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1-08黄晓娟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言能力

黄晓娟

(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江苏 丰县 221700)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所以,教师应该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作为权威而存在。在课堂上,教师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学生则在讲台下听着。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没有互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仅仅是达到理想的成绩,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弊端。除此之外,教师也不能得到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自然也就不能掌握他们实际的语言运用情况,这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教师的教学成果来说,是一大损失。

(二)对语言运用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充满生活性的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基础的科学知识,更是充实自我,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与正确的观念。而在当今时代,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向学生传授语文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以及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加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指导,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所以,教师应该结合现实情况,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调

众所周知,在“灌输式”的教育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师生的互动,看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重要的环节。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仅限于课本知识。这不仅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语言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只是帮助学生考出一个高分数。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听写,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长久下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分组交流,加强语言运用

分组交流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而后得出结论并发言,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比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将学生进行分组,有几个自然段就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一个小组负责讲解一个段落内容。在每个小组中挑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交流组织和总结发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维持好现场的秩序,还要积极观察,以便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每个小组的讲解和总结完成之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并邀请他们分享讨论的经验;对于表现欠佳的小组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并提出建议。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个人表达,加深语言运用

个人表达的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邀请学生进行作答,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对此进行点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要求他们复述前面同学的观点。对于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认真听取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但是如果这些学生的观点违背了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是法律,教师要提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地加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对课堂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更加容易。

(三)随机表达,强化语言运用

随机表达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随机抽名字或者随机叫学号选择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此进行点评,然后邀请这位学生选择下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以此反复。在回答问题的学生到达一定数量时,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所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次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附上自己对于学习语文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由于挑选学生的随机性,每位学生都有被叫到的概率,学生也会积极地思考问题。这样一来,语言文字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了最大的效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得到了最大的提高。通过这种有趣的语言运用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小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借助一些小游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大脑语言区的潜能,进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单线表达,深化语言运用

单线表达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进行预习。学生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为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每位学生要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邀请小组内成员解决,而自己也要积极解决其他小组成员的问题。教师通过他们的回答进行总的点评,指出他们总结到位的地方并且予以表扬,同时也点出他们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在今后学习中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有效地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通过分组交流、个人表达、随机表达、单线表达等方式深化语言运用的效果,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关于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语言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