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区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2020-01-10李绪杰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洪山区院所科技成果

李绪杰

(武汉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 强化政府与校企全面合作

武汉市洪山区政府通过与辖区内高校与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伙协议,在产学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全面合作。同时加大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高校与科技型企业合作,建成覆盖多个领域和行业的产学研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院所智力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局的指引作用,引导辖区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对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辖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效地促进高校成果的就地转化。

辖区4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武大、华科大、武汉理工大、华师大、华农大、湖工大等10多所高校联合,累计建成产学研基地52个,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2018年1~6月技术合同成交额已达45.5亿元。

1.2 培育高新企业,打造众创孵化平台和创新园区

依托洪山区本身的产业优势,在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继续培育高新企业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洪山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高校院所等创新创业机构,全面打造开放式创业生态体系,建成专业高效的孵化平台,促进创新园区建设,以企业和孵化团队入驻园区的方式,形成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

2017年洪山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9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60多家。全区累计建成2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众创空间和31个大学生创业特区。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在孵企业2 077家,大学生创业团队737个。与武汉邮科院合作,打造以智慧城市为产业方向的烽火创意谷,建筑面积5万m2,入驻企业和孵化团队达110家。与联想集团合作,打造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35万m2的联想星空智慧谷。与光谷联合建设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35万m2的武汉创意天地(一期),打造国内新建规模最大的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300家。

1.3 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大力支持科技投资、融资担保、创业培训、技术转移、技术服务、项目策划、人才交流等科技中介和专业服务机构,加大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技术转移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技术、资金、项目经纪人队伍建设。

洪山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区共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培育成效居全市前列。设立了武汉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生物智造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9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加快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推进洪山区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工作。

1.4 强化知识产权激励保护机制

首先,洪山区政府通过制定各种奖励政策和措施,激励高校院所和企业积极申报、运用国内外发明专利;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贯标专场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取得知识产权贯标证书;最后,通过设立资助资金,对于考核优秀的专利等转化项目进行资助,提高企业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2017年全区奖励资金达762万元,全年专利申请累计11 072件,其中发明专利6 451件,同比增长8.18%;专利授权累计6 095件,其中发明专利3 065件,同比增长54.7%,2018年1~6月,专利申请6 984件,其中发明专利4 142件,同比增长35.23%;专利授权3 61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 544件,同比增长9.12%;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以来已有8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

1.5 举办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深挖科技成果转化价值

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认真谋划、征集和组织全区的对接活动,深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富矿”,对接辖区内知名高校院所,解放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将专场对接活动深入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聚焦最新、最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洪山辖区的武大、华科大、武汉理工大、华师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绩,签约项目134个,签约金额达162.4亿元。华农大、地大、湖工大、中科院重大对接活动4场,签约项目149个,签约金额155.4亿元。

1.6 探索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成果落地

通过成立武汉市洪山科技投资公司和武汉洪创投资管理公司,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构建集政策性投资、创业投资、金融信贷、企业咨询、基金引导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市场投融资及服务体系。同时,强化财政、城投、金融等部门间联动,积极推荐,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科技企业挂牌上市。

2 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1 企业

2.1.1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较大,缺乏资金支持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资金,如果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力量不足,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或者融资渠道不畅通,那么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就会非常有限,这必然会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产生极大阻碍,降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本就具有一定风险,尤其是自主创新成果研发与应用资金风险更大,资金投入周期也普遍较长,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就无法顺利落地。

2.1.2 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程度高,人才紧缺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和营销团队,还需要能兼顾两者的复合型人才。科研人员大多精于研发和创新工作,对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解不足;而营销团队受限于专业壁垒,对于相关科技成果具体性能的了解常常存在障碍。如果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企业需要能同时兼顾两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相关人才缺口严重。

2.1.3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执行不足,企业认知度低

相当部分企业并不了解新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心,对科技成果转化局能提供的帮助或者服务了解十分有限;部分企业甚至对于我国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也并不十分了解,由于经营业务种类繁多,尽管也有对科技成果应用的需求和实践,却由于企业类型的限制并未能享受到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在于政策解读及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缺位;企业缺乏对科技成果评估的机制与机构;企业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渠道。

2.2 高校院所

2.2.1 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研究重点不同

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向企业转化的前提是该项科技成果具有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大多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将科学价值放在研究的首位,重学术、重理论、轻应用、轻市场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市场对与生产开发有关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这就导致科研成果与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在实践中,科研院所大多产出的是成果的原型和样机,对于企业来说,则要求产品在中试环节经过充分的试验,有投入市场的能力。由样机到中试试验再到产品的产业化,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力投入,而高校院所与企业在这一环节就发生了断层。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院与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不一:前者将探究科学真相,发现科学真理作为其最终目标,而后者则将最大化的减少自身支出,提高自身收入作为价值追求,从而使科技成果的供给与企业需求的期望值出现断档。

2.2.2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导缺乏,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高校作为高等人才教育基地和场所,最重要的任务和职能还是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并非主要职责;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性质,在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上,重理论轻应用、重论文获奖轻成果转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2.2.3 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程序复杂,转化效率低下

