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2例围手术期护理

2020-01-08单晓敏谢王芳诸纪华黄文芳

护理与康复 2020年8期
关键词:瘘管输尿管尿液

单晓敏,谢王芳,诸纪华,黄文芳,施 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52

膀胱外翻是由于胚胎期泄殖腔膜发育异常,导致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等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以膀胱黏膜裸露为主要特征[1]。膀胱外翻在临床上分为完全性膀胱外翻和不完全性膀胱外翻,完全性膀胱外翻又称典型膀胱外翻,包括膀胱外翻、尿道上裂和泄殖腔外翻[2]。膀胱外翻手术治疗以修复膀胱及腹壁缺损,能控制性排尿,保护肾功能为目的[3]。由于膀胱外翻手术方式复杂,修复外翻膀胱及腹壁缺损,salter骨盆截骨、矫正耻骨联合分离等手术均在下腹部完成,手术切口大,治疗难度高。因此,做好术后切口护理、下肢石膏固定皮肤管理及术后感染预防非常重要。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2例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例简介

病例1:患儿,男,出生4个月,因出生时发现脐部紫红色肿物膨出,于2018年11月15日拟“膀胱外翻、男性尿道上裂、右腹股沟斜疝”收治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入院查体:下腹部未见正常脐部,可见红色黏膜样物,大小5 cm×6 cm,有尿液自黏膜处溢出,伴尿道上裂,尿道上翻于阴茎体背侧,阴茎体可见背翘,两侧输尿管开口有色清尿液喷出;右腹股沟有包块,透光阴性,可自行还纳;右睾丸位于阴囊内,左侧阴囊空虚,左腹股沟可及睾丸样物。11月18日骨盆CT提示耻骨联合明显分离,下腹壁正中软组织连接不佳,可见部分膀胱凸出。11月24日,患儿行膀胱外翻修复+双侧salter骨盆截骨+右疝囊高位结扎+脐部成形术。术中关闭外翻膀胱,双侧髂前切口行salter骨盆截骨,并行脐部成形术,予髋部及双下肢人字石膏固定,下腹部留置膀胱造瘘管、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为预防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切口、会阴部及双下肢水肿,11月25日至27日连续3 d给予5%白蛋白5~10 g,同型血浆50~100 ml静脉输注,11月28日切口渗出不明显。12月10日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尿液色清,无腹胀不适,予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12月12日患儿会阴部切口愈合良好,予拔除留置导尿管。12月13日患儿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双下肢石膏固定妥善,无压力性损伤发生,无感染迹象,带膀胱造瘘管出院。2019年2月13日间歇夹毕膀胱造瘘管后排尿通畅,予拔除膀胱造瘘管,随访6个月,患儿切口愈合良好,膀胱储尿量较前明显增加,排尿通畅,无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病例2:患儿,男,出生2个月,因出生时发现下腹壁皮肤异常,于2019年6月3日拟“膀胱外翻、男性尿道上裂、双侧腹股沟斜疝”收治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入院查体:腹部略膨隆,下腹部可见一个4.0 cm×5.5 cm鲜红色的质软包块,表面为黏膜样组织,凸出于腹壁,包块两侧可见输尿管开口,偶有清亮尿液流出,包块下方可见阴茎海绵体,肛门开口正常,未见正常尿道开口,双侧阴囊内睾丸可及。6月6日骨盆CT提示下中腹壁部分缺如,大小约45 mm×60 mm,部分肠管膨出,膀胱外翻;双侧耻骨联合明显分离,骨盆诸组成骨未见畸形及骨质异常。6月8日患儿行腹腔镜下双侧疝囊结扎+膀胱外翻修复+双侧输尿管再植+膀胱颈成形+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术中予髋部及双下肢人字石膏固定,下腹部留置膀胱造瘘管、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6月9日患儿下腹部切口、会阴及阴囊水肿明显,切口处持续透明液体渗出,予每天5%白蛋白5~10 g,同型血浆50~100 ml静脉输注,调节渗透压,合理控制补液量,并抬高阴囊,暴露切口,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抗炎治疗。6月16日切口、会阴及阴囊水肿基本消退。6月24日患儿术后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尿液色清,无腹胀不适,予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6月30日患儿下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会阴及阴囊无水肿,予拔除留置导尿管。7月2日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双下肢石膏固定妥善,无压力性损伤发生,无感染迹象,患儿带膀胱造瘘管出院。9月12日经间歇夹毕膀胱造瘘管后排尿通畅,予拔除膀胱造瘘管,随访2个月,患儿切口愈合良好,膀胱储尿量较前明显增加。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外翻膀胱护理

