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磕碰就有瘀青赶快查查血小板
2020-01-09卢涛
文·卢涛
指导专家·严匡华(武汉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任汉云(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一向气色不错的孙女士最近有点烦,脸色不仅发黄,还有点点的瘀斑、瘀点。她没磕着碰着,但手臂、身上却总能见到“乌青块”。有一次,她鼻子莫名其妙地出血,手脚心发烫,就诊后被医生确诊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功能异常是“病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血液病,而且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患者多可见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瘀点,面色黄白,疲倦乏力,烦躁,手足心热,或鼻腔、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等等。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吐血、尿血、便血,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应该说是由于身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在很多人的习惯认知中,免疫功能低下才会得病,但这种病恰恰相反,是因为免疫功能过高,产生了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减少又引起出血、紫斑的症状。所以,这种病的实质是血小板的减少。”严匡华教授说。
中青年女性中最为常见
据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主要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高发,但发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
任汉云教授介绍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占血液科门诊的三分之一。而且,这种病在中青年女性中最为常见,是男性的3~4倍。“人体正常血小板的范围值为(100~300)×109/升,女性低于这个范围的还是比较多见的,而低于标准值的女性就属于‘高危人群’,很有可能患上该病。”
没磕碰就有瘀青要警惕
身体“出血”几乎会让所有人觉得害怕、恐慌,但任汉云教授表示,虽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出血性症状为主,但大多数是良性疾病,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把该病早期的出血症状当作一种警示即可。“如果发现皮肤上有针扎样的出血点或者大块的紫色斑,就像磕碰以后出现的瘀青,特别是在一些平时不可能碰到的地方,如胸前、胳膊、大腿内侧出现,就要尽早去医院检查了。只要诊断、治疗及时,患者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预后。”
专家指出,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具体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诊断和治疗需要区别对待,其中慢性更为严重、危害更大。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较为多见。常发病于冬春季,发病前1~3周内,84%患者会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皮肤出血,以下肢为主,呈点状、紫癜或瘀斑;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齿龈,严重者可内脏出血。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到10%。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女性更常见。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皮肤黏膜反复出血,部分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皮下出血轻微;病程在半年以上,未经系统治疗者,可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不愈。少数患者因严重出血而引起贫血,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
查血小板排除风湿、类风湿等因素
严匡华教授介绍说,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诊其实并不困难。首先是查一个血常规,看看是不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果血小板值确实比较低,再排除一下继发因素,看看是不是由于风湿、类风湿或红斑狼疮等疾病引发的,然后就能确诊是不是原发性的。此外,还应注意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做一个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在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患者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复查尿常规,患者常有镜下血尿、蛋白尿,主要原因是肾及泌尿系器官出血。
血小板少于3万治疗和调养建议
一旦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调养也很重要。而调养的第一步就应该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开始。任汉云教授建议:
首先,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引起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咽喉等部位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到专科复诊,尽快控制感染,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发生危险。
其次,饮食要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大便潜血阳性者进食半流质,消化道有明显出血者应给予流质饮食。有贫血者多食用含铁量丰富的滋补食品,如动物血、肝类、紫菜、海带以及乳蛋类等,但莫过于温补。
再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适当运动,以散步或打太极拳等为宜,但要避免外伤,防止出血或加重出血。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说,当患者血小板少于50×109/升时,应避免手术、肌肉注射、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热敷等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中医辅助食疗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与脾虚血弱有密切联系。因此,除了积极进行中西药物治疗外,辅以“清凉滋润”的食疗,效果更加。
花生餐:用花生仁(连衣)60克,一天分四次嚼食。有补脾益胃、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血友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大枣汤:每次用大枣20至30克,加水适量煮烂后,吃枣饮汤,每天一次。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贫血症。
花生煲大蒜:每次用花生仁(连衣)100克,大蒜肉50克,放瓦煲内煲熟后服,每天或隔天一次。有健脾开胃、止血功效,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牙龈出血及鼻出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