根据我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货币性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处置事项,按照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的不同,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下的,先经高校内部审批,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审核汇总后再报财政部备案;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800万元以下的,经高校审核后报教育部审批,教育部审批后报财政部备案;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由高校审核后报教育部审核,教育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至此才算审批过程完成。整个审批周期较长,程序复杂,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此外,为了让流程符合法律规定,审批顺利通过,避免承担风险,高校对其内部的审核过程也往往非常复杂,一般都需要经过系-学院-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等层层审批。

2.3 科技成果转化局

2.3.1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完善,校企认知度受限

目前,我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立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及质量。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力度不够,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立法和配套政策不足。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设立“虚拟运行、实体运作”的模式。在现有的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科技成果转化局应发挥自己独特的职能特征和工作重心,但以虚拟机构的形式存在,导致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对其了解有所局限。如何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引导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营造优良的成果转化环境,都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3.2 创新性服务平台有待建设,信息交流不畅通

科技成果转化局应当建立创新性服务平台,为高校及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换转化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创新性服务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局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虚拟运行、实体运作”模式,以虚拟机构的形式进行实体上的成果转化,在实际运行中对于成果转化具有不利影响。企业与高校进行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定的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虚拟机构不利于平台的实地建设,对于科研人员的实地交流也产生影响。

2.3.3 转化局内部协调配合不足,外部联通待加强

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质和量的飞跃,科技成果转化局自身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内部协调机制。目前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采用“虚拟机构、实体运行”的运作模式,各个部门都分散在区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当中,因此如何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良好运行,提高其行政效率就成了其运行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局还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足,信息的传达不到位。二是各个工作站之间、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与其他区科技成果转化局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针对高校和企业的对接服务质量仍需提高。

3 促进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3.1 企业

3.1.1 充分利用各项科技优惠政策,探索补偿保障制度

企业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并推行的各项激励政策,充分考虑企业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失败风险,在主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济实力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的资金与人力、物力支持的基础上,参考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与效益成本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确定具体的补偿制度,以便为企业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3.1.2 创新完善投融资形式和渠道,降低成果转化风险

为促进洪山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应建立以财政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如内部集资、股票、债券、担保基金、风险投资等,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速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1.3 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方面,企业应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注重技术创新产出质量,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对前沿性和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对既缺乏新颖性又没有深入到实践中的科技成果予以限制,提升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含量和层次,为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主动树立起较高的创新意识,更需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提高自身创新动力与活力,主动引入战略驱动以及价值驱动理念,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以及具体攻关目标,重点加强业务部门与科技研发部门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企业研发中心与集团应进行合理分工,双管齐下,共同高效完成企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3.2 高校

3.2.1 探索高校企业信息共建共享,助力成果有效落地

建立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大创新型服务平台建设。洪山区高校院所应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信息采集和共享制度,解决科研领域和产业领域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高校院所应该紧紧围绕洪山区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聚焦洪山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根据区域支柱产业错位发展的需要,切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学校应用型科研基地优势技术力量,对接地方产业或龙头企业,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的互动良好格局。

3.2.2 深化区校企全面合作和融合,引导成果就地转化

一方面,深化区校全面合作,推进环大学经济带建设。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当从研发技术成果立项前的市场调研开始,签订技术转化合同后,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后期的中试、开发环节,高校应当派遣相关研究人员紧密协助,提供专业咨询意见,解决技术疑难问题。同时,企业对于高校科研人员在后期的跟进服务也应当制定相关奖励措施,提升科研人员在后期的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建设校企产学研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各高校院所要联合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依靠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单独成立或联合建立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基地,同时应配备一批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有专长、懂法律、擅长管理和市场运作的科技服务队伍,负责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并在转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其运行发展。

3.2.3 加强技术转化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培养技术转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高校应培养专门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技术转化团队能够对高校内各种技术资源进行整理,并挑选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某种程度上的联系,并深入企业调研,最终选择合适的技术提供给企业,以此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五位一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为先、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校院所应以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新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五位一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型模式,将素质、知识、岗位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企业与项目实践、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5个方面全面推进职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形成“五位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实现成果转化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3.3 科技成果转化局

3.3.1 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继续落实科技型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局应当主动联合财政局、税务局,积极推动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还应积极研究符合企业创新规律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创新。

另一方面,除了提供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或财政补贴之外,科技成果转化局应该协调土地部门,优先照顾创新型企业的建设用地;协调人力资源部门,举行人才市场双选会,帮助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急需的科技人才。

3.3.2 健全内部协调运行机制,做好各项对接服务

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良好运行,提高其行政效率: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局应加强自身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保证信息传达的及时、到位、准确。科技成果转化局工作分配应合理,保证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兼任领导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度;加强各个部门工作的考核和考评,确保科技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要不断加强与各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的联系,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和企业;积极与武汉市其他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局取得联系,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局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并且结合自身辖区的特点,建立一套行政高效、工作顺畅、职能合理的政府部门运行新模式。

猜你喜欢

洪山区院所科技成果
武汉市洪山区华农西社区 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武汉市洪山区市民的健身现状分析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武汉首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武汉市洪山区微型公共空间选址研究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