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例股骨疲劳性骨折CT 与MRI 的影像特点分析
2020-01-10张潇周杰刘军
张潇 周杰 刘军
疲劳性骨折也称为应力性骨折或者行军骨折,是骨骼长期、持续性遭受作用力,受力过重使骨骼内部结构受到损伤因而诱发骨折[1]。常见于体操运动员、芭蕾舞演员、长跑运动员以及活动量大的中老年人群。好发于第一跖骨,胫骨等位置[2]。疲劳性骨折因无典型外伤史,如进行X 线平片检查常不易发现,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对患者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性,可能造成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3]。疲劳性骨折人群具有明显的特征,是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运动训练的人群,因骨小梁结构长期反复爱刺激,骨组织不能得到休息及修复;骨骼肌疲劳,不能对骨骼进行较好的保护,导致骨骼受损,发生疲劳性骨折后,损伤部位会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重,查体时疼痛部位可有轻微的隆起及压痛,但无反常运动[4]。因此,医生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工作性质,活动强度以及仔细查体,以免漏诊。股骨疲劳性骨折并不多见。股骨疲劳性骨折,因周围肌肉组织多,肿胀常不明显,因此不容易发现,如再进行剧烈运动,容易使骨折处发生断端移位,甚至完全性骨折,后果较为严重。临床上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CT 及MRI,为提高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率[5]。此次研究将本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67 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为探讨其在CT 及MRI上的影像特点,为提高此病的诊断率提供帮助,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67 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做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对其CT、MRI 的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7 例患者均符合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骨折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均行CT及MRI 检查,均无股骨外伤病史及手术病史,均在查体时有局部软组织压痛、叩击痛,行走时疼痛感强,休息时疼痛减轻,少数患者有软组织肿胀。67 例患者中,男49 例,女18 例;年龄18~39 岁,平均年龄(25.1±4.7)岁;其中长跑运动员17 例,体操运动员19 例,芭蕾舞演员6 例,篮球运动员16 例,其他9 例。
1.2 方法 67 例患者均进行CT、MRI 检查,CT 操作方法:应用本院128 排多层螺旋CT 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从患者髋臼顶部开始,逐渐向股骨小转子进行平扫,层间距设置5 mm,层厚设置3 mm。MRI操作方法:应用1.5T 超导磁共振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厚度3 mm,扫描时中间间隔设置0.5 mm。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CT、MRI 的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
2 结果
2.1 CT 检查结果 67 例患者CT 扫描影像显示均有花边样或层状的骨膜增生;33 例显示骨折线位于股骨后内侧,密度呈现水平低;有19 例患者显示为成形的骨痂状,股骨骨髓质发生高密度硬化的有17 例,局部有囊变;CT 显示出清晰骨折线的有14 例,显著骨折表现的有12 例。
2.2 MRI 检查结果 67 例患者经过MRI 扫描后,显现骨折线信号低,表现为不等的片状或线状征像,一部分患者有关节腔积液。44 例患者可见清晰骨折线及骨痂轮廓,T2WI 显示低信号。59 例患者有骨挫伤周围软组织水肿,T2WI 显示高信号,T1WI 显示低信号。
3 讨论
3.1 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发病机制 股骨长时间、持续性受到非生理性的作用力,使骨小梁、骨皮质结构承受较大的负荷,超出其承受范围,使骨骼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引起骨折的发生。股骨疲劳性骨折常见于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或者高强度训练的军人,中等强度以下的练习不会发生[6]。高强度、持续训练使股骨承受力超负荷,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易导致疲劳性骨折发生,如患者发生股骨疲劳性骨折,因股骨处存在较厚的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外观见肿胀不明显,因此难以发现,难以正确诊断。如未及时确诊,患者仍进行高强度训练,会使股骨应力作用骤然增加,导致骨折断端发生移位或者出现股骨完全性骨折,后果极为严重。股骨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股骨下段位置原因是人在运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下段,而且股骨下段关节属于密质骨与松质骨连接部位,因此该部位更易形成疲劳性骨折[7-9]。
3.2 股骨疲劳性骨折CT 影像学特点 67 例患者进行CT 扫描后均存在显著的骨膜增生现象,因此,骨膜增生可以做为疲劳性骨折诊断中的关键性依据。CT 对67 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在骨骼下段后方会呈现出花边样或单层、多层骨膜增生,同时会有骨内腔狭窄,骨内腔狭窄是因反复应力作用,骨外膜增生外骨内膜也有增生[10]。因此导致骨内腔出现狭窄,骨痂形成在疲劳性骨折后1~2 周,纤维性骨痂CT 显示不清或无法显示,只有出现骨性骨痂CT 才可明显显示。67 例患者只有19 例显示出骨痂,股骨部位肌肉厚,CT 对软组织肿胀显示不清,因此对软组织肿胀不能确诊。
3.3 股骨疲劳性骨折MRI 影像学特点 67 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进行MRI 多体位立体扫描,能够清晰见到股骨骨折线,骨膜反应清晰,组织分辨率高,患者骨折肿胀敏感性高,因此对疲劳性骨折患者进行MRI 检查,可以及早地发现骨折,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疲劳性骨折早期行MRI 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骨髓水肿,T2WI 显示高信号,T1WI 显示低信号,骨折线清晰,软组织,骨髓腔水肿明显显现,具有非常清晰的MRI 影像。T1WI 低信号与T2WI 高信号可以做为患者诊断的重要特征,可做为诊断的关键依据[11]。对于股骨疲劳性骨折,其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应注意与肿瘤性及感染性病变进行区别应与骨样骨瘤,慢性硬化性骨髓炎,骨转移瘤,骨肉瘤等影像表现特征进行鉴别与区分[12]。
对于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多应用CT、MRI 影像检查进行诊断,此次对67 例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CT 检查最为显著特征为骨膜增生,19 例患者可见骨痂形成,MRI 检查中,44 例患者可见骨痂,MRI 检查对疲劳性骨折比CT 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患者,应耐心询问病史,查体,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方能做出正确诊断,及早发现疾病,尽早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