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1例观察

2020-01-10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纳差方药体质

鄞州人民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4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宁波地区定点救治医院,于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共收治1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患者转重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1例,全部隔离治疗,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的诊断标准。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8例,重型0例,危重型0例;男6例,女5例;10~19岁1例,20~29岁1例,30~39岁3例,40~49岁4例,50~59岁1例,70~79岁1例;流行病学史:有明确去过湖北或武汉者4例,有明确与湖北或武汉回来人员有接触史者6例,因聚会发病者2例,呈家庭聚集发病者4例;舌象表现:舌苔厚腻者9例(其中舌苔黄腻、灰腻或微黄腻者4例,舌苔白腻者5例),舌质红8例,其余为淡红3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头重、咽痛、纳差、恶心、腹泻等。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及分型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2 治疗方法

在西医抗病毒、氧疗、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病人分期全程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汤剂治疗。

2.1 轻型:①寒湿郁肺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咳嗽,痰白,肢体倦怠乏力,胸闷,脘痞,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治法:解表散寒,温阳化湿;方药:苍术、陈皮、厚朴、藿香、草果、生麻黄、羌活、干姜、槟榔。随症加味:肢体酸痛,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头痛明显加白芷、葛根;身热较著者,加柴胡、薄荷。②风热袭肺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口干,无汗或汗不畅,痰黏难吐,痰色黄,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方药:连翘、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桑叶、杏仁、芦根。随症加味:痰热较盛,咳痰黄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皮;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藏青果;热毒伤津,口、咽、唇、鼻干燥者,可加北沙参、天花粉;小便短赤者,加滑石、通草。

2.2 普通型:①寒湿闭肺证:临床表现:胸闷气急,咳嗽,低热或无发热,纳差,大便偏稀或黏滞,次数多,神疲乏力,舌淡或淡紫、苔白腻。治法:宣肺解毒,通阳化湿。方药:麻黄、杏仁、薏苡仁、苍术、藿香、陈皮、茯苓、紫苏子、葶苈子、厚朴、蝉蜕、生甘草。随症加味:咳嗽较多者,加紫菀、百部;痰黏白如沫,怯寒背冷者,加干姜、白芥子、细辛;痰涌气逆,不能平卧者,加白前、射干;咳逆上气,汗多者,加白芍。②湿热闭肺证: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咳嗽痰黄,腹胀,大便不爽,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药:杏仁、生石膏、全瓜蒌、生大黄(后下)、生麻黄、炙麻黄、葶苈子、桃仁、草果、槟榔、苍术、桔梗、芦根。随症加味: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者,加鱼腥草、野荞麦根、冬瓜子;腑气不通、痰涌便秘者加芦根,加大生大黄、葶苈子剂量;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者,加天冬、天花粉、北沙参。③气阴两伤证:临床表现:咳嗽,气急,痰少咽干,神疲乏力,纳差,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治法:清肺解毒,益气养阴。方药:生黄芪、麦冬、北沙参、南沙参、芦根、冬瓜仁、瓜蒌皮、桑白皮、浙贝、金银花、黄芩、鱼腥草、桃仁。随症加味: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者,加地黄、当归;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

2.3 恢复期:①肺脾气虚证:临床表现:咳嗽少或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差,痞满,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药:生黄芪、炒白术、防风、陈皮、党参、茯苓、生甘草、贯众、连翘、薏苡仁。随症加味:纳差明显者,加炒山楂、炒麦芽;便溏,次数多者,加扁豆、山药。②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质黏,烦热口干咽干,痰黏难咳出,气短乏力,大便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剥落苔,脉细。治法:补气滋阴,润肺生津。方药:北沙参、生黄芪、炒白术、麦冬、生地、熟地、五味子、炙紫菀、百部、桑白皮。加味:肺阴虚甚,舌红少苔,口干咽燥明显者,加玉竹、百合;低热者,可加鳖甲、青蒿、地骨皮。具体用药剂量视患者体重、病情等实际情况加减。

3 疗效观察

3.1 总体疗效评价:解除隔离出院: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者转入其他科室治疗基础疾病[1]。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病情无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也无明显加重。病情加重:临床症状或体征加重,呼吸衰竭,需要用无创、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者出现休克、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合并症、死亡。

3.2 症状改善情况:根据患者自我感觉,评价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头重、咽痛、纳差、恶心、腹泻等症状变化情况。

3.3 结果:分述如下。

3.3.1 总体疗效分析:确诊患者共11例,均为轻型及普通型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者占100%,无病例转为重症,经过治疗均达到出院标准,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我院增加大便核酸转阴性这一标准,在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的基础上大便核酸转阴性才予以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9天。

3.3.2 新冠病毒肺炎舌象分析:第一次中医治疗时我院11例患者的舌象,其中舌苔厚腻者9例,占总人数的81.82%,其中黄腻灰腻或微黄腻4例,占厚腻苔中的44.44%,白腻5例,占厚腻苔中的55.56%;舌质中,舌质红8例,占总人数的72.73%,其余为淡红3例,占总人数的27.27%。湿浊体质、热性体质者相对占更大比例。多数学者认为病因为“湿毒”[2]“寒湿”[3]“湿热”[4]等。我院病例也有类似的情况。

3.3.3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发热、咳嗽、乏力、头重、咽痛、肌肉酸痛、纳差、恶心、腹泻等症状均有改善。

4 体会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一是疫疠之气,二是秽浊之气。此病属于中医学“瘟疫”“疫病”范畴。《灵枢·经脉》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说明此病病位在肺,可影响脾、胃、肠,逆传心、肝、肾。救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病人有胃肠道及心肝肾的症状,如:纳差、便溏、心悸、胸闷、胁胀、下肢肿胀等。毒、湿、寒、热、虚是其病机特点。早期疫毒在肌表肺卫,若患者正气虚弱,疫毒可迅速传入气分,随病人体质从化,如患者是阳盛体质,疫疠之气就从热化,正邪剧烈交争,邪热犯肺,则出现高热、干咳、呼吸急促,形成温热疫;如患者是湿热体质,疫疠之气从热化,正邪剧烈交争,就变化成湿热痰毒蕴盛,形成湿热疫[5];如果患者为阳虚体质,疫毒就趁虚而入,进一步损伤阳气,寒湿浊毒蕴盛,形成寒湿疫;如果患者为阴虚体质,则进一步损耗津液,形成阴虚疫毒内积之证。若患者正气较强,邪正交争,疫毒将较长时间停留在肌表肺卫。患者如有宿疾,身体较差,或年老体弱,病邪易逆传心、肝、肾,病情将向重症发展。另外,不同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西药治疗对体质的影响,也影响着疫疠之气的变化。我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注意顾护病人的胃气津液,增强抗邪能力。抗邪,不单为消灭病毒,更应有整体观念,根据病人的情况,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给病邪以出路。观察表明,中医药早期全程参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纳差方药体质
自拟中药调理方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纳差、乏力的临床效果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