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和经验※

2020-01-10王悦芬刘梦超赵文景

河北中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命门熟地黄三焦

沈 存 王悦芬 刘梦超 赵文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 1000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而且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显著影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降糖、调脂、降压、合理饮食及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治疗为主,总体疗效欠佳。目前众多中医学者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消渴肾病”[1],中医药在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北京市名老中医姚正平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开创肾病学组,提出“命门—三焦气化学说”指导肾病治疗,重视培补命门,调理三焦气化功能[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对慢性肾脏病有独到认识,指出肾具有“恶燥,阴常虚,精易损,火宜藏”的特性,治疗尤其重视培补真阴,创制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突出。赵文景教授在继承二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基础研究,针对糖尿病肾病提出“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即治疗糖尿病肾病重在培补真阴、温阳化气、祛邪以通利三焦,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 理论渊源

《内经》有载“肾者,主蛰,为封藏之本”“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指出肾的特点为宜藏不宜泻,水液代谢失常,首责之于肾。《难经》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者……其气与肾通”“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华佗先生内照图》提出:“脏各有一,肾独有两。左者为肾属水,右者为命门属火。”这些原文提出肾与命门相通,右肾为命门。明·赵献可进一步阐明“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难经》曰“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赵献可认识到小便是一个涉及上、中、下三焦,肺、脾、肾多脏参与的复杂过程,率先提出“三焦气化”学说[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人体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纲,“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所以三焦气化实质上是一个涉及上、中、下三焦多脏器参与的过程[4]。《难经正义》指出命门与三焦的关系:“命门乃三焦之根,为相火之宅,相火布于三焦,即由命门始也。”后世学者提出命门为脏属阴,为水中之阳;三焦为腑属阳,为火中之阴,二者形成阴阳表里关系。命门藏元气,有赖于三焦的输布功能;三焦运行诸气,有赖于肾和命门的始动功能[5]。

肾、命门和三焦脏腑之间相互关联,不仅主持人体一身元气的生发和运行,在水液代谢方面也起重要作用。《素问》云“肾者水脏,主津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赤水玄珠》中提出:“膀胱藏水,三焦出水。”由此看出水液通过三焦渗入膀胱,依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肾阳蒸腾气化的功能又取道于三焦的通利。后世学者总结认为,命门为水中之阳,主升,可以蒸腾肾中之阴并通过三焦输布全身;三焦为火中之阴,主降,可以运行水中之阳培补于肾。肾、命门和三焦脏腑相通、功能相关,是“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形成的基础,为后世指导肾脏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2 基于“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的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

“焦”具有“火”的含义和性质[6],三焦之“火”源于命门,命门之火是三焦气化的原动力,气行则水行。三焦之体属“火”而用属“水”,命门火衰则三焦气化不利,气滞水停则变生痰、饮、水、湿,久病入络,瘀血、浊毒内生。《医学心悟》曰“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景岳全书》云“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提示糖尿病肾病是三焦受病,与肺、脾、肾归属的上、中、下三焦相关联[7]。

姚正平先生基于“命门—三焦气化学说”治疗慢性肾脏病,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外因均可以诱发消渴肾病水肿的发生,其内因是命门火衰导致三焦气化不利[8]。《类经·藏象类》提出上、中、下焦不治,分别导致“水泛高原”“水留中脘”和“水乱二便”,从而引起水肿、尿浊等病症的发生。张炳厚教授认为肾具有“精易耗,阴常虚”的特点,结合消渴阴虚内热的本质,认为肾阴不足是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因素。《圣济总录·消渴门》曰:“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赵文景教授认为,中焦之气在三焦气化中起斡旋作用,“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灵枢·口问》),结合姚正平先生和张炳厚教授经验,认为脾气亏虚、肾阴不足引起的气阴两虚是消渴肾病的发病基础,病久损及脾肾之阳,命门火衰,三焦气化失司,气、水、血输布失常,从而引起湿热、血瘀、水湿、痰湿和浊毒等邪实壅滞三焦,造成三焦气机不利,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最终变生百病。中医证候在不同阶段也会随之变化,如病初可见手足心热、心烦口渴等阴虚内热之征,迁延日久则阴损及阳出现手足不温、畏寒、尿浊等阳虚之征。故在临证时应注重阴虚、阳虚与湿热、血瘀、水湿、痰湿、浊毒等证候要素的病机演变。治疗既重视培补真阴,又强调温阳化气,并视情况予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燥湿化痰和泄浊解毒等。

