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廓学说在肺系疾病应用浅谈

2020-01-10常璐周海兵蹇文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说脏腑眼科

常璐 周海兵 蹇文渊,2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的传统理论之一。八廓学说将人体外部眼睛与内部脏腑在八廓学说的理论下成为一个整体,利用八廓进行辨证诊治、病情、预后判断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1 八廓学说

八廓学说中医眼科重要理论的组成部分。八廓学说通过观察眼部白睛上的血络变化来判断病情,将眼部白睛分为八个区域,并将此八区与将脏腑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中医眼科诊疗学说。廓者,城郭、卫御也。八言四面四隅八方之意,八廓包括津液廓、养化廓、传导廓、会阳廓、清净廓、抱阳廓、水谷廓、关泉廓,每一廓都有其特定位置与脏腑归属。八廓学说主要通过观察白睛上血络的部位、形态、颜色、长度、宽度、浮沉、相互关系等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程度。

中医眼科八廓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1]”(《灵枢·口问》),“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1]”(《灵枢·论疾诊尺》),《灵枢·大惑论》中也写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1]”,十二经脉皆直接或间接连于眼。此时虽未明确提出八廓之名,但已经可以推知,眼部望诊可知全身经脉脏腑之变。且《灵枢·九宫八风篇》[1]提出的八风致病理论,将八卦与八风疾病联系起来。据考,隋唐《龙树菩萨眼论》首次将八卦应用于眼科,元《医世得效方》中有“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2]也言明了八卦与八廓的相关性。南宋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3]提出将八廓辨证作为眼科基本理论之一,但未见其具体论述。《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详细记载了八廓学说的内容,“关泉廓,小肠之腑属关泉,受病先从心经传,……[4]”。元代医家危亦林[2]将将八廓落实到脏腑,为每一廓配属了眼位,并且对每廓病、证多出了论述。《证治准绳》中,首次提出八方配位法[5],并沿用至今。明《审视瑶函》中指出,“夫八廓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以达血气,往来滋养于目”[6];“失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6];“八廓则明见与外,病发则有丝络之可验者”[6],将八廓与五轮学说明确区分开来,标志着八廓学说的基本形成。而其中明确提出了“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而“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涤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6],即通过观察八廓上血络的色泽之红紫、形态之精细、分布情况来判断病位、病情、气血虚实、邪正盛衰等,从而为治疗诸病提供思路。近代眼科医家陈达夫,认为“眼病,须分五轮,审八廓,辨六经”[7]。彭静山[8]教授将眼按照八卦划分为八个治疗区域,配以脏腑,并将八廓定位扩大到眼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彭氏眼针疗法,也就是“八廓十三穴”。而现代医学基于全息观的研究表明,因眼部微细血管丰富,故球结膜、巩膜上毛细血管状态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态,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出依据。

2 肺与八廓

八廓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传导廓。明代王肯唐在《证治准绳》[5]中指出“乾居西北,络通大肠之腑,脏属肺,肺与大肠相为阴阳,上运清纯,下输糟粕,为传送之官”。传道廓(乾天廓)在西北方,即小眦下方,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故双眼小眦下方白睛可以作为肺系疾病诊治的重点观察部位。肺者,气之本也。肺主气,肺气充旺,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眼目精明,如肺气不足,精气不能上输则视物昏,故“气脱者,目不明”。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无肺气的推动作用,眼部血脉无所充养,眼的功能无法实现,故眼部的血脉可以反映肺气的虚实。除此之外,脏腑学说中各脏腑的五行生克、母子表里关系,可以通过八廓所属脏腑进行联系;以六经辨证为基础的太阴目病诊疗体系也可以与八廓学说相结合。

