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01-10贾改霞高伟舒
贾改霞 高伟舒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联络护士是指专科护士与普通科临床护士之间,提供专业知识的护士,即指已掌握专科知识,在非专科工作。作而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与专科护士密切联络的护士[2-3]。国外对于联络护士研究较多[4],我国目前关于联络护士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 例。实验组中,男30 例,女16 例;年龄52 ~81 岁,平均(66.7±8.1)岁;对照组中,男29 例,17 例;年龄54 ~83 岁,平均(68.1±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能够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哮喘、过敏性鼻炎或其他严重疾病者;(2)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 由专科护士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由联络护士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入院指导:住院初期,患者及其家属容易情绪不稳定。联络护士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指导,打消其顾虑。(2)健康心理指导: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烦恼等情绪,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5-6]。(3)出院指导:对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服药进行健康指导,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其中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内容,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多样性,步行摆臂、综合康复、八段锦单举式有机结合。同时随访、督导、个性化指导等干预措施贯穿在整个肺康复锻炼的过程当中。(4)院后随访:联络护士通过电话随访,追踪患者的康复情况,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7-8]。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检测:采用 HI-801 型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南京汉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
焦虑和抑郁调查: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9],抑郁自评量表(SDS)[10]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治疗前后由专人检测。SAS 标准分>50 分代表有焦虑症状;SDS 标准分>53 分代表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患者满意度观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总分 100 分,≥ 80 分为非常满意,60 ~79 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的CVI 系数为0.987,Cronbach’sα 系数为0.86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常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组内比较行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各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即治疗以后显著优于治疗前。提示两种护理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5%)高于对照组(73.9%),两组满意度数据及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峰流速,FVC=用力肺活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为配对t 检验,两组同时点比较为成组t 检验
?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SAS 和SDS 评分,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实验组两类评分,治疗后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优/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
3 讨论
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医院科室的划分越来越专科化,造成护士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局限,一些某些慢性病和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护理,有可能延误病情,出现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此外,新形势下,护士只掌握本科室,本专业的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联络护士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联络护士可以起到初步的筛查、教育及桥梁作用,可以部分承担专科护士的任务,减轻专科护士的工作负担,是专科护士的延伸和补充,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1]。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易反复,病程长,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联络护士能够在用药、心理、饮食,运动康复方面给与患者指导。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打消患者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长期,合理的运动能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其康复[12-14]。联络护士通过电话随访,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有利于其康复。我们的研究发现,实验组采用联络护士护理后,其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改善均不如实验组明显。这说明,联络护士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5]。
但是,国内联络护士的建立还存在一些问题,联络护士的定位不够清楚,联络护士的运行没有一个科学的模式,对联络护士的持续质量控制也未见报道。因此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的联络护士大多局限于医院,但患者出院就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终结。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的护理服务,将有利于保证患者护理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