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诗歌阅读中的美感教育
2020-01-08陈洁
陈 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江苏 苏州 215213)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诗歌的韵律优美,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的用词用句经典准确,非常优美,语言所包含的内涵丰富而又含蓄,往往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而又细致的情感;诗歌的结构对仗工整,阅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诗歌集聚韵律美、用词用句美以及结构美为一体,诗歌的阅读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美学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美感的教育。
一、初中语文课外诗歌的美感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的语言,是概括的情感,是含蓄而又细腻浓烈的情感表达。诗歌往往能够反映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反映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反映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诗歌的优美第一方面来源于其高度集中的语言,概括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第二方面来源于其丰富的情感,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往往含蓄细腻而又浓烈,有些诗歌抒发了作者的远大志向,有些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有些诗歌抒发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壮志难酬的感情,这些诗歌的情感抒发很精准细腻。第三方面,诗歌往往有作者丰富的想象,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将自身情感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这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是诗歌的优美之处;第四方面,诗歌的语言有节奏,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诗歌甚至和乐而作,给读者带来音乐美。诗歌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语言、韵律的美感的认识和情感的解读,教师可以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对诗歌意象的解读让学生通过想象身临其境,再现诗歌情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课外诗歌美感领悟
(一)注重诗歌意象介绍,引导学生领悟情感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多为含蓄和隐晦的,作者往往不会直接在文章中叙述自己的情感,很多作者会寄情于景、寓情于物。所以诗歌中的事物在诗歌情感的解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理解了作者写这些事物的意义,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物品本没有很强的情感特征,但是使用的人多了,往往就会给事物赋予一些情感特征,这就是所谓的意象。意象中往往蕴含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对于诗歌中意象的阅读和理解、感悟就对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意象,让学生了解这些意象,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接收作者的信息,体悟诗歌语言、景象的优美之处。
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在诗人眼中事物可以作为他们的情感寄托之物。诗人的喜悦悲欢往往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意象,比如月亮,月亮往往会让人念及家人,思念故乡,天空中一轮弯弯的皓月是多么孤独,清冷。明月当空,本该是团圆之夜,我却独自身在异乡,没有亲人的陪伴,没有朋友的问候。月亮是诗人的诗中常出现的情感寄托之物,它的情感内容也很丰富,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团圆的祝愿,有对归家还乡的盼望。事物往往会根据自身特点被赋予人类的情感,清冷夜里的一轮明月唤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诗中的月往往有离愁别恨、渴望思乡还亲之意。再比如斜阳,诗人对于斜阳的描写多为伤感、悲怆的。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苦短的惆怅,后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离情别绪,夕阳又被诗人赋予了悲伤、忧愁的情感。诗人往往借助夕阳感叹生命苦短,感叹思乡之情。再比如梧桐,诗人白居易和李煜在诗中通过梧桐来描写自己的凄凉、悲伤。梧桐给人带来的情感总是悲凉的,风卷落叶,就像往事随风,过去的功名与繁华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孤独、清冷和落寞。诗歌中的意象解读能够让读者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了解作者的离情别绪、人生悲欢,体会到诗歌的意象美,情感的寄托之物美,情感更加真切更加美。
(二)关注诗歌背景点拨,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诗歌的创作往往与诗歌的创作年代有关,诗歌的情感往往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人民生活状况,是当时社会的概括描写,又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感情,往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入手,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了解当时国家的状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了解作者在其中的角色。这些东西的认识与理解,将会带领读者深入那个年代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
诗歌的状态很多能反映作者的生活状态,比如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早期有很多诗反映了他的宏图壮志、报效国家的决心,对未来的盼望与期待,但是杜甫晚期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感情,从作者的诗我们可以看作者的一生。诗歌还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大唐盛世的诗很多是报效国家,提升自我的期许,很多人满清热血准备大展宏图,觉得未来可期,拥有对国家、对未来的美好畅想。而相反,在晚唐时期,这时很多诗会写民生多艰、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伤,这时的诗往往是伤感悲怆的。时代背景对作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读者了解作者情感、体悟诗歌内涵的重要依据。
(三)关注学生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领悟意境
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多为隐晦的情感,尤其是对朝廷、对政治的不满之情,作者不方便明言指出,只能使用借代、双关等修辞,用隐晦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有些诗作者多描写景物,从自己对景物的喜怒哀乐来表现自己的悲欢离合。教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诗人很喜欢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对诗人情感的领悟要依靠大胆的猜测,小心求证,学生要有想象力,才能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想要描述的显然不仅是商女,但是有些情感不便明言,只好用商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再比如一些诗中的景象也需要作者想象,如“二月春风似剪刀”下的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影。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诗歌理解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美感培养的重要部分。
(四)关注阅读综合效果培养,引导学生再现情景
对于一篇文章的最好理解莫过于情感代入、身临其境。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诗歌的意蕴,诗歌细腻丰富的情感,就要主动代入情感,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再现作者的生活场景,再现作者生活的时代,再现作者所经历的事件,这样读者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阅读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就是读者能否联系作者的年代、作者的经历,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一些那个年代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听一听相关音乐,带领学生进行诗朗诵,让学生更加快速、真实地理解作者生存的年代以及抒发的情感。
诗歌的优美体现在诗歌的方方面面,如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诗歌的阅读是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优美、文字的真切、提升学生美感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领悟到作者的感情,体会到诗歌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