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语文教育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20-01-09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1)
“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是由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老师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中率先创立提出的。语文因其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以课堂为中心,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培养方向应该以此为起点呈现出涟漪式辐射,将与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每一个领域贯穿起来。“大语文教育”思想融入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发展过程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文性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工具性是职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这对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基本能力和更好的融入职业、行业的综合能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通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要求职教人必须提升自身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维护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业学生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带动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就业、积极创业。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对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大语文教育”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正在脚踏实地的进行着。
一、联系社会生活,在职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张孝纯先生明确指出: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作为社会的主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和一身技能本领,在推进着职业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职业教育肩负培养未来社会发展中占主要人口的高水平劳动者重任劳动者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每个时期所面对的挑战,要求职业人要有眼光、有远见、有智慧、有责任、有担当。早在《礼记 学记》中就有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强调人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掌握技术、掌握未来发展方向。在职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不能再抱残守缺,信守传统字词义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打破传统壁垒,整合信息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结合起来,将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大语文教育”思想要求语文课不再做世外桃源,教学要在文山书海、数不胜数的语文课文中,根据作者经历、作文原因、时代背景进行划分、勾勒,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职业需求进行映射。用文学作品中熙熙攘攘的活动片段、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给学生们勾勒出各种职业场景,模拟社会生活,了解与专业对口、行业对接的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
中职语文课程中联系社会生活的文章有很多,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就极具社会色彩,一株古藤萝惨遭砍伐的悲剧,作者以藤萝的悲剧暗示社会的悲剧,对在燕园这一人文素养极高的学府竟发生这样的悲剧表示哀叹与痛斥。国民素质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进一步提升,“愚氓灭美”的悲剧,引发一代国学大师深刻的思考。季羡林先生发出真善美的呼唤,呼唤人性原本的、最真实的纯真、同情、朴素,对中职学生来讲是一篇深入骨髓的情感呼唤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作者一篇义愤填膺之文,展现一种思想观念,渗透着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宗旨,在揭露鲜血淋淋的丑陋同时,口诛笔伐每一位读者、每一位正处于青春思潮澎湃是的中职学生内心消极情绪,激发是非观、荣辱观、正能量的确立和坚定。
梁实秋先生,一本《雅舍小品》享誉海峡两岸,由衷地诉说着自己心声,宣扬着“个性”。雅舍不“雅”,其简陋不堪,房子破旧、不避风雨、地点荒僻、行走不便、隔墙传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一句“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蕴含着粱实秋先生乐观豁达,不为外物所屈的精神。面对生活的艰苦、战乱时恶劣的社会环境还能够欣然写出“地势较高,得月较先”,陈设简朴“一几一椅一榻”泰然自若,这是何等的心胸和超然的智慧。中职学生就业后的道路也会遇到坎坷崎岖,也会在职场中历经风出雨打,一篇《雅舍》就是最好的心灵鸡汤,能够带给中职学生一些感悟、体会和反思。
二、注重整体教育,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
张孝纯先生明确指出: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职业教育化的大语文教育观,教学顶层设计就要明确是对中职学生所有教育环节的整体把控,既是专注语言文字、文化修养的培养,也是关注“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在教学设计集中,要坚持“三维目标”,要坚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要坚持注重每一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充分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和科普说明类文章,提升中职学生“人文”内涵和现代职业能力认知水平。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语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流露出先生身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淡淡的哀愁,朱自清先生隐忍着淡淡的哀愁,深夜独游荷塘,面对安然静谧、朝气蓬勃的月下荷塘有感而发,此时,淡淡的哀愁夹杂着淡淡的喜悦。文章形散神聚,画面感强,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应用,精美、隽永的语言勾勒出自然、典雅的意境。学生在品读词句、鉴赏文章时聆听作者的心声与呐喊。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白色恐怖的控诉,渴望自由,想要超脱而不能的复杂感情,从情感目标上培育学生坚韧不屈的性格取向。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化需求,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资源,借助科普说明类文章,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开拓学生眼界。《神奇的极光》《奇妙的克隆》《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说明文,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琳琅满目的前沿技术、生动形象的科普讲解,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发展轨迹、专业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让学生初窥行业,为学生择业铺设了宽旷的道路,提供了其走入职场应具备的知识理论和广阔的眼界。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对中职学生的智力、情商和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优化内容结构,在教学中着力构建育人系统
