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
2020-01-09何玉海
何玉海
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又是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专业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政治意识素养和道德养成素养,并在教学与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基础理论素养;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升政治意识素养;强化思想与政治修养和道德自律,不断提升道德养成素养。如此,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要求与期待。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普通的人民教师,同时又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称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也称“关键能力”,由英文“Key Competences/Key Competencies”翻译而来。核心素养,被视为21世纪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必备的、起基础和支撑作用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起基础和支撑作用的关键能力或关键素养。这一关键能力是能够胜任对学生予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所期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保障。
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把握与运用能力、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与自律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任务,因此必须具备指导和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期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能力: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国家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1]这些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集中表现。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
作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与职业特征,笔者认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核心素养结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认识与考量。
(一)基本专业素养
基本专业素养,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与其职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与实践能力等,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基本专业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根基,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条件。其中,教育学知识与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前提;心理学知识与实践能力,是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与实践能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补充;必须的理论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教学技艺保障。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者,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讲透,进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还应该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即基本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包括对学生组织和对教师自身管理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组织管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服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方法科学而灵活,以服务学生为本;尊重与信任学生,以指导其自我教育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内化为本。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是大非问题时,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以诚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份特殊,更需要严于律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我管理与自我修养能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热情服务,平易近人。如此,才能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基本理论素养
基本理论素养,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我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践行者,新时代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更需要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我国才会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承担着“铸魂育人”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哲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常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信念。”[3]因此,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先决条件。
(三)政治意识素养
政治意识素养,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与其职业相适应的政治意识。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工作中才能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承担起培养与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社会主义政治意识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其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集中体现,是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的政治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的统帅、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使然。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激活自身政治定力,塑造党性品格风范,把对党绝对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见之于行动。[4]
(四)道德养成素养
思想道德养成素养,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养成与自律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其养成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在品质。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还要有优秀的品格、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情操。同时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
另一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遵守纪律法规,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树立正确的师德观,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做到言传和身教高度统一。如此,才能指导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的基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想有效完成“铸魂育人”基本任务,必须有计划地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迫切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模式。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集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同时开设教育方法课程。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忽略了对整个教育理论的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既然培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当然对基本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更为重要。因此,探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基本理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
二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性改革。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等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5](P5)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程式化的教学范型,是经过提炼、概括而建构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教学程序、方法与策略体系。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传统教育“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教科书中心)思想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与作用下,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坚定地认为学生是教会的。“教”就能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却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机制。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予以实质性的改革,建立讲授、对话、交往“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6]“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遵循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生成与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模式。
三是推行“课程思政”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所谓“课程思政”是指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7]只有建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一并实施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收到实效。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评价上,实现从“学”为主向“教”为主的转变,即重点实施对施教者的全方位评价。对施教主体的评价,既要重点考量其政治认知、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判定和评价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又要考量其教育教学理念、教育依据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把握、教育艺术的运用、教育方法的采用与优化、教育管理能力、教育总体效果、职业道德践行等方面的基本素养。[7]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基础理论素养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尽管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任,肩负着“铸魂育人”的任务。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把科学思想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形成科学思维;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成理论自觉和坚守,形成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基础理论素养。要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学原著、悟原理,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三)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政治意识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一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同党保持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通过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分析、预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自觉学习与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升政治意识素养,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规定性决定的。
(四)加强政治修养和道德自律,提升道德养成素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与发展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必须具有高尚品格、较强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自律能力。否则,就不能感召学生,进而指导和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修养。在教学实践中,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要努力做到经常警示告诫自己始终不能违背政治原则、政治规矩和道德规范;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自我鞭策与自我鼓励,不断实现新的目标。通过自重、自省、自警,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政治意识素养和道德养成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就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而言,要强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的教育与培养;加强对其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其政治意识素养,形成与党和国家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让那些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彻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造就具有过硬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