3 基于“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

3.1 重视命门之火对三焦气化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张景岳认为“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利……宜峻补命门,使气复元……盖脾土非命门之火不能生,肺气非命门之火不能化”。姚正平先生认为命门—三焦气化失司是肾性水肿的重要病机,命门火衰,无力蒸腾和温煦三焦,则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临证表现为下肢肿甚、小便量少、夜尿频多、腰膝痠软、畏寒肢冷等,治疗以温补命门之火以助三焦气化为主。可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等温扶肾阳,用药首选附子。附子生气开源,补先天养后天,非一般淡渗利湿之品能比拟,正如喻嘉言所言“肾之关门不开必以附子回阳,蒸动肾气,其关始开”。常配伍肉桂,肉桂辛温大热,益火消翳则沉寒自除,又能温通血脉,鼓舞气血。附子用量一般为6~12 g,肉桂用量6~10 g,取其“少火生气”之意。在温补命门之火基础上,根据三焦脏腑受累情况,侧重于宣通肺阳或升运脾阳。如头面肿甚或胸闷喘憋者,可用麻黄汤、越婢汤等宣通肺阳;如腹胀如鼓、乏力气短者,可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补气温中,升运脾阳。此外,在用附子、肉桂治疗命门火衰时,一定要以壮水益阴为基础,才能收到分清降浊的效果[9]。正如张景岳所云:“惟下焦之真气得行,始能传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充分体现了《内经》“无阴则阳无以化”的思想。

3.2 培补真阴,辛润温阳以助气化 张炳厚教授根据朱丹溪“阴常不足论”及张景岳“阳非有余论”观点,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是由阴损及阳引起的肾阴阳两虚证,治疗上应以顾护肾阴为要,并注重“培补真阴以助阳化气”的应用。阴虚为主者,以培补真阴为主,遣药时重用熟地黄;阳虚为主者,在滋阴的基础上酌加温阳之药如附子、肉桂,起蒸精化气、震荡肾气的作用。张炳厚教授认为,无论肾阴虚、肾阳虚均以熟地黄为君药,并创制地龟汤类方治疗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各种慢性肾脏病。地龟汤基础方由熟地黄、龟版、黄芪、当归组成,有补肾阴、生精水、益气通阳之功[10]。

赵文景教授在继承张炳厚教授“补肾八法”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为理论指导,认为糖尿病肾病肾阴阳两虚证本质上属于阴精亏虚、阳不化气所致的“肾燥”,并创新性地提出“辛润温阳以助化气”,认为滋阴之品具有黏滞之性,一味叠进会加剧三焦气化失司,所以善于滋阴药中佐以辛味,取其散、行、润的特点以保护三焦气化。如善用性温味辛甘之鹿角、菟丝子、淫羊藿等药物,此类药无刚燥猛烈之性,既可温补肾阳,又可佐阴化生以润燥,从而鼓动肾阳,调畅三焦气化[11]。

3.3 祛邪以通利三焦 肾阴不足、命门火衰是消渴肾病三焦气化功能失司的基础,湿热、血瘀、水湿、痰湿、浊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三焦壅滞的病因。三焦不通,应通利之。正所谓“湿热不除,蛋白不消”,湿热是消渴肾病众多实邪之中最难祛除之邪。张炳厚教授重视患者体内“湿热”的分布,尤其关注下焦湿热,证见尿频、尿急或下肢麻木、腰膝痠痛等,多加八正散清湿热,利水道,或用四妙丸,并自拟“清肾丸”(药用石韦、瞿麦、白茅根、知母、川黄柏、白花蛇舌草等)。赵文景教授善用三仁汤分消湿热,宣畅三焦气机。有学者认为湿热是糖尿病肾病炎症的机制,清利湿热药能够抑制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肾小球滤过率[12-14]。此外,张炳厚教授善用五皮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用二陈汤合橘皮竹茹汤燥湿化痰、和胃降浊,治疗痰湿、湿浊中阻;专以土茯苓、土大黄、酒大黄等泄浊解毒等。

消渴缠绵难愈,根据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患病日久而致肾络痹阻不通。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消渴肾病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始终[15]。消渴肾病早期,往往是因热致瘀,常伴身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绛等,药用赤芍、生地黄、牡丹皮、鬼箭羽、白花蛇舌草、玄参、大黄等凉血活血之品;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气滞血瘀,常伴肢体麻木、腰膝疼痛、面色萎黄、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等,药用当归、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等理气活血之品;久病入络,出现“肾络瘀滞”,常伴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视物不清等,药用三棱、莪术以及水蛭、全蝎、地龙等虫类药通络逐瘀。张炳厚教授善用藤类药,认为藤类药善走经络,具有通肾络的作用,常用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穿山龙等[16]。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藤类药有改善糖尿病肾病微循环状态、抗炎、免疫调节和降低蛋白尿的作用[17]。

