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卿教授调理脾胃治疗胰腺癌经验
2020-01-10王卫国黎斌怡
王卫国,黎斌怡
(1.温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温县 4548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蒋士卿老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胰腺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疗效较差,而靶向药的疗效尚未明确。目前其发病率排在全球常见肿瘤的第12位,但是死亡率却排在第4位,因此其治疗的难度及疾病的凶险程度极高[1]。中医古籍并无胰腺或胰腺癌等文字记载,但后人结合古代医家及现代解剖学对中医学“脾”的认识,总结认为胰腺可等同于“脾”。李东垣曰:“脾长一尺,掩太仓。”这里“脾”的长度与现代解剖学胰腺长度相一致,后世王清任及《医纲总枢》里面关于“脾”的描述与现代胰腺是基本吻合的[2]。根据胰腺癌的证候表现分析,其应属于中医学“积聚”“伏梁”“黄疸”等范畴,而对于此类病症的认识与治疗,历代医学文献均有大量文字记载,如张仲景以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治疗湿热黄疸,用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等消癥散结方治疗腹中积聚。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的临床治疗研究更为深入,刘华[3]等人以柴芍六君子汤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其治疗组、对照组肿瘤稳定率分别为76.7%、65.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依次是90%、69%,该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具有独到的疗效。笔者有幸随蒋士卿教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以调理脾胃为法治疗胰腺癌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蒋师对胰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黄疸、纳差、恶心呕吐、消瘦为主。现代研究表明:其发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酗酒等密切相关,而中医学发现其发病既有脾胃虚弱,脏腑功能低下,气机不和,情志失调,又有湿热毒邪责犯虚体,留滞不去结而成积之况,如《寿世保元》[4]言:“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四气七情失常,所以为积聚也。”后世《证治汇补》[5]记载:“积之始生,因起居不时,忧虑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结于腹中。”更可视为前人对其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因其临床发病以腹痛、消化不良等为主,故其病位在脾胃;而其致病的关键为上述病因使脾胃升降失调,伤及后天脾土,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肝失所藏,肝体失血濡养,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随血液泛溢,浸淫肌肤,发为黄疸。另外,肝脾不和又常常变生气滞血瘀,痰瘀留滞,湿热内生,毒邪相互抟结阻塞胰管,胰液排泄不利,而后变生瘀毒郁久成积。因此,蒋师结合以上的认识及其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痰湿留滞是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病机。
2 蒋师对胰腺癌的辨治规律及其用药特点
《内经》首次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观点。而后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6]中则直接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以顾护胃气是脾胃病的治疗大法,而胰腺癌的治疗同样如此,治宜健脾和胃,解毒利湿,消癥散结。脾胃同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但若其一不和,则脏腑气机上下升降失枢,脏腑失和,百病丛生,故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对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影响极大。癌病患者以本虚标实为主,既有元气的衰败,又有实邪郁结之候,因此治疗上需要扶正祛邪兼顾。在治疗大法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表现做适当的调整。