患儿入院时下腹部可见外翻膀胱黏膜组织,为避免膀胱黏膜受外界摩擦损伤发生感染、出血、鳞状上皮化生,以及周围皮肤受尿液刺激发生湿疹等,影响手术质量[4]。因此需保护外翻膀胱黏膜面及外周皮肤完整性。本组2例患儿出生时医护人员即告知家长勿长期使用纸尿布包住外翻膀胱,以免膀胱黏膜受纸尿布频繁摩擦及长期尿液刺激。入院后予无菌等渗盐水湿纱布持续24 h湿敷外翻膀胱,保鲜膜及吸水性强的柔软棉质尿布覆盖外翻膀胱,以免外翻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同时保持外翻膀胱周围正常皮肤干燥,用0.1%聚维酮碘清洗膀胱黏膜及周围皮肤,每天2次,再以柔软棉质尿布围绕黏膜和正常皮肤之间,棉质尿布被浸湿立即更换。经过以上护理,2例患儿术前膀胱黏膜保护良好,无出血及感染现象,膀胱黏膜无鳞状上皮化生,外翻膀胱周围皮肤完整,无红肿湿疹发生,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皮肤准备。

2.1.2肠道准备

患儿饮食为母乳加配方奶,故在患儿手术前6 h喂食配方奶,手术前4 h喂食母乳。术前晚及术日晨分别予20 ml开塞露保留灌肠。术晨予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缓慢滴入直至进入手术室,防止患儿因饥饿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2.2 术后护理

2.2.1导管护理

本组2例患儿术后均留置导尿管1根,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各1根,膀胱造瘘管1根,分别留置于重建的膀胱、尿道及输尿管内,左、右输尿管支架管起支撑输尿管及引流输尿管尿液的作用,膀胱造瘘管起引流膀胱内尿液、后期膀胱功能锻炼的作用,导尿管用于及时引流膀胱内尿液,防止尿路堵塞及反流,降低膀胱张力,进而减少对切口的刺激,促进切口愈合。术后留置管道多、留置时间长,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通畅是术后护理的重点。本组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每根导管固定时均将3M弹力胶带剪成“工”字型,胶带粘贴处使用皮肤保护剂,待皮肤保护剂干燥后,使用高举平台法,即将胶带中间位置粘贴在引流管的正中位置,并360°包绕导管,使导管高于皮肤0.5 cm,再将两边的胶带粘贴在大腿外侧皮肤上或下腹壁,再取一根胶带,以同样的方法在大腿外侧或下腹壁,两根胶带间隔3 cm左右,固定管道时注意预留一定的长度,避免翻身时引流管牵拉过紧,造成意外拔管。各导管在大腿外侧或下腹壁分开固定,导管标识明确标记,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导管有无折叠、脱落等,每2 h记录引流量1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每3 d更换1次引流袋。2例患儿术后第1~3天,膀胱造瘘管和导尿管均排出血性尿液,术后第4天,引流液颜色逐渐转为淡血性,术后第7天起,膀胱造瘘管和导尿管引流尿液色清,两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引流尿液色清,左、右输尿管引流液日排出量为5~10 ml,膀胱造瘘管引流液日排出量为450~520 ml,导尿管引流液日排出量仅为5~10 ml。留置导管期间患儿未出现导管滑脱、感染、意外拔管等情况。

2.2.2石膏固定的护理

膀胱外翻患儿行双侧骨盆截骨术是为了减轻腹壁修复时的张力,避免切口裂开和膀胱再次外翻。2例患儿术后均采用髋人字石膏固定,石膏固定范围上至胸腹部,下至双足。髋人字石膏固定较好,但可能出现下肢血液运行障碍、石膏综合征等并发症,且患儿处于长期卧床制动状态,预防骨隆突部位的压力性损伤非常重要。本组2例患儿均使用水床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在患儿后背等与石膏固定的空隙处加塞柔软的棉布或毛巾,防止组织受压严重而损伤皮肤,每2 h进行中轴位轴线翻身,动作轻柔。每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石膏固定情况、松紧度,患儿肢端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和温度等。同时指导并协助家长按摩患儿石膏固定处周围皮肤,每日3次,每次10 min,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5天患儿部分尿液自膀胱造瘘口溢出,浸湿石膏,为预防长期尿液浸渍皮肤所致湿疹及压力性损伤,减少尿液外渗,采取改良纱布块结合纸尿布吸收外溢的尿液,即将医用纱布块沿中线裁剪开,将裁剪好的纱布块沿中线包绕引流管并覆盖在皮肤切口处,使两块纱布块包裹膀胱造瘘口,纸尿布包裹患儿大腿根部两侧石膏边缘,及时吸收外流的尿液,纱布或纸尿布浸湿后及时更换。2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力性损伤。

