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作用探析
2020-01-08莫济榕徐国峰
莫济榕 徐国峰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6)
一、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强国梦
军事理论课中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实现强国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防教育属于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国防知识,使其感受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以及中国近代遭受的各种民族尊严被践踏的事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近代国防的脆弱性,意识到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树立保家卫国的伟大信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奋斗精神,强化他们的使命感。[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渗透集体主义理念,从而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军训通过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要求,使其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大一新生通过军训,能够感受校风、校纪的重要性,使其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下进行学习,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倡导的人生观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拼搏。军事理论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在于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化学生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激励学生向人民军队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2]
二、德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途径
(一)优化军事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我们可以得知,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涵盖军事学的多个方面,为了使该课程更系统化,高校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炼教学内容。一方面,学校应重视国防教育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应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价值。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国防的知识时,应将侧重点放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方面,强化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对军事思想这一板块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动态的古今中外军事发展史,领悟我国军事思想的灵魂和命脉;教师在为学生分析国际战略环境时,可以从当今热点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感受我国复杂的周边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3]
(二)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应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近代的民族屈辱史,对中国人民而言有着深刻的教训,在如今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我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教师更应该将爱国主义元素渗透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军事思想。教师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为学生涉及国防、军事科技、军事条令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从而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及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将国家的兴旺发达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中,培养一批具有国家主人翁责任意识、归属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4]
(三)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结构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包含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强化自身的综合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专业化知识。高校应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影响价值不可估量。尤其对军事理论课而言,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秉承的价值观念,是国家尊严和意志的代表,教师应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到军事基地去体验生活,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关于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5]
总之,高校在开展军事理论课的过程中,应意识到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国防教育与德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有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