4 典型病例

张某,男,77岁。2017-11-23初诊。双下肢水肿和泡沫尿3年。患者3年前出现双足水肿,泡沫尿,未予重视。2年前体检发现尿蛋白(++),外院口服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4 d前查24 h尿蛋白定量3 233 mg,血肌酐70 μmol/L,尿素氮7.2 mmol/L,血白蛋白31.5 g/L。既往2型糖尿病14年,原发性高血压10年,血糖和血压控制达标,冠心病8年。刻诊:双下肢轻度水肿,泡沫尿,夜尿3~4次,腰痠乏力,畏寒肢冷,腹胀,纳可,寐差,大便调。舌淡黯,苔薄黄,脉沉弦。查体:血压110/55 mmHg(1 mmHg≈0.133 kPa),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21 g/L,糖化血红蛋白6.8%。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中医诊断:消渴肾病。辨证为脾肾阳虚,湿热内蕴证。治宜健脾温肾,清热利湿。予地龟汤合真武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15 g,龟版15 g,生黄芪30 g,当归20 g,黑附片10 g,桂枝15 g,干姜15 g,鹿角片15 g,菟丝子20 g,茯苓皮30 g,青风藤20 g,白花蛇舌草30 g,刘寄奴15 g,穿山龙20 g,覆盆子30 g,酸枣仁3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14剂,随后当地医院续服1个月。2018-01-04二诊:水肿、腰痠乏力、畏寒肢冷和睡眠均较前好转,仍有小便泡沫和夜尿频,舌淡黯,苔薄黄,脉弦细。查体:血压130/65 mmHg,双足踝轻度水肿。辅助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1 643 mg,血白蛋白33.2 g/L,肾功能正常。初诊方去干姜、桂枝、酸枣仁,生黄芪加至50 g、熟地黄加至20 g,加党参20 g、绵萆薢20 g、赤芍15 g。日1剂,煎服方法同前,14剂,服毕,续服1个月。2018-02-15三诊:双足踝轻度水肿,夜尿2~3次,泡沫尿减轻,仍有腰膝痠软乏力,纳可,寐安,大便调。舌淡黯,苔薄白,脉弦细。查体:血压130/65 mmHg。辅助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1 349 mg,血肌酐56.8 μmol/L,尿素氮6.7 mmol/L,血白蛋白32.5 g/L。二诊方去黑附片,加生杜仲30 g、莲须20 g。日1剂,煎服方法同前。此后患者腰痠乏力、水肿和泡沫尿等逐渐减轻,病情稳定,随症加减。2018-12-04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695 mg,血白蛋白43.3 g/L,肾功能稳定。

按:患者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消渴日久,肾阴阳两虚,阳虚为主,命门火衰,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故见水肿;湿邪中阻,故见腹胀;肾失封藏,膀胱气化失调,故见泡沫尿,夜尿增多;腰为肾之府,脾主四肢,故见腰痠乏力;阳虚则外寒,故见畏寒肢冷;舌淡黯,苔薄黄,脉沉弦符合脾肾阳虚、湿热肾络瘀滞之象,病位在脾肾。故以地龟汤滋阴补肾,真武汤温扶肾阳,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龟版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当归助熟地黄生精补血;黄芪益气升阳,助熟地黄大补气精;鹿角片、菟丝子辛润温阳以化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菟丝子、覆盆子补肾摄精;茯苓皮利水消肿;青风藤、穿山龙祛风通络;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刘寄奴活血化瘀;酸枣仁养心安神。二诊仍有小便泡沫和夜尿频,将黄芪、熟地黄加量,并加党参、赤芍,不仅加强了滋阴补肾的功效,还含参芪真武汤之方义,加强益气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绵萆薢利湿祛浊,减少蛋白尿。三诊予莲须补肾固摄,生杜仲补肾强腰。诸药并用,阴中求阳,补泻同用,涩补兼施,使肾—命门—三焦气化恢复、三焦通利,其病自愈。

5 结 语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学说众多。姚正平先生、张炳厚教授和赵文景“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认为,肾阴不足、命门火衰是糖尿病肾病三焦气化失司的基础,湿热、血瘀、水湿、痰湿、浊毒相互为患是三焦气机不利的因素。治疗应温补命门之火以助三焦气化,辅以宣通肺阳或升运脾阳;要善于“阴中求阳”,培补真阴以助阳化气;创新性地提出“辛润温阳以助化气”治疗阴精亏虚、阳不化气所致的“肾燥”;根据湿热、瘀血、水湿、痰湿、浊毒等邪实的轻重缓急,注重祛邪以通利三焦。三焦是气、血、水运化的通道,惟气化功能恢复、三焦通利,方能使下焦之真气得行,气、血、水得以通畅,五脏百脉得以调和。

猜你喜欢

命门熟地黄三焦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