多专科职业院校发现,它们的课程设置培育方向上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重技能而轻理论,尤其是轻人文、轻思政,关注对职业技能的学习,但对职业技术文化的培育关注力度不大,工匠精神的培育处于弱势地位。课程设置是育人方向的重要考量,因此,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育人的方向。以B 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系3 年制大专为例,从课程设置来说,原课程体系中一共4 大类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美术、舞蹈和钢琴,每门课程都是从大一开设至大三。另外,还增设了一学期的视唱练耳、环境创设等课程。由于技能课时量增大,很多人文科学类的课程就无法开设。学生对职业态度、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种重技能轻理论思想的课程设置培育方向会使学生缺乏人文底蕴和工匠精神的熏陶。学生们常常将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没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因此,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流动非常大,据就业台账分析,B 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 年内换岗的人数占总就业率的40%。
2.3 校园企合作力度不大
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办学前教育专业,这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各行各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方向。因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准幼儿教师,离不开对企业、行业的高度认同,离不开与企业、行业的长期融合。
尽管B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开设了7 年,但其校企融合的办学理念仍然没有跟上。由于学院坐落于新区职教城,离B 市区比较远,加之学校在前期培养中与幼儿园、幼教企业合作较少,学生除了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以外,并未真正深入幼儿园或幼教企业中进行见习与短期实习,因而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幼教行业的理解只是限于纸上谈兵。
3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3.1 重视“工匠精神”思想与文化的植渗入渗透作用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要让工匠精神依托于职业教育成长为全社会普遍认同和践行的主流文化,植入“工匠精神”的思想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7]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承袭对追求至善至美的工匠精神的宣扬和尊重,形成敬畏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将“工匠精神”的文化融入学生活动中。大学的学习不仅仅依赖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入尊重“工匠精神”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于学生代代相传的常态活动中。学前教育专业应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开展大学生的活动,如社团活动、青少年团建活动、工匠精神宣传月等活动。
其次,“工匠精神”思想的传播需要树立典范。为适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使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学前教育专业也必须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开展职业教育素养的宣讲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做讲座、优秀学前教育专家等形式树立典型模范来弘扬“工匠精神”。
最后,在学校的显性环境中植入“工匠精神”的思想和文化。为了能让环境成为学生的第三位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可在学院通过网站、官微拉横幅、影像投影、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工匠精神”。
3.2 将“工匠精神”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而教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需要融入教学改革中。针对培育学生拥有“立幼为本”的专业理念,可以依托践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来完成培育目标。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训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爱护实训用品、将实训台面的玩教具摆放整齐、清理实训室的卫生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理念,使学生产生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从而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感情。
培育学生“洽博多闻”的专业知识,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根据调研和讨论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较高,内容也非常广泛。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不能急功近利,以“考证过关率”为重要依据,而是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便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需要将“岗证赛”“校企园”“教学练”三因素结合。具体为“岗证赛”实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园”合作指导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练” 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9]让学生通过各种比赛、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专业能力提升的意愿,进而追求“超群绝伦”的专业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中,对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较高。因此,要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主动联系企业,以深入企业中观摩、挂职锻炼,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研究课题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采取下企业的方式,还应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一线幼儿教育专家担任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请他们到高职院校传经送宝。2018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师范专业认证文件指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是具有20%以上的行业兼职教师。可见,职业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引入,提升行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此外,还可以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建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年轻化,尤其是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其专业开设时间都较短,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还有进步空间。要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必须构建行业专家、企业高工和专业教师融合的教学队伍。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行业专家或企业高工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才能更快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4 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需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提升学生职前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能影响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因此,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结合B 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采取重视“工匠精神”的思想和文化的渗透作用、将“工匠精神”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