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与研究

2020-01-08梁淑贤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导图高中生诗歌

梁淑贤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广东 云浮 527300)

在全国卷考查的指挥大棒下,深感全国卷的试题难度比以往的广东卷难,而且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能力,更着力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死读书”是拿不了高分的,学生必须会运用知识。但目前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不会主动学习语文,不会自行归纳知识点,不善于独立思考,不懂得完整答题。高中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是源于没有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没有特别的重视和点拨,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上普遍欠缺自学能力。因此,在全国卷的考查背景下,随着试题的变化与难度的加深,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与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回顾新课程后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语文课堂呈现出来的仍是不尽人意。君不见,大大小小的公开课热闹非凡,师问生答,看似氛围浓厚,但一节课下来真正的有效提问并不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少,这样的课堂欠缺高效性。再者,如轰轰烈烈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早已湮没在时间和一些一线教师的抨击之下;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掀起的是效仿的导学案教学,但也未能在全国推广开来。由此可见,教学改革仍在摸索中进行,而新一轮的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即将轰轰烈烈地到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研究,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对策略。

一、培养自学能力,提高高中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何为“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而我们的现实状况堪忧,一是教师不敢放手,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学生不愿动脑动手,像嗷嗷待哺的小鸟,等着喂食。这样的效果真的好吗?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段引人发笑的视频:一个小女孩在学算数,算着算着又乱了,永远算不出来3乘以5是多少,视频很好笑,对吧?但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学生也正如小女孩一样呢?3×5=15,我们教过;翻译、诗歌,我们教过方法;传记,我们教过答题规范,甚至作文,我们也是手把手教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劳心劳力,尽职尽责,但学生不领情啊,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对我们说,语文不知道学些啥,语文题不会做,作文不会写。往往临考前一天,还要跑过来跟你说:老师,语文怎么复习?所以,我们如果不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只指望着课堂上老师灌进去的那一点,学生没有丝毫的自学能力,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不会强,语文成绩也不会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倡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二、小组合作探究,促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发展

人是有惰性的,学生也是这样。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呢?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小组合作探究。20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近年来,顺德区尤其是顺德一中的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后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小组合作探究,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即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认为,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脑思考、动笔解答、自由交流、主动展示汇报等。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被灌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授文言文的翻译知识点时,由于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大,一般来说课堂上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跟学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学生就是听不进或者是听了也不明白。如果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效果是明显好转。上课前可先发学案,让学生领取任务,分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研究成果,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这样,翻译的重点、难点会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中得到落实和解决,可一举解决文言文翻译的老大难问题。

三、活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维导图又叫思维地图,同时又被译为脑图、心智地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或思考方式。它用 “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当前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活用思维导图策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预复习中起到更好的自主作用。

(一)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式框架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创设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老师的授课思路。学生自行总结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既可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归纳知识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需学生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因此要绘制思维导图,必然要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个专题知识的“思维导图”,若长期能有这样的系统训练,学生既能整体理解和把握专题知识,也可大大提升个人的自学能力。

如诗歌鉴赏,众所周知诗歌鉴赏是语文卷上的难点,完成题目有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审对题,组织好答案。读懂诗歌是难中之难,因而读懂诗歌也就成了解读诗歌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诗歌题材不熟悉,手法掌握得不好,那肯定丢分!就诗歌而言,怎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老师的指导肯定是需要的,但我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要主动学。对诗歌题材的熟悉,对各考点的清楚认识,规范答题,这些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自主记忆的。如果学生能把所有的考点和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一目了然,那这道题何愁不拿分?

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指出:“如果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那个呀’,结果,你用这个办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大力培养高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考纲变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生诗歌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诗歌岛·八面来风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