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视角

2020-01-10张珊珊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应用型

张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经济与法学系,福建 福州 350117)

0 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突出产出导向”原则,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阐述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通用类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是经管类和金融类专业的进阶拓展课程,也是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等考试内容。近年来,“互联网+”、慕课、翻转课堂等授课形式层出不穷,推进了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化需要不断修订和调整。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使会计理论研究顺应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会计类学科教学的当务之急。

1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1.1 课程内容较为专业和繁琐

《中级财务会计》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以会计报表为线索展开,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表七大版块内容。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跳跃性较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等章节,一直是学习难点。课程几大板块的内容相对独立,需要有一定实际运用操作经验才能充分理解各种其中之间的联系。

1.2 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更新频繁

作为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中级财务会计》的核心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近年来不断调整和修订,以此来保持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以及优化完善。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8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2017年印发修订了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政府补助等准则;2018年相继印发修订了合并财务报表格式和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同时,国地税的税收深化改革和“减税降费”积极财政政策都会显著地影响到会计账务处理。准则政策的调整要求教材更新和教师完善知识体系,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密切追踪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1.3 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等相关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是形成完整的金融、经济与管理知识框架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非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债券涉及到财务管理的融资活动和金融有价证券,流动负债中的应交税费与我国现行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密切相关;票据会计处理中运用了票据法相关知识,以及基于财务数据分析优化公司投融资战略等。本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旨在为学生今后的会计实务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中大部分的会计科目均为企业实体经济业务中所普遍涉及的核算和监督对象。例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教材设计偏理论化

教材框架设计比较传统,普遍都是基于会计六大要素,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展开阐述。其过于理论化,含有大量会计学专业名词,即使是有会计学原理基础的学生仍然反映内容较难理解。教材例题和练习题也大多是脱离实际情况的虚拟案例,题型较为固定和简单,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模棱两可。现实经济业务中会面临很多变数,需要会计人员适时做恰当的会计职业主观判断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理论层面的计算和套用分录。

2.2 教学目标未呈现专业差异化

会计学专业和其他经管类或金融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普遍相似,均为全面掌握财务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编制,在教材使用和授课方式上也大同小异。教学目标未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对于本课程的运用层次做出分类以便提供差异化教学,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不匹配,学生学习缺乏目标性和积极主动性。

2.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普遍运用讲授型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先讲准则理论后讲例题,学生只做记录未真正参与思考并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片面,缺乏职业主观判断能力和变通能力。考核方法通常为期中期末考试,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分录题,缺乏实际案例的运用和分析,部分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学习效果和记忆持久性欠佳。

2.4 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高校教师为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其对会计准则和理论知识成熟,但是没有从事企业会计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经历,无法结合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教学过程就会相对理论化。高校教师普遍侧重于学术研究,而忽视了通过取得含金量较高的会计类证书或学习运用会计软件来获得会计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技术。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个性化教育,以及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基本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促进应用型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

4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4.1 突破理论框架限制,结合社会应用需求编制教材

在原有会计准则解释基础上,教材应增加引导性和综合性案例,以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案例为核心,通过理解会计准则设定的成因和会计分录的实际运用,解决学生已往只在考试前短暂性记忆分录的弊端。教材编制应以企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为导向,从“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观念。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会运用到太复杂又冷门的会计处理,因此应侧重于实际运用意义较强的章节的设计,与产教融合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在高校期间便可以学以致用。

4.2 结合不同专业对课程的运用制定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培养模式

会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并且发展走向为会计类行业,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强化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记忆,并根据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分类,制定注册会计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方向,以不同业务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和工作需求相结合。

对于经管类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根据财务信息作出有效的公司决策或投资判断是必备技能之一。本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辅助交叉课程,对会计准则和分录核算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以理解会计框架体系、熟悉会计科目和分析财务报表为核心制定教学目标。

4.3 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加强会计专业素养为核心,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学生参与式、研究探索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从单方向传输知识演变成启发和引领学生探索知识。

(1)多种教学模块多维度融合。基于应用实践性的角度,从传统的教学模块“理论讲授+例题讲解+课后练习”,改革为对“理论讲授+例题讲解+线上视频+案例教学+小组头脑风暴+模拟实训+实验报告+课后练习+拓展思考+会计职业素养”等模块选择性运用,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参与。

(2)在线与线下授课内容相辅相成。线下课程可结合线上开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互动性,以引导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加强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通过在线课程的形式,加以会计热点案例构思,丰富教学资源,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相融合。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类实践性较强,另一类理论难度较高。第一类内容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例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科目,先由学生自主查阅书籍、看在线视频了解基本理论,再通过会计实操模拟、团队讨论等方式巩固理论。第二类内容则先由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剖析重难点,再通过翻转课堂辅助理解和记忆,例如金融资产等科目。

(4)校内模拟实训配合校外实习。在校内,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让学生根据虚拟经济业务在会计软件上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训练,或利用ERP实验室沙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仿真模拟等,使学生更清晰理解和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安排到各大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观或实习,通过实地观摩和操作将理论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并在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带领下加强面对各种情况的特殊账务处理时灵活变通的职业素养。

(5)邀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企业人员讲座。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会计业务核算流程、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职业规划和考研方向、会计类证书考证技巧、会计职业人员道德素养等,使学生在校内即可近距离接触和体会到真实的会计行业工作性质和竞争感,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4.4 构建与应用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机制

在专业知识考核的基础上,新增会计职业素养模块,如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组织和决策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根据学生职业规划方向设计不同考核模块,如注册会计师方向侧重账务审核考核,企业财务会计方向侧重经济业务分录考核,管理会计方向侧重财务分析和决策考核。新增实践考核模块指标,学生在产业实践中的态度考勤、专业表现、实践报告等折合成分数计入最终成绩。

4.5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和实务操作并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会计专业培训、实地考察访问、参与到会计实务运作中,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等证书考试,及时掌握会计学的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多方面完善优化自身会计知识体系,通过实践增加理论研究深度。通过对不同会计岗位的实际调研得到社会对会计人士的实际需求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程改革方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和会计相关专业性竞赛,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4.6 课程设置与会计类证书考试相接轨,采用学分置换机制

本课程是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课程学期时间和内容设置可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契合。在以能力教学为主的原则下,若学生提前取得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可申请置换《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模块学分,但还需通过产业实践获得实践模块学分。

5 结语

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应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为导向,从教材编制、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机制、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综合完善和优化建设。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注重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和各类方案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不能照搬国外或者其他院校的经验,应结合自身具体的本科院校和生源的特异性,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改革创新模式。同时应合理选择教学模块,科学教学课时注重学习效果反馈,加强应用型专业技能培养。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