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思考

2020-01-10陈静伟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教学活动价值观

陈静伟

(列东中学 福建·三明 365000)

0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展开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初中阶段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更为科学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道法老师都应用心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展开本次探究。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

1.1 提升学生核心价值素养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其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是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育人员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保障学生能够明确是非;此时该阶段学生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混乱,此时如果学生缺乏明确的自我观念和生活目标,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共同努力帮助初中生科学塑造价值观念。[1]在现代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多元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合理融入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科学辨别不同文化,进而对腐朽文化进行合理批判,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从宏观角度而言,基于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培养,使其成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青年,而从微观角度而言,能够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保障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健康性。

1.2 提升教师素质水平

初中阶段的道德和法治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严肃性,其内容同时具有规律性、综合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同时涉及多门学科,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实现其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高度重视塑造自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为合理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也对其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策略

2.1 提升教师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合理有效融入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知识素养,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有效提升个人核心价值观念,合理优化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全面整合相关资源,实现学生价值观念教学的有效落实。同时还需要对其融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积累工作经验,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地融入核心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宽容民主开放的专业态度,能够与人合作,勇于承担责任。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尊重学生,确保教学相长。与此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课程技能,能够深刻解读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正确识别课程情境。

2.2 实现双向融合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创建精神文明,发展国民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社会各个层面合理融入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融入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初中阶段道德和法治课程而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在现阶段开展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合理融入核心价值观也是进一步发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措施。为了确保在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地融入核心价值观,必须实现双向融合,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核心价值观念的正确解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德和法治的合理延伸。

2.3 创新教学理念

首先,需要在教学目标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在现代新课标改革过程中设置课程目标时,需要有效整合知识和技能、价值观念、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对我国传统知识本位课程进行科学改善,基于学生发展观来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个人技能,同时还可以进行价值观念的科学塑造,实现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提升。[2]其次,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教师需要对教材内蕴含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刻领会,内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人文精神,使其具有更高的闪光点。最后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中合理导入人文精神,一方面,通过进行生活情境的科学创设,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在我国现代教育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客体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其既有知识经验进行科学改进、合理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能够确保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个人认知进行重演和再现,从而保证学生具有更为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对合作探究实践学习方式的合理优化,确保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参与,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其交流合作能力,有效落实合作探究的目的,还可以确保学生和教师更为有效的互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4 优化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教育人员需要合理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推陈出新。[3]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通常情况下,竞赛活动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获得更为突出的成绩,会自发学习和补充相关知识。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该种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竞赛活动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活力,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课堂内容,定期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辩论或抢答。在具体开展竞赛活动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核心价值观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合理设置奖励机制,为学生设置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动力。日常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进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获取更高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实现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

2.5 改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是其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开展评价过程中,普遍是针对教师本身和教学质量进行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本身缺乏重视,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因此,在现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有效创新,合理应用课堂增量评价。课堂增量,具体是指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情感体验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融入核心价值观念,不仅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道德知识,同时还可以确保有效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科学创新情感增量评价和知识增量评价,确保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更为高效的融入核心价值观念。

2.6 强化社会实践

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相融合。社会实践对培育核心价值观念具有较高认同感,吸引力和现实感。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桥梁和基础,只有确保有效落实思想道德规范,才能进一步强化体验,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有效提升。[4]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受锻炼,从而完善自我,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构建。例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明确知识结果。其次,需要注重实践活动载体的合理丰富,活动载体是实现学生思想与核心价值观念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现阶段青少年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创新教育载体,确保寓教于乐。如各班级可以组织开展爱国影片展播,同时还可以组织进行演唱会,朗诵会,报告会等校园文化活动。最后,还需要注重实践活动与教育实际有效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社区、进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社会服务,强化学生实践体验,明确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科学实现双向融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合理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强化社会实践,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更好应对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建设提出的最新要求。同时也能够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提升,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进步,为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教学活动价值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我的价值观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