2.1 诊断

在诊断方面,大多医家著述认为传导廓的病理变化可以反映肺系疾病。唐孙思邈所著《银海精微》[9]中“传送原因是本经,肺家雍滞热相侵,只宣大肠依次递,闭塞之时医患睛”,南宋葆光道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传导为土本经根,肺家雍滞热风侵,太阴若顺应须愈,痛湿之时翳犯睛”[4],将肺与八廓联系起来,言明肺病时八廓之征提出肺热雍滞而致睛闭不视的观点。元危亦林《医世得效方》中写道“天廓(传送)病,因云中射雁,月下看书,多食腥膻,侵冒寒暑,致天廓有病内动,视物生烟,睛疼难开,不能辨认。[2]”寒暑致病,首先犯肺,肺病则天廓有症。明《审视瑶函》中关于肺系眼病的描述有“乾肺大肠传送廓”,“传送原因是本经,肺家雍滞热伤睛”[6]等。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认为,传导廓与肺并无直接联系,肺病的辨证时以轮廓主病,时以六经辨证,时两相结合,而传导廓主要与阳明目病相关。太阴目病,“头痛如压,……,或乾坤二廓血丝较多,四肢烦疼者,桂枝汤主之”[7]。四肢烦疼,则为太阴伤风,肺与脾同为太阴经,主皮毛,先受邪气,气郁而络血上雍故可见乾坤二廓的血丝较甚,为太阴病中见阳明证的线索。现有眼科相关书籍及研究主要通过五轮学说进行,认为白睛即肺,白睛有恙即肺有恙,往往忽略八廓学说对于位置关系的诊治思路,或者将八廓辨证作为中医目诊的辅助资料。关于现代白睛络脉的研究,有郑德良《中医望眼辨证图解》[10]中提示正常白睛颜色如煮熟的蛋白,晶莹洁净,四周仅有少许微细血管充盈。在异常状态下,充盈的微细血管将表现各种不问色泽和形态,显示出深浅不一、性质不同的证候。其中微细血管粗细、形状可显示病情轻重、病程短长;微血管颜色可显示寒热虚实;巩膜上的不规则、色素块状物可显示痰、湿等病理产物及寒热虚实。李鑫[11]在关于肺病(咳嗽)患者眼部白睛络脉变化的临床观察研究中,主要观察的是整个异常白睛络脉的变化情况,并未探讨异常变化所出现的位置对肺病的指导作用。八廓在诊断肺系疾病时,往往作为五轮学说的辅助项,即在五轮中风、火、气、水、血轮有征可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观察其上血络的状态。病位传变可变现为血络从一廓向他廓的延伸;血络颜色可反映病性,淡滞定虚实,浅则主虚、主寒,红则为实、为热,红色越深则热越重,病越靠里;血络分叉较多,则病情、病性可能不稳定,存在变化。五轮中白睛属肺,故在肺系疾病的目诊中,常先看气轮白睛之状态,再观察对应位置的血络状态,从而确定疾病的病位、病性、病程等。

2.2 治疗

在八廓学说的治疗方面,古代中医眼科的文献记载甚少,历代医家尚未开创治疗方面的作用。只张震宇[12]归纳八廓学说临床应用中,传导廓胞睑浮肿,白睛淡赤,黑睛云翳,方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白蒺藜、古精单;白睛溢血,方用退赤散。其中泻白散、退赤散皆为泻肺之方,由此可以方测证,明确八廓于肺的治疗作用。此外,彭静山教授发明的彭氏眼针疗法中,将眼划分为八区十三穴,肺为1区。人仰卧位时,头朝北,脚朝南时,左眼西北方为乾卦,属金主肺、大肠,位于西北方[8],右眼八廓位置为左眼分区图上下翻转后的分区[8],即西南方。在彭氏眼针中,有许多针刺肺区等来治疗肺系疾病的病案。鼻为肺之窍,咽喉为肺之门户,故彭氏眼针在治疗鼻炎、声音嘶哑时,选择针刺八廓肺区、上焦区[8]。由此可知,八廓学说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来体现。

3 讨论

虽然现代临床中已经很少将八廓学说作为主要的诊治手段,但笔者认为白睛的红肿,血络增粗、颜色加深等特有症状可以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参考资料。双眼小眦下方在八廓属肺,因此可以作为观察白睛变化的重点部位,为众多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断提出思路。且由于眼部血脉充分,在尚未有肺系相关症状或尚未进行实验室检验、CT检查的情况下,其上的白睛赤络完全可以作为提示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这也是现代生物全息观的雏形。在彭氏眼针中有关于针刺治疗发热的病案记述,所以以五轮八廓为基础的眼针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13]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其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肺主上焦,开窍于鼻,温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手太阴肺经而出现肺卫表证。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分析,其证型中的邪热雍肺、湿热闭肺、气血两燔等[14-15]。各地区中医药诊治多以银翘散、达原饮、麻杏石甘汤等。由此,新冠肺炎感染的部分证型可以规纳入温病范畴。由此可知,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集中在呼吸道与消化道上。而呼吸道属肺,消化道属肠,其与八廓乾天廓的相关性不言而喻。并且,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以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13],而眼球结膜作为与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通道,也是病毒感染的途径之一。那么“廓”的防御作用也可以再此得到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在新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可以将以八廓学说为基础的目诊及眼针等方法纳入考虑范围。

4 结语

八廓学说是生物全息观在中医眼科中运用形式之一。眼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组织均有密切联系,而以八廓学说为理论参考诊治肺系疾病不失为日后疾病诊治重要方法。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将八廓学说纳入疾病研究及诊治范畴势在必行。尽管历代医家对于八廓学说的理解不尽相同,为中医眼科理论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便。并且,随着中医眼科全息观的完善,八廓学说与全息观的结合无疑是未来中医眼科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学说脏腑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旷云学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