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素平教授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肝硬化腹水*

2020-01-10攀,付

中医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腹水脾胃肝硬化

贾 攀,付 莉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马素平教授,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20余年,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腹水是肝硬化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状态。约50%的肝硬化患者10年并发腹水,腹水形成的肝硬化患者多预后不良,其1年病死率为15%,5年病死率为 44%~85%[1]。西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形成是与门静脉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雌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反射性引起水钠潴留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以控制原发病、利尿、限制水钠摄入、输注白蛋白或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为主。难治性腹水常采用腹水引流、腹水浓缩回输、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肝移植等方法[2-4]。经上述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患者腹水易反复发作,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笔者有幸承袭马素平教授学术思想,现将马教授运用“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1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渊源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首载于《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元气论”的学术观点之一。窍,即“窟窿”“孔洞”,为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通道,中医学对人体孔窍的叙述有“窍”“九窍”“七窍”“苗窍”“空窍”“下窍”等名称。九窍最早记载于《内经》,指人体的目、耳、口、鼻、前阴、后阴。李东垣《脾胃论》认为九窍并非局限于五脏所属之九窍,而是以“九窍”统括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5-7]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九窍既是阳道,又为阴道,即九窍之通利,既需要阴液滋养濡润,人之九窍需浊阴之润,乃得通利之;浊阴为液,液体皆具有流通之性,脉络、孔窍、脏腑间皆为其流通之道,九窍即浊阴流通于体外之道。同时又需要阳气之推动运化,阴液的输布转化及排泄均需依赖气的运动。因此脾胃对于九窍通利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水谷精微化生阴液滋养濡润诸窍,脾胃之气为推动气血运行,促进窍道通利的动力[8-10]。《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强调:“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气血津液的运行需要脾胃之气的推动运化,若脾虚不能运化,湿聚成痰,痰饮内停,则窍道阻滞不通,且脾虚则无力升清,诸窍失清气所养,渐至不利矣,正如《脾胃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曰:“五脏不和,九窍不通,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曰阳不胜其阴。”《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亦云:“胃者,行清气于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总而言之,九窍之通利有赖于胃阳之动,脾阴之静,称之“阳动阴化”,正如《脾胃论·脾胃胜衰论》[11-12]曰:“诸阳气根于阴血中,阴血受火邪则阴盛,阴盛则上乘阳分,而阳道不行,无生发升腾之气也。夫阳气走空窍者也,阴气附形质者也,如阴气附于土,阳气升于天,则各安其分也。”

2 九窍不通乃肝硬化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治疗上较为棘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13]。金代医家李杲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学术观点,马素平教授运用李杲“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来探讨中医药对鼓胀的防治。九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等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九窍之中,鼻为肺之窍,舌为心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耳为肾之窍,前后二阴为肾所主,《脾胃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中曰: “九窍不通,随各窍之病。”诸窍若开阖失度,则影响人体物质变换,气机运行、信息交流[3]。如前阴窍道不通,导致小便不利、癃闭、腹胀等症,若皮毛肌腠窍道不通,肺失宣降,气机不调,水液内停,亦可致小便不利、无汗、水肿等症,且经络亦属九窍范畴,经络窍道不通致使气机郁滞、血脉瘀阻;同时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气滞则血瘀,血不利而为水,水阻则气滞,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致使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形成鼓胀[14]。

九窍之通利与五脏之功能皆有关系,但其中以脾胃为枢机和基础。《素问·厥论篇》记载:“前阴者,宗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肾司二阴,脾、肾两脏共同维持前阴的排泄功能;肺为水之上源主行水,合皮毛,主通调水道;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经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及脾胃之气的升降。李东垣认为:九窍乃脾胃之所主,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使气机有序升降。如《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记载:“五脏外有所主,内无所受。谓无所受盛,而外主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及各空窍是也;若胃气一虚,脾无所禀受,则四脏及经络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侮也。”因此,马素平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主要因感受邪毒、酒食不节、情志不调或黄疸、胁痛等他病续发,单独致病或多因素共同致病,导致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肝积为原发病,肝积进一步进展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重,三焦气化失常,窍道不通,气、血、水互结积于腹中形成鼓胀。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且涉及肺与三焦。其中以脾为枢机,脾主运化水液,脾气吸收、传输水精,且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水液的上腾下达,均有赖于脾气的枢转,因此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另一方面脾主运化食物,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传输其精微,化生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肌肉。脾胃运化传输的水谷精微与现代医学中白蛋白功能相似,脾胃虚可致水谷精微生成不足,人体营养不良则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毛细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因此马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注重宣肺气、健脾胃、利尿通腑,即开魄门、转枢机、洁净腑。而健脾胃为基础,是治疗的中心环节,鼓胀责之于脾者,因脾不能化生气血,输布精微以濡养脏腑,土败则水湿泛溢,停聚腹中,由此可见脾胃之气充足,乃九窍得通的关键。因此强调转枢机在治疗鼓胀中的重要作用即是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这一理论相通。

