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08胡红艳

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依从性

胡红艳,陈 焱

(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护理科,浙江 杭州 310022)

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国颈椎病发病率为3.8%~17.6%[1],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对患者健康及工作、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式认知水平不足,治疗后生活和工作习惯仍保持原来状态,导致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治疗依从性较低,康复后复发率较高。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升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在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中配合专业的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4]。本研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护理中,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本院针灸推拿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0例,年龄≥18岁,均确诊[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颈椎及椎管内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2)凝血功能异常,(3)针灸或推拿部位皮肤不完整或感染,(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患精神性疾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实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6~65岁,平均45.6±7.5岁,病程10 d~5年,平均7.6±1.3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37例。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3~68岁,平均44.8±8.2岁,病程8 d~4年,平均6.3±1.1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 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1.3 健康教育护理

1.3.1 心理支持 患者入组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需求、性格特征及文化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地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疾病疼痛和临床治疗产生的焦虑、恐慌心理,同时介绍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3.2 认知教育 采用视频、健康教育宣传单、讲座及口头宣教等方式,向患者传达颈椎病的病因、解剖学知识、临床治疗及预后防治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使患者能对自身疾病有较清晰的了解。同时,讲解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介绍针灸推拿的基本原理、疗程及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并着重解释针刺过程中的感觉,消除患者对针灸推拿产生的恐慌心理。

1.3.3 康复知识教育 由责任护士演示颈项部体操,指导并督促患者按计划(每组20 次,每天2组)完成颈项部体操训练;叮嘱患者调节枕头形状及高度,以两端高、中间低且中间低处有隆起能枕住颈项的元宝形为佳,中间低部位高度约压实后一平掌,两端高度约压实后一立拳,中间隆起高度根据个人头形而定,能明显枕住颈项而又无不适感为宜。改变和纠正患者日常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嘱患者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超过1 h应头颈向反方向转动,俯案超过1 h应远眺1 min,并调整好桌椅高度,避免头颈部仰伸和屈曲。同时,重视颈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5]评定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有效、显效、痊愈的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

1.4.2 疼痛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6个月后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评分时患者取站立位,取颈椎部活动最疼时的VAS评分。

1.4.3 治疗依从性 治疗结束后,参照雷龙鸣等[4]编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进行评估,完全依从:评分>80分;依从:60 ~ 80分;不依从:评分< 60 分,依从率为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 Whitney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91.67%)高于对照组(61.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646,P=0.024)。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2,P=0.413)。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4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 讨论

我国最近一期慢性疼痛大规模统计数据显示,颈椎病疼痛居全身疼痛第2位,并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6-7]。疼痛为颈椎病患者的最突出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剧烈疼痛,颈椎功能严重受限,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8],确切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脊椎类疾病患者疼痛症状,提升临床疗效,但目前针对颈椎病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针灸推拿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

颈椎病是由长期的不良生活、工作习惯而导致的,单纯的临床治疗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如不改正患者原有颈椎使用习惯,容易导致治愈后短期内复发,且复发率可达50%以上[9]。调查显示,仅20%人群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颈椎病的防治有清晰的了解[10],本研究从颈椎病的病因、解剖学知识、临床治疗及预后防治、针灸推拿的基本原理、疗程及治疗前后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颈椎病有基本的了解,从意识上改变以前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配合心理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因对疾病、治疗方式产生的焦虑、恐慌心理,从而减少不良心理状态对疼痛和疾病症状的正面刺激,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另外,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的康复知识教育,从颈项部体操、调节枕头形状及高度、改变和纠正患者日常工作中的不良体位等各方面改正患者以往不正确的颈椎使用不良习惯和姿势,减轻颈椎副总,缓解因头部重量及肌肉痉挛对椎间盘的压力,最终减轻颈部神经所受的压迫或刺激,达到缓解疼痛,辅助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1.67%,较对照组(61.67%)明显增高,提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11],由于患者对针灸治疗方式及其治疗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不足,易产生恐惧心理。同时,由于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部分患者在获得部分临床疗效后停止接受治疗,最终影响颈椎病治疗的总体疗效[12-13]。本研究实施的健康教育,一方面,从疾病、临床治疗、治疗后康复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对颈椎病和针灸推拿治疗的认知水平,从意识上接受和认可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坚持完成临床治疗计划;另一方面,本研究实施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了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其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消除了医患之间的陌生感,使患者认可和信任医生和护理人员,支持患者接受足量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颈椎病针灸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