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供配电技术”EPIP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1-0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供配电配电工厂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工厂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门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涵盖知识点范围点多,实用性很强。高等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密切关联的教育的类型。高职学校的学生们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不可以缺少的崭新力量,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的大背景下,实际应用型、操作技术型人才的栽培将即得到国家非常的重视,而社会的需求也需要高职学校栽培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综合素质、操作应用型人才,培育出越来越多的拥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毕业生。但是,由于工厂供电和配电,本身培训设备成本高,对设备的安装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供电配电培训的相关设备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即使学校购买相关的电力设备,数量也是很少的。在这种背景下,“重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考虑到“工厂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要以强化EPIP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工匠型人才培养,使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工厂供配电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样随着不断地总结和摸索,着力推动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传承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一、EPIP教学改革

由于工厂供电配电应用的相关人才不足,导致我国产业转型的进程受到制约。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在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发现我校学生毕业电力系统技术主要在我们学校从事电源控制器,电源设备运行维护、电力供应和分配设备制造工厂等,工厂供电技术EPIP教学改革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培养目标,建立围绕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发展主线,构建“应用理论知识讲授+专人专项技能培训+实地工作演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一)校企合作

工厂供电配电的发展需要各行业的一起努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与工厂供电、配电企业行业进行良好的合作,进行友好的互动,构建校企合作开发平台,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出“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简称EPIP)教育教学模式是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入,以实践工程应用项目做为导向,以创新创造工作能力培养做为最终目标,以项目式实践为引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来研究新的途径。为我校学生们毕业后的发展道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课程的开发的首先一步是与相关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相互合作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机会,学校则为大公司提供服务。通过合作的平台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下场实际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们对工厂供配电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更加了解和熟悉,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从而提升学生们对实际运行状况的认识。目前在我国相对比较健全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实训基地,从而优化工厂供配电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也与特变电工天津分公司合作了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每星期五下午,电力企业的培训人员会到我校进行正式培训,我校也将挑选学生在每周六去公司实习,学生可以在工厂直接参与工厂配电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这个职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活动和专业性。

课程开发的第二步是和相关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对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建立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相关流程。先后走访大量从事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和电气设备操作维护的相关企业(天津平高电气、天津渤化石化、天津博诺机器人等企业等)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我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相关工厂企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生产、组装、销售和运行、配电、安装和应用等工作。通过和有经验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交流,对课程标准进行编制,构建基于实际应用需要的相关的能力培养项目。同时,经过与相关公司建立了合作互利关系,认识现代工厂供配电行业公司的具体要求。在创建合作的平台的过程中,高职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的栽培,而不是一味提高教学水平,应在教学实践的计划、教学实践的内容、教学实践的管理等方面不断要求进步。此外,合作的公司可以从传统的产业向现代工厂供配电行业转变,来迎合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发展速度。

课程开发的第三步是提升教育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行业的繁荣往往是由素质高的人才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工厂供配电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相同的机会和挑战。工厂的供配电技术的相关教师本身并没有经验。因此,增强师资队伍工厂供配电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团队在促进教学质量,学校通过引进人才,加强教学团队的水平,突破限制的标题、教学年资、从大型工厂或分布公司雇佣工厂员工培训的教学团队,并聘为拜访老师,介绍公司优秀工作人员和技术业务员在高职学校。聘用企业综合的技术人员担当学校兼职的教师。学校需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锻炼活动的占比,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打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资源的约束,尽可能的应用现代公司或供配电企业的有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工厂供配电相关管理员工和技术型员工作为兼职的教师,将工厂供配电技术引入到教学活动形式的研讨会和讲座。我校正在努力招聘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工厂供电配电课程的教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学习企业具体项目,对于加深学生对工厂配电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EPIP教学改革设计

随着学生对生产实践需求培训的增多,需要更加规范的标准体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现教学过程的专业化,并反映在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主线,思考企业的知识作为支撑的技能。分析巩固后的课程的内容点和目标,筛选出供电装备的生产、运维、检修等典型的案例做为真正的教学可以应用的载体,根据学生们学习能力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制定了七个子领域的知识点,分别是:一供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二主接线图、三倒闸操作、四供电电路的结构与运行、五电力变压器的结构与运行、六供电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七供电配电系统的设计。

