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
——以《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为例

2020-01-09李露萍莫运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奈达源语字幕

李露萍 莫运夏

(桂林理工大学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Seven Worlds,One Planet)共7部分,即《南极洲》《亚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非洲》。该纪录片从不同大陆出发,探索丰富多样的生命面临的生存挑战,希冀人们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该纪录片人文气息浓厚,兼具时效性、权威性和普及性,具有英汉字幕翻译策略研究的典范性。本文以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子和篇章风格三个维度对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再次论证功能对等理论的实践和指导作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译文必须明确反映原作的意义和目的,传递原文本隐含的情感色彩,使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反应一致。他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1]。谭载喜强调:“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2]234王宗明和惠薇总结出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即“源语信息不仅能得以明确,且可以经由译者翻译后准确地传达给受众,且目标语受众和源语受众的接受程度一样”[3]。

二、《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字幕翻译分析

字幕翻译除考虑中英文化差异、中英语言差异、东西方思维差异外,还要考虑画面信息、声效、音速、字数、语言风格、语用习惯等因素[4]。下文将从词汇、句子和风格篇章三个维度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和阐释。

(一)词汇层面

功能对等理论以目标读者的反应为导向,故译文必然要符合目标语语用习惯。字幕汉译时可采用四字成语、词语使译文符合中文语用习惯。

例(1):

原文:Finding it in the crowd of youngsters is not going to be easy.

译文:要在茫茫鸟海中找到自己的孩子无异于大海捞针。

例(1)摘自《南极洲》,描述觅食归来的企鹅父母找不到小企鹅的情节。若直译,则为“要在众多孩子中找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该译文平铺直叙,毫无亮点,而官方译文则将中文四字成语“茫茫人海”改为“茫茫鸟海”,简洁有力且忠实原文,符合汉语语用习惯。此外,官方译文使用“大海捞针”,虽显夸张,但比直译译文更能凸显寻找的艰难。两个四字成语的使用既使译文简洁清晰,又考虑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感受,减少了中英文差异,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例(2):

原文:Outnumbered, the intruders retreat.

译文:来犯者寡不敌众,最终落荒而逃。

例(2)摘自《亚洲》,讲述两个不同群体的川金丝猴为争夺食物展开群殴的情节。若直译该句应为“由于入侵者数量少,因此它们撤退了”,但该译文不符合汉语意尽语绝的特点。官方译文将outnumbered译为“寡不敌众”,retreat译为“落荒而逃”,表意精准、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重视读者反应,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综上所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要求将原文本放在汉语语言生态系统中,翻译时使用四字成语、词语,这样可使目的语观众享有与源语观众同等甚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二)句子层面

传递原文本隐含情感是英语纪录片字幕翻译的难点,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二次创作,观照目的语读者反应,实现功能对等。分析《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译文,原文本根据语意需要在译文中独立成句,增强了译文可读性。

例(3):

原文:Aerial agility versus patience and deadly speed.

译文:凭借着灵活机敏的空中动作,小红狐蝠得以对抗鳄鱼的耐心与致命速度。

例(3)摘自《澳大利亚》,讲述小红狐蝠俯冲到水面取水解渴,被鳄鱼捕食但逃过一劫的情景。若直译为“空中的敏捷对抗耐心和致命的速度”则表意不清,译文歌颂小红狐蝠取胜还是赞扬鳄鱼捕食胜利,目的语读者不得而知,无法获得与源语观众相同的阅读体验。由于字幕对应小红狐蝠死里逃生的画面,所以源语更偏向小红狐蝠。根据语意需要,官方译文使aerial agility单独成句,并点明主语为“小红狐蝠”和“鳄鱼”,指代明了,确保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同等的阅读体验,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例(4):

原文:And western chimpanzees are so threatened by the loss of their habitat that they are now critically endangered.

译文:西非黑猩猩因为栖息地大量减少处境岌岌可危,现在已经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

例(4)摘自《非洲》。若直译即“西非黑猩猩受到栖息地大量减少的严重威胁以致于面临极度濒危状态”。官方译文采用四字成语“岌岌可危”且将the loss of their habitat作为原因状语,使其独立成句,厘清了前后逻辑关系,符合中文行文习惯,而且凸显了西非黑猩猩岌岌可危的处境。因此,在句子层面,根据语意需要使原文本单独成句,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三)篇章风格

关于风格,曾有“语言说”和“个性说”两种观点。语言说源自柏拉图的“风格即语言的特点”,法国作家布封(Buffon)则提出“风格即其人”,即作家本人的个体性格和个体精神能从作品风格中体现出来[5]。刘敬国认为,翻译风格是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在语音、词汇、章法、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的具有个性区分作用的系统性特征”[6]19。因此,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等均可呈现语篇风格。奈达提出,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寻找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等值语言”[7]67。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手段是衔接,包括词汇衔接、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等,其中以连接最为典型[5]。因此笔者将从篇章连接方面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对《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纪录片在风格方面的指导作用。

贯穿《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的线索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对生物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纪录片结尾明确表示“只要我们有决心,就可以力挽狂澜,改变这些野生动物的命运”,这与第一集里大卫·爱登堡爵士解释的拍摄此纪录片的缘由——“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展现七大洲多彩生命的任务变得刻不容缓”前后照应。原文本通过展现七大洲多彩的生命,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译文必然要将原文的这一目的传递给目的语观众,而译文通过使用“全球气候变暖”“野生动物被迫面临迄今为止最严峻的挑战”“全球变暖势不可挡,平均气温一路飙升”等紧迫感甚强的文字进行呈现,将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性传递给目的语观众。同时,这类句子也成为介绍野生动物的衔接方式贯穿整个纪录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语篇风格。由此可见,功能对等理论在风格篇章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

结语

通过分析《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翻译文本可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字幕翻译在词汇层面采用四字成语或词语,句子层面根据语意需要使原文本单独成句,篇章风格方面忠实完整地呈现源语文本的衔接和连贯因素,减少中英差异造成的认知差异,使目的语观众获得相同甚至更佳的观赏体验,深刻理解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生存造成的伤害,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因此,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实践,翻译质量必将大大提升。

猜你喜欢

奈达源语字幕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