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2019-12-05林岩
林 岩
烟台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 烟台 264670
命门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和《难经》都曾对命门的位置、作用做过论述,迨至明代,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等著名医学家是对命门学说集其大成者,及至今时,对命门有关太极论、君主论、动气说、阴阳说等等,成为百家争鸣的热点话题。
目前,某些职业需要长期久坐,必然导致气血上涌,引起头痛失眠,从而引起一些职业病的发病,如腰椎病、失眠。中国医学中某些理论与实践有别于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档案管理员等人群职业病的预防。
1 命门位置之争论
1.1 命门者目也 《黄帝内经》中“灵枢·根结篇”中明确指出,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至阴穴、止于命门,而膀胱经最上边是睛明穴,故说命门指眼睛。眼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生理状况,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因此,眼睛是命门的论述是有道理的。
1.2 命门者督脉穴位 《针灸甲乙经》指出,命门是督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2]。
1.3 左肾右命门 《难经》指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3]。
1.4 肾间为命门 明代孙一奎(1538—1600)则认为,命门在两肾中间,其在《医旨绪余》中认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明代赵献可(1573—1664)在《医贯》中指出,两肾之间为命门,其意为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如同太极。明代张景岳(1563—1640)在《类经附翼》中指出,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为性命之本[4]。
1.5 两肾皆命门 明朝虞抟(1438—1517)在《医学正传》中指出,两肾总号为命门[5]。
1.6 脐为命门 道教的重要典籍《黄庭经》中提到,后有幽阙前命门;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唐代务成子和梁丘子将其解释为,肾为幽阙,脐为命门;密户,肾也;生门,命门也[4]。
2 命门功用之探讨
2.1 命门乃肾间动气,为人之元气、太极之体 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指出,命门是两肾中间之动气,这股“动气”在胎儿未判别为男女时,在两肾中已经蕴含了这股“真气”,他称之为“命门动气”。他进一步根据道教的内炼法则认为,这股“动气”如同“坎中之阳”,两肾属水为二阴爻,中间的阳爻即为“命门动气”,这股动气是“五藏六腑之本”,是“十二经脉之根”,更是生命“生生不息之根”。可见,孙一奎把命门的功用提高到生命本源、至高无上的高度。
2.2 君主命门,乃十二官的“真君真主” 五脏之中谁主调控?有说“心”,有说“脾”,也有说“胆”。明代赵献可在《医贯》中指出,机体的调控中心在命门。他认为,命门之水火是“十二脏之化源”,命门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这个“君主”如果不“明”,则“十二官危矣”[6]。
2.3 张景岳 命门兼具水火,是调节全身阴阳之总枢纽 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指出,命门,是“水火之府,阴阳之宅”,更是“精气之海,死生之窦”。如果命门亏损了,那五脏六腑则阴阳失衡,即生病变[7]。
2.4 太极拳以命门作为调节全身气血平衡的轴心 太极拳运动,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全身四肢加背部共“五张弓”,其枢纽就在腰椎的“命门”,以“命门”作为圆心,运转构成太极立体圆运动。
3 命门之临床应用
3.1 通过命门调节脏腑阴阳 林殷[8]指出,自元代至清代的51本医学典籍中,有41本都记载了命门用药。该论文搜集了306例病案,涉及肾病、哮喘、贫血、肠炎、冠心病、心脏病等等,都可以通过调补肾—命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对命门的物理疗法 临床针对命门穴的物理疗法有按摩、艾灸、热熨等。常见配穴有肾俞穴、委中穴、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等,都取得很好效果[9-11]。
3.3 “补火生土” 中医在临床中治脾胃虚弱之病时,如果单用补脾胃的药物,往往治疗的效果不很理想。其主要原因是,肾气虚弱,肾阳火不足,不能启动脾的运化。如果采用补肾火助脾胃的方法,往往会收到奇效。
4 对命门理论的体会
针对命门理论与实践,笔者试从佛家、道家对生命科学探究的角度,谈谈对命门及如何通过命门来调理身心。
命门为人身之太极,生命之根本,气机之源泉,其体非水非火、亦含摄水火、却超越了水火;其为两肾间之动气,如坎中之阳,乃先天之真气,在受胎之同时即有,蕴含元精元气,因之而化生五脏六腑,为十二官之“真君真主”,故能调节全身气血、五脏阴阳。脏腑之精为后天之精,它有赖于命门所藏先天之精的涵养。肾脏,有左肾藏志,右肾藏精,通过命门肾间动气,调节肾脏之阴阳,启动肾这一“先天之本”,故有“两肾皆命门”之说。命门通过坎中之阳,上蒸胃釜,水火既济,启动胃这一“后天之本”。这个“火”,实乃命门启动右肾之火,故有“左肾右命门”之说。命门真气旺盛,肾气充足,肾与膀胱相表里,上蒸至睛明穴,必然神清目爽。所以,认为“命门者,目也”,透过眼睛“司外揣内”,眼睛实为命门所藏精之神华。肾间动气与腹部肚脐(神阙穴)相应,故《黄庭经》中有“脐为命门”的说法[4]。因此,“肾”为命门真气的内在之相,而“目”则为外在之华,“命门穴”则是调节肾之阴阳的支点。命门为“肾间之动气”,不能说命门穴就是命门,但可以通过命门穴来调节肾之阴阳,激发命门真气的发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脑为元神之腑,鼻为命门之窍。通常讲“肺开窍于鼻”,此处为何说“鼻为命门之窍”?盖前一句讲的是“元神”,此句讲的是“真气”。命门为气机之源,真气旺盛,当然呼吸之气亦会充沛。
隋唐医学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指出,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动气衰矣,则神志去之,故死也;气之和则精生,精生则形盛。《庄子》中记载,广成子告诉黄帝:“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也。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心无所知,神将守形,乃可以长生。”其意为,要想保养和启动命门真气,必须不动意气。这不正是佛家讲的“善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见,儒释道在本体上是相通的。真正的命门是色空不二、空有不二、身心不二,这才是命门的“本来面目”。如此下去,“精生形盛”,必能“形将自正”[8]。
“耳门圆照遍虚空”,即返观内视,扩而充之,我身即虚空,虚空即我身,连虚空也无。其本体即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连空也空。可以说,越放空自己,越容易相应,越容易启动命门真气。但这种放空不是“顽空”,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是昏沉。这种“空”,是什么都清清楚楚,却又一点不会引起心念的妄动,内心清清净净。
“光音气海通命门”,行住坐卧皆可观想命门穴部位是光、音、气的源泉。目为命门之华(命门者,目也),与眼根对接,由外在光明,白者白光,黑者黑光,对接命门之“明点”(密宗语),进而启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之自性光明(禅宗语)。把耳根之水,放在命门穴,感受音声海,正是坎中阳,水火既济(道家语)。“鼻为命门之窍”,因为命门是气机的总源泉,乃至感觉是命门在一呼一吸;与此同时,自然启动腹式呼吸,与腹部神阙(脐为命门)相应、带脉相连,融通前面任脉、背部督脉。这实际是同时都摄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来松放我们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