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1-01-29耿海潮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习练传统武术民办高校

耿海潮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一、研究背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大学生习练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习练武术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1]。当前,民办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困扰和负担,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张瀚文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模式应对》一文中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将极大影响就业与生活。徐玲、魏峰在《西安市民办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劣势很明显,如刚愎自用、盲目自大、缺乏信赖、独立性不强等。郭兵在《武术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一文中认为,与一般体育运动相比,武术运动可以明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学者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武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据笔者所见,目前尚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武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将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提高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推动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内3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为样本,随机抽取160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所抽取的160人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习练武术一年(两个学期),每周习练武术平均不少于4个小时。

(二)研究工具

将所抽取的160人作为实验组,以全国大学生SCL-90测试常模[2]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3]进行测评。

(三)研究方法

通过自编高校大学生武术选修课基本情况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河南省内3所民办高校160名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男生90人,女生70人)。统一发放测试问卷,匿名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此次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为97.5%,采用SPSS 11.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和量表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中,男生占56.25%(90名),女生占43.75%(70名)。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学科所占比率差异不具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说明选取的被试是一个等质样本,对实验的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从表1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可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武术了解的情况是男生为97%,女生为95.7%,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武术还是很了解的,这为传统武术进入民办高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办高校中城市学生(96.8%)对武术的了解明显高于农村学生(91.8%),这说明农村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不够,民办高校还需加强对农村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对河南两拳(少林拳和太极拳)的宣传,以利于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表1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情况(单位:%)

传统武术之所以被国人喜爱,原因在于它除了具有防身自卫、强身健体等功能外,还具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之功能。从表2民办高校大学生选修武术的原因调查结果可知:男生习练武术的原因主要是强身健体(38.2%)、防身自卫(33.5%);女生习练武术的原因主要是防身自卫(46.2%)、个人爱好(35.1%)。男生把强身健体放在第一位,女生把防身自卫放在第一位,这说明男女生对武术功能的认知存在差异,女生对自身的安全认知高于男生。城市学生(95.4%)对武术主动选择的积极性高于农村学生(92.7%),说明近几年武术进校园活动城市学校开展情况优于农村学校。

表2 民办高校大学生选修武术的原因(单位:%)

从表3实验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心理健康测评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P<0.01)。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妄想症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人际关系、孤独、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习练传统武术的民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妄想症、强迫、人际关系、孤独、精神病性等因子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反应异常检出率显著低于不习练武术的高校大学生,由此可知,传统武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表3 实验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比

四、问题讨论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成长中的困惑

从高中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身处“象牙塔”的“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自然也会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在他们看来社会是个万花筒,善与恶并存,生活中喜忧参半。在学校接受的都是正面教育,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复杂的社会万象。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亲情、爱情难以把握,容易陷入无助的情感困局;有的大学生内心很自卑、自轻自贱,但有时却又自信满满、自高自大,无视他人的感受。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错误的自我评价、矛盾人格。有调查显示,55.6%的受访者承认自我认知的失衡[4]。

2.学业压力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对没有考上公办高校的民办大学生来说,从入校那天起就有“学不如人”的自卑感。加上国人深受“普通高等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肯定[5]。社会传统观念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自信心,感觉低人一等。

从高中升入民办大学,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自我角色转换,正确进行心理调适,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这种困惑如果得不到心理疏导,极易产生盲目无助、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

3.就业压力

从民办高校的生源构成来看,民办高校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率和城市生源率(50%、80%)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20%、30%)[6]。民办高校中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身处顺境,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抗压能力不强,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很容易产生畏难、焦虑、自卑等心理。面临就业时,渴望靠学校、家长、社会关系完成就业的依赖心理较严重。

从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来看,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师资素养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够的现象。民办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于公立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不够,并有过分功利化的倾向[7]。故此,从办学条件和学生素质来看,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会更大。

4.心理辅导师资配备不足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和技能性都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它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水平和工作经验都有严格的要求[8]。民办高校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心理辅导师资的配备明显不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民办高校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即使配备有心理教师,也往往是兼任。兼任心理教师往往没有接受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就无法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5.网络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目前,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传播方式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网络给民办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便捷、高效、开放等条件,但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和违法犯罪现象,如沉溺网络,荒废学业;疏远亲朋,交流困难;甚至为了蝇头小利而入侵网络,盗取他人信息;更有受人唆使,铤而走险进行网络诈骗的。上述虽是个别现象,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却是较大的,它不但影响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重视学生心理问题

民办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因为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在日常学习、实习就业中都会带来负面问题。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要加强心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师德素养,提高从事心理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建立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体系;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2.加大改革,持续推进武术进校园工程

研究表明:长期习练武术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传统武术通过对心、性、意的培养和锻炼,达到调节和改善参与者情绪状态和精神健康的作用[9]。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提出“武术六进”之“武术进校园”,大中小学校随即开展了这项利国利民的育人过程。虽然“武术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武术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段位制开展等方面仍需要改进和提高。要想有效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武术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就需要在师资配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将之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

3.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

民办高校应认识到传统武术在校园形象塑造与办学理念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管理者要摒弃偏见,统筹谋划,宣传动员,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具体措施如下:举办武术比赛,提高学生参与武术训练的积极性;组织武术文化节、武术论坛,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组织学生到少林武术发源地登封、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等地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武术的巨大魅力。

结语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习练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研究表明,习练武术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外品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行动上措施得力,才能推进武术进校园工程的顺利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进而提高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习练传统武术民办高校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