3 补益脾胃、通窍利水是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治则

补益脾胃或调理脾胃为李东垣治疗九窍病证的基本治则。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述:“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提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基于李杲所提出的基本治则,马素平教授提出在治疗方面当以“补脾胃”之气为基础,兼有虚寒者“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故临床常用治法有补气升阳、温中健脾、健脾燥湿、温胃散寒等,常以四君子汤、五苓散、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汤等加减。同时肝硬化腹水是本虚标实之证,视病邪兼夹之不同,兼施以活血、散结、清热、通络、散寒等法辅之。所定方药乃常道也,如变则更之,如脾胃气虚明显者,常选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药;偏于脾胃阳虚者,用干姜、桂枝等;如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等血瘀重者,加用泽兰、水红花子、益母草、川牛膝等;如腹胀、水肿、小便赤涩等水湿重者,加茯苓、泽泻、大腹皮、白茅根等通利前阴窍道之药物;如脘腹痞闷胀满,大便不通等气滞重者,加枳实、木香、厚朴、大黄、芒硝等通利后阴窍道之药物;如兼有胸闷喘促、不能平卧等肺气郁闭者,加用桔梗、牛蒡子、苦杏仁、桑白皮、升麻、白茅根等通利鼻窍、皮毛窍道之药物[15]。且治疗应根据病之标本缓急,酌情治之,如《脾胃论》中亦记载:“按《内经》标本论:大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也。”体现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可拘泥于一法的治疗原则[16]。同时马教授强调饮食及生活调摄是防治肝硬化腹水复发的关键,注意饮食营养及寒温适中,避免损伤脾胃,如《脾胃论·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记载:“若饮食,热无灼灼,寒无怆怆,寒温适中,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同时当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病情较重时当卧床休息,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所言:“人卧血归于肝。”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避免饮酒过度,病后应忌酒及坚硬粗糙食物,腹水期应忌盐;宜调畅情志,安心静养,避免郁怒伤肝,并注意保暖,避免反复感邪。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6岁。2018年6月12日初诊。主诉:间断腹大胀满1年余,加重半个月。刻下症:腹大胀满拒按,双下肢水肿,胸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乏力,纳差,小便量少,大便时溏,1 d 1 次,小便量每天1 000 mL左右;舌质淡,苔白厚,脉沉弦。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现服恩替卡韦抗病毒。辅助检查:肝功能:TBIL 63 mol/L、ALB 26 g/ L、ALT 75 U/L、AST 67 U/L。彩超:肝硬化、脾大、腹水(下腹部水深105 mm)。西医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活动性)。中医诊断:鼓胀,证属脾虚水停证。治宜补益脾胃,通窍利水。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生白术30 g,茯苓15 g,醋柴胡6 g,炒白芍15 g,牡蛎30 g,炒枳实12 g,姜厚朴10 g,鸡内金15 g,大腹皮30 g,泽兰12 g,防己10 g,车前子15 g,薏苡仁30 g,炙甘草6 g。7 剂,1 d 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2018年6月19日,二诊。腹大胀满、双下肢水肿减轻,口干口苦减轻,仍胸闷、乏力,纳食稍改善,大便质软,1 d 1~2 次,小便量较前增加,每天 2000 mL左右。舌质淡,苔白厚,脉弦细。上方加桔梗10 g,7 剂。2018年6月26日,三诊。患者腹胀缓解,微觉口苦,无明显双下肢水肿,乏力明显改善,食欲可,大便调,小便量每天3 000 mL左右。舌质淡,苔白稍厚,脉弦细。上方去防己、车前子,加鳖甲9 g、土鳖虫6 g。7 剂。

按 患者素体正气亏虚,摄生不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长期损伤肝络,引起肝络气机郁滞,肝气乘脾,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终致气、血、水互结,停聚中焦,发为鼓胀。患者腹大胀满拒按,双下肢水肿,胸闷,乏力,纳差,小便量少,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厚,脉沉弦,一派肝气失于调达,肝气乘脾,致中焦脾胃虚弱,气滞水停、水湿壅盛之象。故治疗以补益脾胃、通窍利水为法。方选导师马素平教授经验方益气活血利水方加减[17],方中选用黄芪健脾益气为君药;党参、白术补中健脾、牡蛎活血软坚共为臣药;佐以茯苓、薏苡仁、大腹皮、泽兰、防己、车前子健脾利水消肿;枳实、厚朴、鸡内金化痰消积;醋柴胡、炒白芍疏肝柔肝引诸药归肝经;炙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此方以健运脾胃为基础,增强脾胃枢转作用,促进水液运化排泄。二诊,腹胀、水肿减轻,仍胸闷、乏力,故在转枢机、洁净腑之力上加用开魄门之药物桔梗,以开宣肺气,本方即通过健脾增强脾气的枢转之力,促进水液的上腾下达,上通鼻窍、皮毛之窍、下通前阴、后阴之窍以治疗鼓胀。三诊,症状明显改善,水湿之邪已减大半。穷寇莫追,以防伤正,故去防己、车前子,加鳖甲、土蟞虫软坚散结消痞,长期维持治疗防治肝硬化进展。1个月后复查彩超,未见明显腹腔积液,坚持服用6个月,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B超提示未见腹腔积液,无腹胀等自觉症状。

5 小 结

部分患者腹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独特的特点,可以作为肝硬化腹水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导师马素平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终致气血水湿结于腹中而成,临床遵“脾胃元气论”理论要旨,以补益脾胃,通窍利水为治则,并强调重视饮食及生活调摄,收效显著。

猜你喜欢

腹水脾胃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