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角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2020-01-10何军
何 军
(武汉大学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高校知识产权特征
(1)主体多样化。现今社会,行业、政府、企业和高校携手共建模式愈加多元,关联更为密切,协同创新等均应突破当前的行政与领域壁垒。
(2)成果产出更多。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给予了政策、资金帮扶。高校是人才培养与科研的主阵地,随着科技进步,高校知识产权开发周期逐步缩短,成果更为丰富。
(3)内涵持续丰富。高校知识产权的范围以及内容与以往相比存在较大区别,需融入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活动内容,如高校组织实施的讲座、整编的文献、科研调查等。
(4)外联更加密切。知识产权在跨行业、学科交叉发展中得以丰富,和现代科学技术、产业经济关联更为密切,其价值经由转移转化得以充分体现。近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知识产权需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不强
部分高校还未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在自身发展中的意义,未将其归入长期发展规划中,管理意识不强。发展战略制定和实践中,匮乏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管理机制,不够注重专利技术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未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转化给予专项服务。学校缺乏有关制度要求及文化氛围,教师往往注重自身研究项目在相关领域内的排名,忽视实践层面经济产出。此外,评价体系方面,部分高校通过专著论文等数量量度科研水平,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2.2 知识产权成果流失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未将科研项目以及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当作管理服务工作的一部分,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机构与人员。高校知识产权成果流失情况常有发生。部分师生未经由专利申请等对科研成果加以保护,使得某些成果被搁置,匮乏成果转移转化机会;部分专利申请不及时,使得科研成果仅通过技术秘密方式加以保护,影响了成果产业化;技术转让期间,因内部管理不当或对相关法律规制知之甚少。
2.3 知识产权教育有待加强
就高校现状而言,师生知识产权教育有待加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往往未配置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即便有也未接受专业且系统的培训,无法为师生提供有效服务;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少从知识产权这一层面提供专业指导与帮扶;校内课程设置未涉及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当前国内设置了知识产权课程的高校不到15%,且专门进行知识产权研究与教育的教职人员不足,导致师生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产权教育,因而不能很好地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2.4 知识产权文化缺失
就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而言,法治文化特色较为鲜明。高校往往较少组织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文化宣传以及实践活动,这就使得知识产权文化熏陶欠缺,导致校内师生进行科技创新期间,研究成果、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3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相应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具体有《专利法》《民法通则》《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高校需对上述法规予以高度关注,努力适应新常态,通过加强管理以及文化引领,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角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3.1 建设原则
(1)系统化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属于系统工程,不但有事务型管理事项,也应包括战略管理定位,从而对全部的知识产权资源实施针对性管理与服务,彰显高校科研价值,支撑科技发展。
(2)激励性管理。高校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时,应有效发掘师生知识创造的热情,对科研创新中的权利、权益加以维护,构建知识创新机制。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规制,在遵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与学校规定相结合。
(3)柔性化管理。高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均为知识型人员,管理注重人本化,需将信息与产权管理当作重点,对知识产权信息实施分类管理,方便师生,提高管理效率。探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知识产权人、使用人与公众的权义关系加以协调。
3.2 基本内容
(1)建立知识产权服务部门。设置服务部门,促使工作职责规范化,并对运行机制加以健全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具备条件的高校可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部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法律保障部门,提供优质法律咨询服务;市场转化部门,对项目成果转化予以支持。
(2)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基于国家法律规制,高校需与自身实情结合,依据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等规律,对内部管理运作机制体系加以建设。设置项目知识产权监察机制,为教师科研项目申请、研究等予以保障,为师生了解专利技术新动态、申请专利予以帮助;设置知识产权保护与奖励机制,如师生知识产权保密签约机制,并把教学与科研工作者的考核等和知识产权创新关联;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对收益分配制度加以健全,注重知识产权商业性,保障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3)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服务部门需把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纳入高校项目管理整个过程,在强化科研质量的同时,规避相应资源流失。同时,立项准备环节,部门需配合项目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实践环节,对知识产权目标以及归属加以明确;验收环节,提出具体的保护方式。为确保服务落到实处,高校可设置或引进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经由该机构提供有偿服务,为高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予以帮助。
(4)有效运用数字资源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服务部门需定期组织培训、发布资讯,增强师生法律意识,规避数字化资源建设与运用中的风险;高校需对数字资源合理使用,构建科研数据同享平台,对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应全方位筛查信息源,借助专用软件检索、有效论证。
3.3 加强文化支撑
加大知识产权文化培育力度,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时,应注重校内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
(1)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高校可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具备条件的高校可开设相关专业以及研究方向,并借助第二课堂等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强化师资团队中知识产权专业教师配备。同时,构建知识产权网络知识平台。
(2)彰显知识产权文化价值。不管是知识产权或其制度的形成、发展,均需基于相应文化背景,知识产权文化可为高校进行科技创新予以支撑,对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大有裨益。高校为彰显其具有的文化价值,需强化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建设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4 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需构建科学且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给创新型高校的建设予以支撑。本文通过探讨高校知识产权特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以期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