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阴阳辨治慢性心力衰竭验案举隅

2020-01-09李泊萱王贤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阴液心阳气短

郑 鑫,李泊萱,王贤良

心力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心力衰竭病人450万人[2]。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显示,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病死率为4.1%[3]。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而适当的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辨证论治应遵循治病求本的准则,本即阴阳,故从阴阳辨治心衰,言浅而意深,具有独到之处,现将论治经验概述如下。

1 辨证求本,审辨阴阳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华,八纲辨证乃其纲领,阴阳为八纲之总纲,《景岳全书》云:“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心衰辨治亦如此。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与五脏精血津液的耗伤或邪气停留有一定的联系,且病情变化多端,而从阴阳辨治可以举纲持领,化繁为简。首先,心衰虽与肺、脾、肾有关,但其病位在心,且心为君主之官,故调理心之阴阳气血,是治疗心衰的根本之法;其次,本病虽有阴阳气血亏虚之偏颇,但从大处着眼,无外乎阴阳两类,血主静而属阴,气主动而属阳,辨清阴阳,则气血自涵盖其中;此外,心衰病人早期多有胸闷气短、疲乏倦怠等心气虚表现,若迁延不愈,则有可能气损及阴或阳。故临床可以阴阳为纲领对心衰辨证论治。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辨治心衰主要分为心阳虚与心阴虚两大类型,并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与养心方[4]。毛静远[5]亦提出,心衰辨证本虚常以气阴虚、气阳虚两型统驭,标实均可兼血瘀,和(或)水饮,和(或)痰浊。由此可知,心衰虽只分阴阳两型,但秉要执本,深中肯綮,此两型可高度涵盖心衰的证候特点,对于临床遣方用药亦大有裨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根据阴阳的盛衰,阴虚者多采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阳虚者多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从而使阴阳和合,以平为期。

2 验案举隅

病人,男,72岁,2018年7月4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乏力间作15年,加重1月余。15年前间断出现胸闷、气短、乏力,每于活动后加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左主干病变,曾于2002年、2005年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个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口干、口渴,双下肢水肿,曾服温阳利水类中药,胸闷、气短未见缓解,口干、口渴益甚,烦躁,颜面浮肿,遂就诊于我科门诊。既往史:高血压30年,平素服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次,未系统监测血压。刻诊:胸闷、气短、乏力间作,活动后加重,口干、口渴,烦躁,颜面浮肿,双下肢水肿,纳可,夜寐欠安,小便少,大便干,每日一行。查体:血压140/6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3次/min,律齐,双肺(-),双下肢水肿(+)。舌质暗,苔少薄黄,脉沉涩。心脏超声:全心增大,左室射血分数41%。目前服药: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辛伐他汀钙片4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 mg,每日2次;呋塞米20 mg,每日1次;螺内酯20 mg,每日1次。西医诊断: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三支+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中医诊断:心衰病,证型:阴虚血瘀兼痰饮证。维持原西药治疗方案,中药治以养阴活血,化痰利水,处方:黄精15 g,生地5 g,玉竹5 g,竹叶6 g,地龙15 g,川牛膝10 g,丹参15 g,炒枳売12 g,车前草15 g,葶苈子15 g,茯苓15 g,瓜蒌皮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8年7月18日二诊:病人精神好,胸闷、气短好转,偶有乏力,稍有口干、口渴,烦躁消失,纳可,夜寐安,颜面下肢肿消,小便增加,服药当日负平衡大于2 000 mL,大便调,每日一行。查体:血压135/65 mmHg,心率71次/min,律齐,双肺(-),双下肢水肿(-)。舌淡红苔白,脉细。病人口干、口渴改善,表明津液上承,阴液来复;胸闷、气短明显好转,小便量增及舌脉变化提示痰瘀渐消。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2018年8月1日三诊:病人近半月无明显心前区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目前病情相对平稳,阴阳渐趋平衡。

3 小 结

心力衰竭病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多归咎于体内阴阳失衡。心阳偏虚者,多兼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心阴偏虚者,多兼有口渴咽干,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瘦质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结代。临床中心力衰竭病人多表现为心气、心阳之不足,故历代医家常以“阳气虚衰”立论,心阴受损往往被忽视,殊不知阴阳互根互用,心阴是心气推动、心阳温煦功能的物质基础,而且本病常见于老年人,《格致余论》云:“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故心衰病人多伴有精血亏虚、阴液暗耗的表现。此外,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多从仲景温阳之法,常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之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温药过度亦可助邪化热,煎熬阴液,而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则多用利尿剂以减轻和控制体液潴留,但使用不当或有伤阴之弊。在心衰论治过程中,辨别阴阳为大宗。只有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结合脏腑及气血津液等其他辨证,同时兼顾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祛除,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能效如桴鼓。本案病人为老年男性,心衰病程日久,中西利尿剂叠进,又继服温阳药,使得阴液进一步受损,口干、口渴、大便干均为阴液亏耗之象,舌暗、脉沉涩为瘀血之征,下肢颜面浮肿、小便少、烦躁、苔薄黄提示痰湿内停且有化热之倾向,故病人辨为阴虚血瘀兼痰饮证。本方重用黄精以养阴,《本草逢原》称其“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玉竹、生地佐以生津,丹参、牛膝、地龙活血祛瘀,茯苓、车前草、葶苈子、瓜蒌皮化痰利水,枳壳理气宽胸,竹叶清心除烦,全方虚实兼顾,补泻兼施,补虚不敛邪,攻实不伤正,共奏养阴活血、化痰利水之功。二诊时病人诸症悉减,小便量增,舌脉亦较前好转,提示正气来复,实邪渐祛,疾病向愈。

猜你喜欢

阴液心阳气短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标点符号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