如以瘀血内停而见腹痛者,可加延胡索、乳香、莪术、郁金、没药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之品;如黄疸者则需辨明阴黄、阳黄,用药可予茵陈、虎杖、金钱草、大黄、栀子、车前子、白术、茯苓等以利湿退黄、健脾和中;若以气机郁滞为甚,则可予以柴胡、薄荷、枳实、香附、苏叶、青皮等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如气血虚衰,可酌加黄芪、党参、熟地黄、鸡血藤、当归、三七以益气补血、填精益髓;再者如脾土不旺,纳差,则可佐增麦芽、鸡内金、神曲、山楂、芡实、淮山药以消食和胃、培补脾肾;如热毒炽盛,可加用白花蛇舌草、金银花、板蓝根、重楼、木蝴蝶、半边莲等以清热解毒、败毒消肿。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70岁,2017年4月12日初诊。主诉:胰头癌术后近1个月。症见:乏力,精神差,口干苦,便溏,纳寐可;舌淡暗,齿痕舌,苔少,舌根苔白腻,舌下络脉怒张,脉细涩。2017年3月上旬因腹痛、纳差至当地医院查腹部CT发现胰头异常占位,该月16日于某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胰十二指肠)中-低分化腺癌。来诊前未行化疗及其他治疗,自诉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西医诊断:(胰十二指肠)中-低分化腺癌。中医诊断:积聚,证属气血亏虚,痰瘀互结。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给予中药汤剂,处方:茯苓、黄芪各50 g,熟地黄、肉桂、川芎、赤芍、当归、党参、清半夏、莪术、炒白术各15 g,白豆蔻30 g,黄芩12 g,干姜10 g,炙甘草、黄连、三七各6 g,蜈蚣3条。水煎服,1 d 1剂。同年6月7日来诊:服上方30剂,因症状均见缓解,精神渐好,乏力减轻,遂守方至今。刻诊症见:畏寒,纳差,乏力,午后肢肿,便溏,1 d 1次,入睡难,夜尿3~4次,舌淡暗,苔白厚腻,舌下络脉轻度怒张,脉沉弱。因此诊以畏寒、乏力、肢肿、便溏为主。四诊合参,辨之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治宜益气健脾,消食和胃,温阳利水。给予参苓白术散合真武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茯苓各50 g,党参、炒白术、仙鹤草、炮姜、炒山药各20 g,炒扁豆、炒薏苡仁、酸枣仁各30 g,肉桂、砂仁、焦三仙各15 g,陈皮、桔梗各12 g,淡附子片10 g,炙甘草、升麻、柴胡、三七各6 g。1 d 1剂,水煎服。同年9月13日再诊:服上方30剂后乏力感进一步缓解,期间来诊因无其他特殊不适,继续以上方为主,稍作加减服用至今。外院查腹部彩超(8月11日)示:大量腹水(约3 000 mL),此后口服利尿药后缓解。自诉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正常。此诊症见:腹胀,饱餐后右腹隐痛,便溏,1~2次/d,乏力感改善,纳少,寐可,小便正常;舌淡暗,苔白厚腻,舌下络脉轻度怒张,脉弦细。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黄芪90 g,茯苓50 g,炒白术、冬瓜皮、泽泻、大腹皮、防己、玉米须、茯苓皮、炮姜各30 g,当归、赤芍、炒槟榔各20 g,川芎、紫苏、陈皮、肉桂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 d 1剂。同年10月20日:服上方30剂后腹胀减轻,服用利尿药后可缓解,食后仍有右上腹隐痛,便溏,1~2次/d,口干,乏力改善,纳少,寐安,夜尿1~2次;舌淡暗,苔白腻,脉细。上方增小茴香10 g、乌药20 g,继续守方治疗。此后患者每月来诊,随访至今。
按 初诊时患者因遭癌病、手术所伤,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为主。土弱则木乘,肝气横逆薄土致枢机不利,气血瘀滞不通,郁久则热,邪热化火上炼津液,故见乏力、口干苦等;气机升降失调,清阳降泊留于下位变生飧泄,浊气上升客居乾位,如若阴霾覆布,故舌根苔白腻,因此以参、苓、芪、术、草等益气温中、健脾利湿。黄芪伍肉桂可补气温阳,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能填精生髓、补血调血,上药即为十全大补汤;另合半夏泻心汤以调达气机、平调寒热,使气郁透达,脾胃复和;并予莪术、蜈蚣、三七行气活血、破瘀散结;佐增白豆蔻以温中化湿。二诊时因脾肾亏损,阳虚无以化气,饮邪潴留于内,故见肢肿及腹水,此为气机不利,肝脾失调,痰瘀互结,阳虚水停所致,故易方为参苓白术散合真武汤加减。方中附子强命火,易干姜为炮姜增温补之力,并少佐升麻、柴胡以升清提阳,全方温阳利水,补气升阳之效大增。9月再诊时,虽见腹水加重,但肿瘤标志物等均正常,正气尚存,故基础方上合五皮散增泽泻、防己、玉米须等以利水外出。
4 小 结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明确指出疾病的治疗需要注重纠正气机升降,只有升降复布,阴阳才能归于平衡,五脏方可安和。纵观该患者2年的治疗过程,期间虽几度易方,但调理脾胃气机升降,顾护胃气的核心治则是始终未变的。随访至今多次复查均正常,病情未见进展及恶化,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证实了中医药防治胰腺癌的疗效确切。
目前,胰腺癌的中医治疗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在提高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上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