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研究进展※

2020-01-10任宇哲杨泽一杨祥正

河北中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哮喘发作有效率

任宇哲 于 宙 陈 宏 杨泽一 杨祥正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0]

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已经成为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夜间和(或)清晨出现喘促气急、痰鸣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不能平卧等危急症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1-2],相当于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等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炎症性疾病[3-4]。据统计,我国小儿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临床上应对哮喘患儿加以重视,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症状,减少哮喘发作[6]。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进行对症治疗[7-8]。中医治疗哮喘历史悠久,且理论丰富,疗效确切,如《丹溪心法·喘论》首将“哮喘”进行命名,认为小儿哮喘发病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再如《证治汇补·哮喘》中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发为哮喘”,为后世医家治疗哮喘提供了理论基础[9]。现将近年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1 中医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为传统治疗方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背景下,根据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可以有效缓解哮喘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疗效确切,具有显著优势。

1.1 发作期 中医学将小儿哮喘发作期主要分为冷哮、热哮及寒包热哮3种证型。在治疗方面,中医学着重强调发作期务必尽早祛除外邪,以治邪实为要,力求快速控制发作症状,勿让外邪留恋日久而使病情加重。

刘斐等[10]将60例小儿哮喘发作期痰热壅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环丙特罗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平喘方,药物组成:炙麻黄、紫苏子、莱菔子、杏仁、桃仁、黄芩等,并随症加减。2组均治疗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76.67%,P<0.05),且治疗组患儿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免疫球蛋白E(IgE)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疗效明显,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以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对于气道重建亦有一定的作用。吴志强[11]将89例小儿哮喘发作期痰热壅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优于对照组(77.27%,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有利于提高肺脏的通气功能,进而改善症状。吴娟等[12]将60例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中药组30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青龙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2组均治疗7 d。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常规组(66.7%,P<0.05)。陈会新等[13]将67例小儿哮喘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4例予对症治疗,痰热清组33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结果:痰热清组总有效率93.94%,优于常规治疗组(82.35%,P<0.05),且痰热清组治疗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FN-γ/IL-4及EOS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综上,对于发作期哮喘患儿不同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肺功能,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引起的副作用。故在哮喘发作期,应用中西医协同治疗能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促进疾病向愈。

1.2 缓解期 营在道[14]将75例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8例予益气化痰颗粒口服,药物组成:黄芪、白术、葶苈子、橘红、炙麻黄、甘草。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优于对照组(83.78%,P<0.05)。陈海华[15]将138例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予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6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脾固肺汤,药物组成:太子参、茯苓、黄芪、白术、枳壳、陈皮、半夏、炙甘草、防风、五味子。2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肺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OS、IgE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魏新生等[16]将94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IL-9、IL-17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吴杰等[17]将12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治疗组60例予膏方治疗,以补肾地黄丸、六君子汤、玉屏风散为主方。2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由于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对于发作期主要目标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是考虑本病的特性,缓解期的治疗亦不容忽视,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理论,哮喘缓解期应着重强调扶正固本,调节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彻底消除夙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疾病的发作。

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贴敷、推拿疗法、针灸、拔罐及灌肠等,相较于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1 穴位贴敷 赵西斌等[18]将14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予抗炎、抗组胺等对症治疗,治疗组7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膈俞、定喘,贴敷药物组成:延胡索、炒芥子、甘遂、法半夏、细辛、肉桂。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优于对照组(78.38%,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任霞[19]将15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8例予常规抗炎、抗过敏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脾俞、天突、定喘,贴敷药物组成:黄芪、白术、细辛、芥子、延胡索、甘遂。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中药穴位贴敷是以“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中医理论为支撑,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疗效肯定,不但可以缓解哮喘患儿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又可以避免小儿长期口服中药汤剂的不便,具有诸多优势。

2.2 推拿疗法 张鹏等[20]将80例哮喘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脾益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82.50%,P<0.05)。田福玲等[21]将16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常规雾化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患儿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1(TLR1)、TLR2、TLR4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中医推拿结合经络穴位体系,通过疏通经络气血,调节阴阳,不仅可以提高哮喘患儿机体免疫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各项免疫指标,疗效肯定。

2.3 针灸疗法 张玲[22]将3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150例予中药内服(药物组成:制黄精、炙黄芪、枸杞子、白术、麦冬、补骨脂、党参、五味子、蝉蜕、防风)配合针灸疗法(取穴:肺俞、风门、大椎,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2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优于对照组(88.0%,P<0.05),且治疗组6个月内发作率及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彭娜等[23]将9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0例采用温和灸治疗,取穴:肺俞、风门、足三里为主穴,同时再辨证配穴;中药组30例予平喘方(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炙麻黄、杏仁、干姜、五味子、细辛、炒地龙、全蝎、桃仁、苍耳子、甘草)治疗;灸药组30例予温和灸联合平喘方治疗。3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后灸药组血IgE、EOS、尿白三烯E4(LTE4)水平均低于艾灸组和中药组(P<0.05)。

综上,针灸是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辅助方法,常用穴位有肺俞、风门等,具有祛邪平喘、预防发作的作用,效果明显。

2.4 拔罐疗法 张源等[24]将60例发作期热哮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对症联合苏地止哮汤(药物组成:紫苏子、地龙、前胡、白屈菜、射干、苦参、白鲜皮、僵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疗法,取穴:肺俞、膈俞、膻中、大椎、阿是穴。2组均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优于对照组(80.00%,P<0.05)。王绍杰等[25]将120例发作期热哮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走罐疗法,以背俞穴、大椎、定喘穴为主。2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EF、FEV1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拔罐疗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等功效,哮喘发作的病位主要在肺,故取双侧肺俞为主穴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2.5 灌肠疗法 贾璐璐[26]将60例哮喘发作期痰热阻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平喘方(药物组成:麻黄、天冬、杏仁、前胡、紫苏子、皂角刺、地龙、黄芩)进行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EOS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黎杨爱等[27]将134例慢性持缓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氨茶碱灌肠,试验组67例予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液药物组成:炙麻黄、桔梗、桑白皮、蝉蜕、僵蚕、地龙、甘草。2组均治疗4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46.3%,P<0.05)。

综上,中药灌肠疗法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药物经大肠吸收后,通过相应的经络上达于肺,进而发挥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

3 结语与展望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但亦有不足之处,如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尚不能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没有与国际接轨;对于小儿哮喘的具体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不同医家对小儿哮喘病因病机有着不同观点,故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虽然中药复方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较为显著,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缺乏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基于以上不足之处,今后中医药学者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制订一份较为准确的中医分型诊断标准,同时应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机制及实验研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不断进行努力。

猜你喜欢

哮喘发作有效率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很有效率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