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实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2020-01-08虞春香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心目祥林嫂理念

虞春香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江苏 常州 213200)

信息时代迅速发展,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范畴,而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多维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效率不高,这也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如何改变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的单一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对应的教学方法。可是课程的改革,教师对教育的理念理解得不透彻,单一的教学模式依然走进课堂,让当下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些固化的模式,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这样与新课程的要求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因此,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二)课堂仅仅借助多媒体

课前的准备大多是在准备着课件的精彩与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没有结合文本的特点去设计可行的目标。多媒体的可视性确实吸引着学生,但是学生仅是一味地看,而不去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就是把教学的流程走一遍,这样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性。而教师也错误地认为:“我在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这样就能代替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就很难能够学会要学的知识。语文课上更看不到学生在激烈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固定化,教学方法过于依赖多媒体,让学生大大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早已厌倦,因此,学生的作业完成不了,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高中创新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新教学的理念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采取多维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要能明确认识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自己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在教学上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应试教育的禁锢,高中的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教学成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改变当今教学机械化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元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读了这首词,同学们知道苏轼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吗?

生:周瑜。

师:苏轼心目中的英雄是周瑜,同学们和他有着共同的想法吗?你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周瑜吗,还是另有其人?

生1: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是诸葛亮,他智勇双全,一直是我敬仰的人。

生2: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马云,支付宝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生3: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比尔·盖茨,他能将自己拥有的财富捐给慈善事业。

生4: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妈妈,她虽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但是她无私的爱,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

师:这首词是我们的精神信仰,心灵寄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上、求真、至善、尽美,希望每一个学生在这首词中学会进取、奋斗、健康、快乐。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这首词。

生齐读。

这样的教学能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新的理念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更广。

(二)创造教学的情景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能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产生共鸣。具体如下。

语文教学的美不仅是语言的美,更要了解文本的意境美、内在美、形式美。不同的文字描绘了不同的情景,或是心理感受,或是山水自然,教师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要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其感染,受其熏陶,获取美感,这样才能感受文本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祝福》这篇文本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我们从鲁迅的笔下获知祥林嫂死了。一个人的死有这样几种: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这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呢?

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

师:有没有自己的想法,站起来说一说。

生1:从文本的内容可以看出,肯定是他杀。

师:同学们,既然是他杀,到底谁是凶手?

生2:通过文本的内容我认为是鲁四老爷。

生3:可能是四婶。我认为她也是杀手。

生4:我从文本的内容了解到卫老婆多少也可能沾点边。

生5:祥林嫂的婆家人可能也是杀手。

生6:鲁镇的人可能都是凶手。

师:鲁镇人统统是凶手,那你们得给我一个理由。

生7:我从文本的内容“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眉头,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然而……”这些内容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净”,因此在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还骂她是个“谬种”,就是因为他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就这样,让学生不断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意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文本的内容。

(三)质疑激思,教学生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重难点时,要将学生引入疑问的意境中,促进学生思考,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学生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就能明白烛之武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人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重心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提问“如果要在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你说大家会怎么想”。教师引导到这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重心,在老师的提问中就能充分围绕着主题去思考。

高中的学生本身学习压力就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形象生动,也就是教师能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材的内容鲜明,这样更利于让学生接受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三、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当下,教师要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高中的语文课堂溢满着生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心目祥林嫂理念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悠悠一夏
我心目中的小学
心目中的夏天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