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运用介类中药治疗妇科病集验
2020-01-10高楚楚马大正胡欣欣
高楚楚 马大正 胡欣欣 孙 云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介类中药,是以具有坚硬甲壳的虫类或水族类之甲、壳作为药用部分,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的药物。“介类”一词,首见于《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单列介部,记载了水龟、玳瑁、鳖、牡蛎、蛤蜊、海蛤、贝子等15类药材。介类多生活在水中,其性偏寒,其味偏咸,质重而多具沉、降之性,滋阴而多入肝、肾二脏。“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介类中药大多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镇静安神等功效。介类药物在妇科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就记载以四乌贼骨—藘茹丸治疗妇女血枯经闭;《女科指掌》用瓦楞子丸治疗“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清代名医张山雷认为,崩漏一疾,“必以介类潜阳,收摄横逆龙相之火”。马大正主任中医师认为,妇女“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而寄相火,体阴而用阳。“肾主生殖,系胞脉”,与女子经、带、胎、产息息相关。介类药多入肝、肾经,能滋阴液,平肝逆,补益乙癸二脏。妇人多思多虑,“血不足而气有余”,常常合并脏躁、心悸、失眠等疾病,介类中药可潜阳镇静,安神助寐,治情志病尤宜。女性经历妊娠期、绝经期,常合并钙的缺乏,而介类药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适当补充有利于增强体质。笔者结合马主任临床验案,总结其妇科运用介类药经验,浅述如下。
1 龟甲
龟甲即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咸、甘,性微寒,可补益任脉,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之功效[1]。《本草蒙筌》称其“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千金方》以龟甲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马主任认为,龟甲既能补水制火,又能固经止血,补敛兼施,善治阴分不足,相火偏炽引起的妇科血证。故常以龟甲配伍清热之品,治疗赤带、月经先后期、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诸疾[2]。
如治李某,32岁。赤带5天,腰及小腹隐痛。妇科检查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清湿热,止血。龟甲(先煎)、土茯苓、海螵蛸各20g,萆薢10g,茜草炭12g,冬瓜子30g。4剂。二诊赤带已蠲。
按:患者赤带5天,腰及小腹隐痛,《医方考》云“气陷于下焦则白带,血陷于下焦则赤带”,其病在下焦,痛势隐隐,缠绵不愈,此为湿郁带脉,与血互结,故以清热利湿止血为法。重用龟甲为君,滋阴益肾,固经止血;土茯苓、萆薢为臣,清利湿热,从小便去;茜草炭、海螵蛸、冬瓜子为佐使,收敛止血,清热排脓,4剂而带止。方中两味介药,龟甲补水制火,海螵蛸收涩止带,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功效立竿见影。
2 牡蛎
牡蛎是牡蛎科动物的贝壳,味咸而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伤寒论》所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是治疗阴阳两虚引起失精梦交之名方。《本草纲目》用牡蛎煅过,粉敷外用,治疗刀伤出血、痈肿初起。马主任常用煅牡蛎内服,取其收敛制酸之性,可和胃镇痛,常与海螵蛸、瓦楞子配伍,治疗胃痛、妊娠恶阻。此外,因牡蛎含有碳酸钙,而钙离子对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至关重要,故马师以其配伍白芍、龟甲胶、鸡子黄,治疗妊娠瘛瘲、妊娠转筋等。
如治郑某,28岁。妊娠2个月,平卧时左侧髂骨上缘至髂关节处剧烈疼痛5天,难以睡眠,恶心,小腹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和血,散寒燥湿。以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牡蛎20g,炒白术、竹茹、莲蓬、半夏各10g,川椒3g,炒白芍、桑寄生各15g,炙甘草6g,川芎、砂仁(冲)各5g。4剂。服药后上症即除,痛未再发。
按:妊娠期髂骨疼痛属于常见病,病机为孕期正虚感邪,寒湿留滞。《金匮要略》记载“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仲景方用白术四分,牡蛎二分,以白术健脾养胎,牡蛎除湿利水。马老师重用牡蛎,不仅取其软坚散结以化痰,且能补充孕期所需钙质。孕早期胎元未稳,故减川芎、川椒用量,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竹茹、莲蓬清热安胎,半夏、砂仁和胃止呕。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3 珍珠母
