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易班”共建体系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易班群体育人

邱 玮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均属于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信息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背景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部署实施的“易班”推广行动计划表示,按照中央对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易班”建设成为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1]。目前,各省份扎实推进“易班”共建工作,给当前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契机。如何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授体的网络素养和教育受体的信息需求不同步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授体,他们主要承担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的教学任务。然而,许多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偏重于线下教育和理论教学,对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了解较少,也无法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对网络工具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教学管理信息的转发,缺乏对网络热点事件等关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的能力。而作为教育受体的当代大学生,在各类网络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对网络信息的兴趣越来越高。可见,教育授体的网络素养与教育受体的信息需求不同步,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面临诸多难题。

(二)内容输出形式与大学生群体审美需求不一致

当前,许多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采用传统工作方式,利用学校官微、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方式,制作生硬的思政教育文章,或者简单转发上级部门的文件通知,缺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和网络互动。这类思政教育的输出形式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审美需求不一致,无法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且内容可读性差,无法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习惯了自由开放的网络信息环境的大学生,已然无法接受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形式,甚至厌烦这类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从而严重降低网络思政教育实效。

(三)平台众多,但无法形成网络教育合力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单位有宣传部、学工部、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院系。不同的实施单位有各自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例如,宣传部运营着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学工部运营着“易班”平台;共青团运营着青年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运营着大学生慕课平台等。不同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运营理念都不一样,因此,目前众多高校还无法形成网络教育合力,缺乏统一的工作策略整合这些平台,从而导致平台功能无法实现互补,甚至可能会导致相关思想教育工作被重复做,同样的思想教育内容重复发,浪费了网络思政教育资源。

二、“易班”共建体系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一)资源共享,扩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宽度

“易班”是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2]。近年来,全国“易班”共建体系不断深化,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各“易班”共建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办学特长,在“易班”平台上制作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其中,易班的优课平台汇集了近 8 000 多部优质的视频课程,资料库内容达3 140万,开设了学习党的十九大、高校思政教育、形势与政策、思政理论课、党员教育、团员教育等多项专栏,为各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供给,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宽度。

(二)省校共建,加大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强度

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目前,“易班”已经覆盖全国32 个省区市,1 000 多所全国高校开展“易班”共建工作,“易班”注册用户数超过1 000 万。“易班”省校共建工作的持续推进加大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强度。各省份都建立了省级“易班”发展中心,对全省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各“易班”共建高校均成立了校级“易班”发展中心,为上级部门部署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完善的省校共建机制使得各高校能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一思想又各展所长,有序地开展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

(三)平台共融,增加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深度

平台共融是“易班”共建体系的特点之一,有效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深度。“易班”的平台共融特性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更能深入大学生群体中。“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政的主阵地,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校园服务[3]。同时,“易班”能充分发挥自身开放式平台的优势,为众多使用者提供二次开发的功能,也为其他平台提供功能接口。例如,“易班”的话题能便捷地发布到朋友圈、微信群、QQ 群,“易班”平台能够与今日校园等热门应用进行共建,实现平台共融和数据共享。

三、基于“易班”共建体系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一)加强部门联动,打造“易班+”网络思政融平台

高校应加强部门联动,整合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打造“易班+”网络思政融平台,以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一方面,高校应成立“易班”建设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学工部、宣传部、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院系负责人担任组员,统一领导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围绕“易班”平台整合各类教学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着力打造网络思政融平台。另一方面,各院系应成立“易班”建设工作小组,院系负责人担任组长,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组员,结合本院系的文化特色活动,利用“易班”平台开展日常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思想引领作用。

(二)坚持话题导向,保障内容供给贴合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青年群体形成了多样化、快捷化、个性化的网络行为习惯,因此,高校在制定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需求[4]。在如今“内容为王”的网络信息时代,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律来设计内容,以青年群体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网络发声。大学生青年群体因深受当前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审美需求。高校应根据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审美需求,开发网络思政学习应用。具体来说,应结合当前网络信息“精、简、小”的特点,利用“易班”平台开发板块分明、功能明确、学生容易上手的网络应用程序,让自媒体应用的界面更加简洁美观,符合青年群体的网络审美需求。

(三)掌握大学生用网规律,组建网络思政精英团队

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掌握大学生的用网规律。例如,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关注热点事件有哪些,一个网络事件的热度持续周期有多长,一天哪个时间段是大学生集中上网时间等。只有掌握大学生的用网规律,才能更顺利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中大学生意见领袖是网络队伍的重要成员,他们提供的信息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受众群体的价值判断。因此,高校辅导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在“易班”平台上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通过发布话题、参与学生提问互动、撰写轻博客等方式深入学生的网络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各类网络舆论进行引导,保证网络舆论合理。

(四)注重活动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全育人模式

当前,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让高校学生应接不暇,只有注重活动创新,才能给予大学生更好的用户体验,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从而达到活动的育人实效。因此,可运用资源丰富、灵活便利的“易班”平台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易班”平台上的优课、轻应用、题库等应用不仅功能齐全,而且便于运营和管理。而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可给予其物质奖励,以提高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单一的线上活动模式容易让用户缺乏新鲜感,无法满足用户的活动体验。因此,高校还应注重构建网络思政育人的线上线下全育人模式,以线上特色应用和线下品牌活动为载体,结合线上推广宣传和线下活动育人的功能,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政知识学习,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易班群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黏度研究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