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推理能力
——《交换律》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1-09福建省漳州市市尾小学黄丽环
■福建省漳州市市尾小学 黄丽环
一、聚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交换律》这课涉及几个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聚焦并落实到位?通过前测发现“符号意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符号化思想该如何渗透?
在11支教研小分队研磨出对应的11节课,每一节新授课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后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从后测结果发现:有92%仍用文字阐述,5%写具体的数字例子,只有剩下3%的孩子用字母表示。说明教师虽然有符号化意识,但渗透不够。该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渗透符号化意识呢?于是,在表示定律的环节进行如下设计:
1.“请在十秒内写出什么是加法交换律”“说说十秒没写完的原因?”有没有更加简洁的方式?”“用文字和字母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在追问中让学生对文字表述和字母表示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领会了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和国际通用性,还培养学生的优化策略。
2.还可以出示:( )+( )=( )+( );当学生只填写具体数字时追问:只能填这个算式吗?你填的都是具体例子,这样的例子写得完吗?再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用图形、文字、字母表示规律,最后对比三种表示方法,确定字母表示规律的简洁、直观及国际通用性。
这两种巧妙设计,激发学生思考更加简洁的表示方法,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培养了学生符号意识及模型思想。再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后测,用字母表示的学生占95%以上,从而有效渗透符号化意识。
二、凸显推理能力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一个思维推导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大胆猜想,激发探索欲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例如:《交换律》这一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寻找到交换律,还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中体验到合情推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不完全归纳推理重在解释和理解,本身不能证明,因此,教学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怎样让学生知道用特例验证交换律的重要性及正确性,又要让学生明白:再多的特例都不能保证交换律的成立。那么,只有引导学生从加法意义感悟其中的因果关系,再逼学生寻找反例加以完善,从中学会科学归纳推理的方法,有效落实推理能力第二学段的课程标准。
(一)追根溯源:寻——“数数”的方法是依据
从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如果要证明交换律的存在过程,显然已经超过他们的知识经验,只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寻求合理的途径方法。因此,用“数数”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意义,使交换律的内涵更加简单、直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这本书中,张奠宙大师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说明:加法概念是添加或者合并的操作过程。例如:一年级教材(人教版)使用“接着数”(先数,再数),手串可以先数3个紫色,再接着数黑色,还可以先数8个黑色,再接着数3个紫色,让学生自然理解加法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的教学,四年级教材(苏教版)通过“竖着数、横着数一共有几个点子?”让学生充分感悟,从而理解交换律存在的道理。
(二)正向丰富:举——特殊性、多元化的例子是前提
“加法交换律的探究必须从式子中发现并引发猜想,再让学生举例验证,进而发现有写不完的例子。每举一个例子都是一次演练,在例子中初步感知定律。但每个学生举的例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例子中,学生很难充分体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推理过程。这样,全班交流这个验证环节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对个例逐一审视,并对等式中所蕴含的变化关系深入挖掘,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才完成经历过程,并从中感悟思想和方法。再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中的“数数”“一图两式”等,沟通知识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最后用类比方法推理得出乘法交换律,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的层次性以及交换律存在的科学性。
(三)反例补充:逼——一定范围内的认知是正确
经历大量正例感知体验后,要让学生质疑:不完全归纳法的科学性。让学生寻找反例来完善补充,在举反例的过程中,学生不会重复举过的例子,而是重新考虑数据,举比较大的整数,或者举小数、分数的例子等。对学生所举的例子,应及时引导集体验证,让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举反例。当学生穷尽自己的知识储备后,找不到一个反例来反驳,从而得出结论;而一旦出现一个反例,那么猜测就会被推翻。如:课前设计小游戏的情境就为后面的不完全归纳法埋下了伏笔。如:蚊子咬我,能反过来说:我咬蚊子吗?这样一个反例就马上推翻了刚才下的结论!从课前游戏渗透到正例归纳后找反例,步步紧逼,让学生明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即使穷尽一切办法也无法举出一个反例,所以,这个规律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就是完全的,就是正确的。
(四)应用提升:促——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关键
《加法交换律》创设“骑车旅行”的情境(人教版),在提出问题后,根据学生的顺向思维习惯,通常是上午+下午,只有当教师再追问一句“还可以怎么列式”时,生才会“配合”地给出“下午+上午”也就是56+40这一算式。为了避免这样的“小尴尬”,应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列出两种算式呢?例如:将情境创设成“大鼓凉伞表演”,提出数学问题后学生自然列出两种算式,这样的小细节有效地避免这样的“小尴尬”。还可以创设例如(1)游戏情境——出拳列式、抽扑克牌求和、同掷骰子求点子数;(2)圆形情境——丢手绢、手链;(3)生活情境——做家务、做作业等。应用这个规律再写几个例子,你会吗?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吗?(1)生活中可以找到它应用的原型(手串,粉笔盒里的红色和白色,男女同学调换位置,全班总人数不变)(2)数学中也可以找到它应用的原型(数数、验算等),通过情境创设,解决问题,体现交换律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交换律》教学研讨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合情推理,让学生获得更多发现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合情推理的经验得到积累,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思考,并适时引入演绎推理加以验证,让学生推之其理,实现课堂灵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