珍珠母又名真珠母,是蚌科动物的贝壳。其味咸、性寒,归心、肝经。能平肝潜阳,定惊明目。《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此物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神志、目翳诸疾,其重镇安神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药理研究证明[3]。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真珠以酒送服,治疗妇女难产、胞衣不下的记载。故马老师以珍珠母配伍生地、白芍、墨旱莲等,治疗肝旺或郁火引起的妇科血证,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治林某,29岁。经后10天,情志受刺激后阴道出血3天,量较平时月经多,色鲜红,夹小块,乏力腰痛,寐差。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弦。治法:平肝滋肾,益气止血。珍珠母(先入)、龙骨(先入)各30g,旱莲草50g,女贞子、生地黄、党参各20g。3剂。二诊阴道出血极少,色黯。守上方加侧柏叶10g,进药2剂,阴道出血净。
按:妇人情志失和,崩漏下血,腰痛乏力,舌红脉弦,此为肝郁肾虚之证,亦损心脾。故重用珍珠母为君,平肝养心,安神定志;二至丸为臣,补肾滋水,养阴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党参大补元气,龙骨收涩止血,三味共为佐药,能滋肾水而降心火,平肝木而健脾土。复诊阴道出血稍减,加侧柏叶凉血止血,后血即止。
4 海螵蛸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的干燥内壳,味咸、涩,性温,归脾、肾二经。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现代医家以海螵蛸治疗经期过长、月经过多、带下、胎漏、恶露不绝等,应用十分广泛。《黄帝内经·素问》记载的四乌贼骨—藘茹丸治疗血枯闭经,目前临床用之甚少,马师言此方兼“通、涩”二性,能活血止血,古方未获尽用,甚是可惜。
如治潘某,37岁。停经3月余,偶觉小腹胀,乏力。B超查子宫内膜厚度7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调气活血。方剂:旋覆花汤合四乌贼骨—藘茹丸加减。海螵蛸、茜草、川牛膝、丹参、益母草各30g,旋覆花(包)12g,葱14茎,淡菜5个。5剂。药后经潮。
按:妇人停经3月,内膜厚度正常,自觉腹胀、乏力,万事俱备而东风不至,此为气虚不能行血,当以调气活血为要。《金匮要略》以旋覆花汤治疗“肝着”以及妇人“半产漏下”,方中旋覆花行水消痰,新绛(茜草)活血逐瘀,葱白温通解表,是化瘀通阳的代表方。四乌贼骨—藘茹丸,以乌贼骨(海螵蛸)、藘茹(茜草)加鲍汁、雀卵而成,是血枯经闭的代表方。两方均有茜草,故马老师将两者相合,增强行血逐瘀之力,加牛膝引药下行,丹参、益母草活血调经,药后月经来潮。方中还有一味介类药淡菜,即贝肉,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不仅能治疗妇人带下漏下,有调经止带之效,亦可替代鲍汁雀卵,滋养精血,调和诸药。
5 瓦楞子
瓦楞子是蚶科动物的贝壳,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可以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其生品长于散瘀消痰,软坚散结,治疗妇人癥瘕、血瘀腹痛等;煅用长于制酸止痛,敛疮止血,治疗妊娠恶阻、胃痛呕血等。瓦楞子虽与海螵蛸、蛤壳、牡蛎一样,来自海水。但其散结化痰之效超乎同类。《日用本草》称其“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马老师以其与夏枯草、昆布、炮山甲配伍,既能活血又可涤痰,治痰瘀积聚事半功倍。
如治林某,29岁。月经周期30~90多天已5年,量可色红,4~5天净。此次经迟1周未潮,子宫内膜厚度7mm,小腹、乳房微胀。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治法:活血疏肝行经。瓦楞子60g,艾叶9g,郁金12g,路路通、青皮、香附、玫瑰花各10g,益母草20g,川牛膝30g。7剂。二诊经未转。瓦楞子100g,泽兰12g,丹参20g,威灵仙、郁金、益母草、川牛膝各15g,桃仁10g。进药5剂,月经来潮,经量中等。
按:马师认为,患者就医5年,病情反复未愈,“怪病当从痰治”,故以瓦楞子为君药。《中国药典》对瓦楞子的推荐剂量是9~15g,而马师用至30~100g,因其善治顽痰胶结,又无南星、半夏之毒性,非此药不可。初诊以瓦楞子60g,加青皮、香附、玫瑰花破气调经,艾叶、郁金、路路通温通血脉,益母草、川牛膝活血行瘀。复诊经未转,后加至100g,配伍威灵仙涤痰散结,泽兰、益母草利水通经,郁金、丹参、桃仁、牛膝活血逐瘀,后月经顺利来潮。后续当以健脾涤痰善后,防疾病复发。
介类药物虽然药性相似,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临床功效,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既能补肝肾,亦能调阴阳,补而不滞;其性微寒,其味甘咸,大多无毒,妊娠期亦可安全使用。浙南临海一带,海产品丰富,为介类中药的使用提供了充足的药物来源,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优势。祖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空有文献记载、临床尚未应用的介类中药,等待我们去挖掘。正确使用介类药物,将丰富我们的遣方用药,有利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