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策略探析

2020-01-10吴秋芹黄富平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培训

吴秋芹 黄富平 李 霞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的转型升级,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始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也有其天然的优势。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但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在开展社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对象偏学生轻社会人员。高职院校目前社会培训普遍关注还是对在校学生的培养,积极探索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不断开拓创新班、订单班等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对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培训上。

(2)培训师资偏理论轻实践。目前高职院校中培训的师资主要来自于学校中相对有经验的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他们对全日制在校生的教育教学驾轻就熟,经验丰富,口碑较好,但总体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实践操作还是比较生疏,更谈不上拥有丰富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企业一线管理经验,与社会培训需要的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培训时间偏周末轻日常。社会培训不同于其他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要避开企业正常上班时间,利用周六、周日等休息时间开展,这就意味着教师除了工作日上班,在非工作日也要展开工作;企业员工一般上班时间为10小时,六天工作制,又要兼顾家庭、工作和学习,精力有限。可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无疑给双方无形加重了压力。

(4)培训单位重经济轻员工培训。大型企业一般设有培训学校或者培训中心,中小型企业以生产经济效益为主,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员工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激情,同时企业也担忧长期培训而成的精湛技工提出更高要求或另谋他职。

(5)社会评价重白领轻蓝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一流的产品质量需要一流的高技能技工来制造,培养一个高技能技工需要职业教育和职后较长时间持续的各种培训与训练。而目前,职业技能从业者拥有一份专业的技能,并非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并没有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尊敬,从而没有促使更多的公民愿意投入到一线技术工人中去,现有的技术工人也没有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6)培训机制重教学管理轻社会培训。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有效的竞争力,高职院校有优质的师资、系统的课程、实训基地等平台都是有利条件,但教师繁重的课务、其他教辅工作、有限的课时费以及学校体制机制的存在远不如虽没有师资、没有设备而机制体制灵活的市场培训机构。

2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策略

2.1 学校顶层设计中要给予社会培训更多的重视

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积极探索在校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要把关注点放在对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培训上。新技能、新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迫切要求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技术工人有更符合职业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广泛且深度的社会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增加对社会培训的考虑,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和平台,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规划,鼓励各二级学院依托专业和人力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政府、行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2.2 高职院校各二级学院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

高职院校各二级学院是社会培训的主要承担部门,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利用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以企业的交流沟通,强化职业教育的技能作用与培训,提升二级学院社会培训能力。在二级学院中应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专项专人负责。第一、建立专业品牌培训项目:结合品牌专业的专业优势、实训基地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培训项目服务校企合作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做出特色,创出品牌。第二、建立校内校外师资库:挖掘校内教师的潜力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合理配置校内外培训教师,有效的兼顾校内教师个人教学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师资库,保证培训项目顺利开展。第三、充分挖掘组织生源的能力:充分利用二级院在校企合作、就业推荐中与企业接触的资源;充分利用成功企业家校友资源和近期毕业生的校友资源;充分利用教师个人的人脉资源;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社交平台APP如QQ、微信、钉钉等;充分利用2的N次方幂次法则指数型增长的招生模式,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大力做好宣传招生工作,不断加强生源的组织能力。

2.3 积极拓展社会培训范围和培训模式

对于涵盖各领域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在各行业有开展培训的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岗前培训、职业培训、科普培训、创业培训、人文培训等;培训对象不仅限于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可以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类院校的教师等拓展培训业务;培训形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办班、现场授课和网络学习等。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培训模式正逐渐由线下传统面对面教学向线上培训转移,在线培训学习的比例逐年增加,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线上线下交互,增强课堂的开放度和灵活度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培训过程,职业培训规模也将越来越壮大。

2.4 多层面加强与企业的互动沟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第十三条中强调:“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这就可以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与区域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逐步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育人环境,着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多维度创新,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回馈社会。各二级学院书记和院长与企业总经理之间要不断加强沟通,交流理念与想法,达成观点的一致,如培训高技能人才是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在职业规划、工资薪酬、培训时间等方面给予保障,出台再培训的激励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培训的积极性;二级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与人事经理要加强沟通,在企业用人、师资互聘、教材共编、岗前培训、专业培训等达到共育共用共享,不断增加与企业多层次多方面的粘合度和融合度,从而加大企业的知名度;工作人员之间也要做好平时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细节对接、材料的记录与汇总,保证学院、企业的社会培训工作有计划的推进。同时高职院校提升研发能力,服务企业,带动企业经济效益,吸引企业主动与院校合作。

2.5 社会要提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

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正是保证“中国制造”健康发展的关键,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政府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以及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主要是职业教育学费由政府全额拨款,同时学生入学即入工,企业会支付学生一定的工资报酬,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企业专业技能,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可见,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真正的吸引力,并不是在学历,而是职业技能使从业者拥有一份专业、精湛的技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尊敬,从而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否则奢谈再多的,“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吸引力”,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怀”而已。

3 结束语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离不开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尊重,这支职工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高职院校是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实施主体,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开展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体化建设,是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主阵地,在新时代也必将成为社会、企业、社区等社会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窗口。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培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