2.2.3规范液体治疗

腹壁修复后腹腔压增高,腹部切口张力大,术后初期会出现较多的渗血、渗液。患儿术后食欲减退,蛋白摄入不足,加之持续性渗血、渗液加速大量蛋白自体内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浓度减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大量体液自血管转入组织间隙,从而造成切口、会阴部及双下肢水肿。水肿患儿皮肤张力非常高,极易发生破溃感染,不利于切口愈合,同时体液过多易加重心脏负荷。为有效缓解切口、会阴及下肢水肿,术后早期通过规范液体治疗,动态监测出入液量变化,预防切口及肢体水肿。患儿床头抬高15~25°,减少腹部张力;臀部垫一块10 cm×20 cm大小的琼脂垫,防止身体下滑。病例1患儿术后第1天补液控制在60~66 ml/(kg·h),每天使用5%白蛋白5~10 g,同型血浆50~100 ml静脉输注,连续3 d,有效提高胶体渗透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切口水肿;术后第2天开始每日液体维持在90~100 ml/(kg·h),24 h平均尿量在2.0~2.6 ml/(kg·h),维持进出量平衡,术后第4天切口无明显渗液。病例2患儿术后1~7 d下腹部切口、会阴及阴囊水肿明显,切口处持续液体渗出,予规范液体治疗,连续5%白蛋白5~10 g,同型血浆50~100 ml静脉输注7 d,并抬高阴囊,暴露切口,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抗炎治疗,术后第8天切口、双下肢及阴囊水肿基本消退,切口未见渗液。

2.2.4多模式镇痛干预

患儿年龄小,对疼痛耐受性差,疼痛就常哭闹,长时间哭闹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本组2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骶管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术毕局部切口予皮下使用中长时效局部麻醉阻滞药物,以缓解术后疼痛,返回病房时予小儿布洛芬栓进行预防性镇痛。患儿出现哭吵时,在排除病情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疼痛行为量表[5]及时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分做出相应处理。疼痛评分在1~3分时,采用非药物的干预措施,如使用安抚奶嘴、抚摸拥抱等;疼痛评分4~6分时,在非药物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盐酸奥布卡因乳膏局部外涂的方式,效果不佳时加用小儿布洛芬栓塞肛;疼痛评分7~10分时,遵医嘱使用喷他佐辛静脉滴注。病例1患儿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最高6分,予喷他佐辛静脉滴注后复评为0分,术后5 d疼痛评分2~4分,予安抚奶嘴的基础上,联合乳膏局部外涂,复评0~2分。病例2患儿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最高8分,予喷他佐辛静脉滴注后复评为0分,术后第8天疼痛评分2~6分,予安抚奶嘴和乳膏局部外涂,复评0~2分。

2.2.5预防术后感染

本组2例患儿通过手术重建泌尿系统,为预防术后泌尿系统及切口感染,遵医嘱定时定量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有效的血药浓度,使用等渗盐水50 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 g静脉滴注,每天2次,第2次于间隔8 h后使用。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加强切口护理,切口渗液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术后每天3次监测体温,及时关注有无术后感染迹象。2例术后下腹部切口膀胱造瘘管周围渗出尿液多,为预防切口感染,每日使用0.1%聚维酮碘清洗下腹部切口皮肤2次。住院期间2例患儿体温及尿常规监测均正常,未发生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及皮肤湿疹。

2.3 出院指导及随访

膀胱外翻手术成功的标准是膀胱具有正常储尿、排尿功能[6],因此术后对患儿进行膀胱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但因本组2例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无法进行提肛训练和腹肌训练。在出院前指导患儿家长间歇夹闭膀胱造瘘管的方法,每4 h开放膀胱造瘘管1次,每次20 min,每天4~6次,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提高患儿排尿自控能力。同时,示范膀胱造瘘管固定的方法,告知患儿家长每周2次去社区医院更换引流袋,每日消毒膀胱造瘘口切口处,以及导管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如保持导管妥善固定,避免牵拉、弯曲、折叠,引流袋需低于膀胱造瘘口水平面。告知家长出院后于门诊定期复查,并按医嘱检验尿常规以监测有无尿路感染,出院后2周门诊随访。护士每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患儿的恢复情况,根据患儿护理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做好皮肤护理、切口护理、导管护理、膀胱训练等居家照护指导,告知如出现排尿异常等情况随时复诊。本组2例患儿出院后1、2、3、6个月门诊复查,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检验尿常规1次,第2个月每2周检验尿常规1次,第3个月开始每月检验尿常规1次。病例1随访6个月,病例2随访2个月,均排尿通畅,无泌尿系统感染、导管感染、压力性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本组2例膀胱外翻患儿术前保护外翻膀胱黏膜和皮肤,做好肠道准备。术后通过改良式纱布块包裹法及改良式导管固定法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通畅;做好石膏固定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规范液体治疗,缓解会阴及下肢水肿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干预,及时有效缓解疼痛;定时定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出院前加强出院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经以上治疗和护理,患儿随访2~6个月,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瘘管输尿管尿液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4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临床处理及疗效观察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耳仓”是福还是祸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