(三)教学环境的“多样化”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机会很多,如慕课、微课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但是,通过大量的事实表明,这些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不如实体课堂,课堂上老师的现场解说以及亲自示范是这些网络资源无法比拟的。由于工厂供配电技术需要较强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PSASP、MATLAB软件中可以引入仿真软件(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为了避免课堂强电知识点的枯燥,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插补教学视频(如:倒闸操作流程),插补问题讨论(如:如何区分隔离开关和断路器),案例分析(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等,集中学生注意力,消除打手机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同时,必须与学生们动手实践操作环节相关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对子任务的熟知和理解。

为了迎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经过设计制作和整理出优秀的慕课、微课等资源,创建适用于课程的、实用的网络平台的资源,作为课堂上教学的一种添加剂。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平板手机等比较常见的便携式设备进行网络学习,使“固定式学习”变成“移动式学习”。网络教学环境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应按照“工厂供配电”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筛选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视频动画、PPT课件等教学资源,如:视频“断路时隔离开关的电弧现象”,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可以深刻地理解断路器的作用及断路器的面积,并且理解隔离开关的作用及和断路器的区别。深化课堂知识,促进混合教学和参与式学习,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点的储备情况,随时调整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在线上自行学习,起到提高专业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网络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教师平时也需留意适当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督导学生养成学习的连续性。

(四)EPIP教学方法的应用

据有关数据的整理调研,目前高职高专学校约有40%-60%的教师仍采用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自己为主体,实施机械式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们,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习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从而使教学没办法突出职业教学的特点,也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应该满足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学、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被纳入教学任务中。所以使以学生做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没有贯彻实施到高职高专教育中。本次教学改革旨在针对实际工作任务。整个教学以研究企业实际岗位需要解决的任务为中心。利用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引入企业管理、绩效考核、品质文化、成本意识、职业素养,使之与专业教育教学紧密衔接,适度结合,科学有序;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共同进步,取长补短;注重围绕企业创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多元化发展。它注重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想。工厂供配电技术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宽广、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解释清楚。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充分利用网络等辅助工具搜索相关论文和文献做为第二课堂。教师需要使用学生熟悉的工具来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以便于监督学生,并且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导师示范教学,导师言传身授,示范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专业知识。项目角色扮演教学,以工程项目招标、实施、验收过程为依托,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团队合作完成独立项目。

教学与大讲堂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传统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发展现状,后者可通过大讲堂进行渗透教育。例如:可以建立与课程有关的群,老师每天在群里发布与课程有关系的问题,并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搜索相关资料做准备。开展“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据调查,100%的学生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良好。

(五)学生考核

本课程考试改革我们将学生小组互评,课外论文,学生讲解PPT,老师综合评价等融为一体,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分别占总成绩30%,30%,30%,10%。特设“复活”机制,其中小组互评包括小组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组内测评,课外论文需要学生根据练习的项目旋转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相关论文,学生讲解ppt是需要每位同学都要完成小组共七人每人讲解一个项目课件新颖独特的小组获得高分,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根据前面三项得分点评学生完成的论文与ppt,最后给出综合得分。第一次实际操作没有通过的同学,可以通过下次训练积极回答问题等形式加分,减少学生的挫败感。

二、改革案例及效果

(一)课程准备

教学场所一般建设在电源配电培训室、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室、模拟训练工厂培训室、平高电气培训室等学校培训室和企业现场,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企业现场和生产环境。通过应用以上的教学模式,即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EPIP教学模式。例如:项目4-倒闸操作,引进平高电气设备,真实模拟企业现场情境,理论环节通过多媒体远程播放平高电气工作人员倒闸操作视频,让学生真时体验停电送电时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顺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具体案例

“工厂供配电技术”项目建设中,教师团队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结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制定的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引导、辅导、综合评价、总结的作用,以“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项目为例,阐述教改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告知学生并引入生产实际项目任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的教学方法,使用ppt和视频展示,学生讨论共占用90min;其次,操作深化,掌握电气设计思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分组练习的方法,使用教师展示和课堂提问的手段,学生活动采用回答问题和实际操作练习共占用90min;再次,项目制作,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器选型,导线电缆选型,主接线图的绘制,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到方法,采用示范与指导的手段,学生活动实现小组作品的制作占用180min;最后,对小组作品进行点评,对设计成品进行点评用时90min。

(三)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控制设备的控制过程能够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演示,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能够被模拟,自己亲自动手,在了解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变压器、互感器、接触器等模拟仿真EPIP。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EPIP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以企业的实际岗位为EPIP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厂供配电技术”EPIP项目的开展,学生在学到工厂供配电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优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工厂供配电产生浓厚的兴趣。

猜你喜欢

供配电配电工厂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
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探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关于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措施探索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节能思考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探究供配电变压器的推广运行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