张孝纯先生明确指出: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大语文教育”思想要立足于社会层面,立足于支撑学校教育系统根本,立足于人才培养、育人系统的始终。语文教学在完成原有优秀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后,还要向外扩充,着眼于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其普适性的特点,由普通到特殊,再由特殊回归普通,作为基础学科,完成其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本身也要专注对中职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叙事、论述性很强的古文、现代文的讲解和学习中,注重学生对预感的培养核对文字内涵的理解。
中职语文课文精选篇目都有很强的、很缜密的思维构架,作者在叙述、议论的过程中就像在堆塔,层层坚固、逐级而升、日积月累、焕然一新,最后的成效体现在职业生涯的成功。中职语文教学在顶层设计上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整体架构设计,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的掌握规律,按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层级,逐级深入,对每一个项目、篇目、知识点都设置了六级标准。将知识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验收阶段形成系统,坚持“大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落实,遵循语言学习的教学规律,搭建具有“大语文教育”下思维的育人系统。针对语文课程本身而言,必须要坚持完整的结构,必须要坚持独立的教学设计。
从内容分类上,语文学科教学有古代诗歌、文言文,现代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学体裁,还有语言表达交流训练,写作训练等两大交流交际项目,结合考试体系六大能力,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闭环。如对古文的学习,或以历史朝代为脉络,或以流派思潮为界限,或以文体格式发展为顺序,循序渐进、自成体系。凭借语文教学本身完整的结构,将语文课程提升到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同级水平上。“大语文教育”要着眼于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思想宣传和思潮碰撞,注重每一种文学形式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文学历史哲学互相渗透,同样也影响着社会、职业、行业的演变,共同构建“大语文教育”下的育人系统。
四、重视训练效率,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高成效
张孝纯先生明确指出:重视训练效率,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职业教育重视工学结合,重视基础学科和专业技术相结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中职学生识记知识、掌握技能,必须强调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引。布置适量的作业,既不能题海战术造成学习抵触情绪,也不能一点点作业敷衍了事,使中职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充分利用课前、课上、课后时间,形成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在这里,我们大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音频、视频、微课、课件、慕课、平台、学习软件、手机APP等等。学生在课内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直观感受、体验作者感情,感悟文章内在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学生活动、课上练习巩固、在线答卷测试反复完成针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训练,提高课堂利用率和吸收率。现代职业教育核心目标就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培养知识劳动者,培养会思考劳动者,培养能够自主学习技能的劳动者。在培养模式上,也应该根据时代所需,变粗狂型为集约型,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施方案。
“大语文教育”要求在课程讲授中,在继续强调语文学科特点和学习基本方法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将培养目标由知识技能向人文素养迁移。根据现代职场中的实际需求和中职学生的短板需求,语文课堂必须要以说、写、思三项为主。阅读鉴赏板块中,以古今中外名篇名著赏析为重点。表达交际板块中,自我简绍、面试技巧,以中职生在就业初期能够适应社会进行自我推销为重点。写作板块中,包括通用作文和应用文写作。职业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实际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以体验化、情景化的方式模拟职业工作流程中任务点,培养学生完整而良好的公文写作规范与公文应用习惯。
“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在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借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根发芽。语文课不再是局限于字词、标点、古诗、作文小框架中,而是完全的展现出“大语文”的魅力,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主旨的“有机结合”。把张孝纯的四个“有机结合”融入到职业教育中,构建出职业化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一是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本知识能力获取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二是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和中职学生习得技术、发掘内涵相结合;三是将基础学科的普适性作用和智力发展、非智力发展相结合;四是强调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相结合。“大语文”关切的是“人文”内涵,让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最大限度的接受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操作切实可行的、自我完善提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