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服中药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2020-01-09卢新平

光明中医 2019年24期
关键词:脑血栓川芎通络

卢新平

脑血栓是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随着老龄化加快,脑血栓的发病率和规模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由于脑血栓起病突然,病情凶险,容易导致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等后遗症,因此在治疗上一直是难题。目前用于治疗脑血栓的西药比较多,给药方式也比较成熟,不过西医不良反应问题不仅严重困扰着患者,而且也会降低治疗依从性,长期治疗效果并不及预期[1]。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皆可归入血瘀证,无论脑血栓还是冠心病,病机相似,均以活血化瘀法为施治原则[2]。本研究探讨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开放、双盲试验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64例,其中试验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60~75岁,平均(64.22±2.24)岁;发病时间3~48 h,平均(1.05±0.12) d;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62~76岁,平均(65.22±2.12)岁;发病时间2~48 h,平均(1.01±0.11) d。2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2)系首次病例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各种类型脑出血;2)心源性肺栓塞或大动脉炎引起的脑栓塞;3)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功能不全;4)其他部位各种类型的出血,或有出血倾向。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脑血管治疗原则是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等。排除溶栓情况后立即开展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降纤、改善脑血液循环等,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个体化调控血压、降糖治疗。口服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片,其中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赛诺菲制药厂生产),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每次100~100 mg,一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7),初始剂量10 mg,每日1次,单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0 g。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内服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其组方:黄芪30 g,当归20 g,川芎10 g,水蛭3 g,地龙10 g,桃仁10 g,生地黄15 g,赤芍15 g,全瓜蒌30 g,丹参30 g,路路通15 g。随症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0 g。采用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治疗14 d。

1.4.2 观察指标1)采用Fn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改善效果越好。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得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越好。

1.4.3 疗效评定标准以NIHSS评分作为依据,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恢复自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NIHSS较治疗前减少20%~8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9%,或增加18%以上[2]。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NIHS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NIHS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04)。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头晕。

3 讨论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属于血瘀证范畴,为瘀血产物,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血管有关[3]。进一步说,瘀可生痰,痰反可生瘀,二者互相作用,又因为痰、瘀皆为阴邪,同气相求,终致痰瘀互结。研究表明,瘀、痰构成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4]。就脑血栓而言,其病因为瘀血阻络、气虚血瘀,发病病机为血行不畅导致瘀血凝滞,阻塞络脉,证型上多属于痰热腑实型,治疗上应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以达到纾解血管运行不畅之困,加速血管舒张,增加血流变,最终改善血液循环。清代的王清任云:“百病不离乎气,不离乎血”,活血化瘀之方可治百疾。活血化瘀法属于中医学的独创,针对的就是血瘀证,对症治疗效果确切,目前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被广为选择,许多药物也基于活血化瘀的思路而来,如红花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益气活血通络汤等[5, 6]。本研究选取黄芪、丹参、川芎等制成的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脑血栓患者,学者陈景河等研究指出,川芎、丹参、红花等在活血、凉血方面有独特的效果。对川芎进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蕴含的川芎生物碱成分具有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作用,这对缓解因脑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此外,川芎还具有强效解痉功效,有助于抑制血小板氧消耗及氧化磷酸化,从而改善脑部缺氧缺血状态;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素,该成分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血液黏稠度,进而加速脑部血液循环。大量临床试验和实践证实,丹参在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黏度,促进血液流变方面疗效独特[7]。基础药方中的黄芪益气补中、行气活血;当归、生地黄等可化瘀通络;路路通则可祛瘀通络[8]。以上诸药合用,可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本研究资料显示,西药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后,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说明辅助益气活血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长期看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从总体疗效看,试验组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疗法乃中医学研究成果之精华,融合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对治疗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将越来越丰富,在预防和辅助治疗上的功效将越来越显著。不过,以脑血栓等为代表的血瘀证虽然具有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性,临床在应用时应遵医辨证论治和个体性原则,及时评估适用性和安全性,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血栓川芎通络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