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

2020-01-08胡斌学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东南风南风西风

胡斌学

(甘肃省永登县第六中学,甘肃 兰州 730300)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练、含蓄、形象等特点。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要。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诗对意象的推重,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做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丰富、立体、多极。在几千年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了固有的表意表情功能。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风这一意象,在诗歌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风被赋予不同的情感、思想。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试着浅谈一下东西南北风各自被赋予的内涵和成因。

一、东风

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诗人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又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便写出了春风吹来时,百花齐放美丽繁盛的一派春景。又比如李白的“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也是说春天归来、万物芳华的事。如李商隐的“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作为春风,还有唤醒万物、破旧立新的功能。如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中“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东风催化万物,诗人或喜或愁,表现各不相一,但春风的意义是很明确的。当然春风也容易使人生愁绪,所以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说的还是春天的事,但无疑平添惆怅。诗人为了反衬对比,往往又借东风表达忧伤、烦恼之情。如欧阳修《青玉案》中的“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再如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东风既可以欢愉,又可以伤情,往往以忧愁居多,尤其在宋词中,这和那个时代是紧密相联的。

二、西风

和西方相关,夕阳西下,日暮途穷,诗人往往用以表达忧愁、寂寞、孤独、凄伤、惆怅之情,往往和秋天联系在一起。比如“古道西风瘦马”。这里的西风把游子的形象衬托得更加孤独、空旷又悲凉。又比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不仅写出了晚秋时节变迁,莲花凋残,还让人有时光辗转、人事两非之感。还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如晏殊的《少年游·重阳过后》:“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诗人有时又以西风表现昂扬乐观、雄壮豪迈之情。如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借西风表达悲壮慷慨,无非是西风意象自有苍凉萧瑟之意,方可托起诗人的胸襟气魄。诗词中东风西风相反相成,往往对立又相互转化,全在于诗人的所处境遇、所达心思所决定的。

三、南风

南方湿热,所以往往和夏天联系在一起,表现温暖、舒适、幸福之情。在《诗经》里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是赞美母爱的诗,显得母爱伟大无私。如李颀的《送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写庄稼写收获往往和南联系在一起,固然和南亩等传统意象有关联,更重要的是南方适宜、温暖,才会有幸福、美满的意味。因为夏季温暖的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成,在诗词中的意象也往往是积极美好的了。另外如宋·刘攽(bān)的“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还有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棋枰响止》的“棋枰响止。胜负岂能全两喜。不竞南风。忽尔三生六劫通。客方对酒。一片捷音来自寿。甚快人何。大胜呼卢百万多。饮酒猜卢,南风送爽,何其愉快”。

四、北风

北方寒冷,北风往往和冬天联系在一起,表意肃杀凛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又比如:“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这是以物咏志了。这种气候的寒冷,也只有北风能将其表达得更加深彻、形象,给人切身临境之感。如宋代苏庠的《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縠。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北风在表达苏庠离别之情时显得更有气魄和广度,全诗才会体现出畅达之感慨,洒脱之气度。

五、东北风、东南风

东北风也有寒冷的意味,比较北风略轻,往往表现忧愁凄伤。如唐代白居易的《送兄弟回雪夜》:“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但有时在困难中,表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如王安石的《定林寺》:“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且凭东北风,持寄岭头云。”东南风。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向南流去,东南风即是顺风,有顺成助长帮扶之意。如白居易的《续古诗十首》中的:“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宋代仇远的《留饮筱坞承隐君山庄》:“东南风顺帆上桅,一转瞬间行十里。人生交契无故新,他日停云从此始”。

六、西北风、西南风

西北风,略逊西风,也有寒冷凛冽的意味,往往表达悲愁凄婉之情。如唐代崔曙的《山下晚晴》:“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苏轼《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中的:“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有伤感之调,而无贬义,和现在的西北风相去甚远。西南风,和东南风比,虽也有顺成助长之意,但往往是被动消极的,往往表达忧愁情感。如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赵崇嶓《故人》:“故人西南风,遗我一束诗。长哦结幽想,慌惚若见之。”

由上述可知,不同的风是和地理季节相关联的,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特点:东方(春天)温暖,西方(秋天)凉爽,南方(夏天)湿热,北方(冬天)寒冷,与之相对应的东西南北风也就有了程式化的欢快忧郁、豪迈婉约、奔放深沉等。意象要形成特有的表情物,必然是在人民共同的感悟体会下,润如千姿百态、千人千面的个性,形成各自代表的特有的、固有的、可转化的内涵,方可绵延长久,发扬播越,为一代又一代诗人继承创新。东西南北风的意象不仅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地理气候的直观感受,更传达出的是中国诗歌文化的深邃内涵及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传统。

猜你喜欢

东南风南风西风
南风颂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上饶市主汛期一次暴雨过程南北差异浅析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南风易逝,醉沉年
一个人的“东南风”
西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