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2020-01-08杨心瑜常薪霞夏明锋蔡青青颜红梅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骨钙素脂蛋白胆固醇

杨心瑜,常薪霞,卞 华,夏明锋,蔡青青,颜红梅*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2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是指除过量饮酒、病毒感染及其他特定损肝因素外所致的肝脏脂肪堆积超过5%~10%的疾病[1]。随着膳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其中,15%~30%的中国人群患有NAFLD[2]。此外,NAFLD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的升高及其他肝外并发症(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3-4]。

骨钙素是一种成骨细胞来源的多肽激素,是骨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羧化的骨钙素(cOC)与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吸附力,沉积在骨基质中,未羧化骨钙素(ucOC)通过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近年来,基于动物及细胞水平的研究[5]指出,ucOC可作为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介质。然而,既往研究[6]发现,ucOC也可作为骨形成/骨转化的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代谢的情况。

小檗碱(BBR)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BBR可显著改善糖代谢紊乱NAFLD患者的肝脂肪变性和相关糖脂质代谢紊乱[7]。另有研究[8]表明,小檗碱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潜力。BBR可有效改善各细胞系中的骨钙素水平[9-10],并改善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中的症状[11]。然而,其对人体骨钙素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了BBR对糖代谢紊乱的NAFLD患者ucOC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633282)。受试者来自之前的平行对照开放临床试验[7],纳入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主动来院就诊的伴有糖耐量受损或1年内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114例NAFLD患者,年龄18~65岁。排除饮酒量女性≥10 g/d、男性大于或等于20 g/d,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或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BBR组,各57例,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对照组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LSI),即限热卡饮食(减少500 kcal/d,1 kcal=4.184 kJ)配合运动(每日慢跑或快走30 min);BBR组为LSI加每日餐前30 min口服BBR(0.5 g/次,每日3 次)治疗。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0-172),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血糖、血脂及肝脏脂肪含量(HFC)测定 禁食至少10 h后获得患者血液样品。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定血糖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胰岛素水平。使用现代7600自动生物分析仪(日立)测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用Friedewald方程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罗氏)测量血清ucOC N-MID片段。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通过1H-MRS成像技术测量HFC。评价干预前后的血清ucOC、血糖、血脂、及HFC等指标,分析影响ucOC变化的因素。

2 结 果

2.1 两组试验对象的基本特征比较 结果(表1)表明:两组体质量、血清ucOC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约50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7 kg/m2,平均腰围>93 cm。BBR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和LDL-c略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后血清ucOC水平比较 ucOC N-MID片段测定内和测定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4.0%和1.7%~6.5%。对照组50例患者和BBR组48例患者完成随访,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依从性超过86%。结果(表2)表明:干预后,BBR组血清ucOC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1)。校正相关变量(年龄、性别、BMI)后,BBR组血清ucOC改善情况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平均差异为3.64(95%CI 1.74~ 5.55)。结果(图1)显示:对于年龄≥50岁、男性、BMI<28 kg/m2、TC<5.11 mmol/L、TG≥2.06 mmol/L的患者,BBR升高ucOC的作用更加明显。

表1 两组试验对象的基线特征比较

BMI:体质指数;HFC:肝脏脂肪含量;ucOC:未羧化骨钙素;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表2 血清ucOC水平的治疗前后差值

图1 未羧化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截断值选取两组均数的中间值

2.3 血清ucOC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表3)显示:ucOC与BMI、体质量、腰围、HFC、HbA1c、TG和TC负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表3)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干预前后血清ucOC水平的差值与BMI、体质量、腰围、HFC、HbA1c和TC的差值负相关(P<0.05)。

表3 BBR组治疗前后血清ucOC差值与其他指标差值的Spearman相关分析

a校正年龄和性别.BMI:体质指数;HFC:肝脏脂肪含量;ucOC:未羧化骨钙素;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 讨 论

NAFLD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可引起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一系列肝外并发症。既往研究[12]表明,BBR在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同时,可以改善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等。一些动物研究[7,13-14]也显示,BBR可有效改善NAFLD,但其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骨代谢的益处尚不清楚。

近年来,骨钙素被发现是一种强标志物,与代谢指标负相关。流行病学研究[15]表明,血清ucOC水平升高与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在中国,NAFLD患者ucOC的水平较健康人更低。韩国一项研究[16]也表明,校正BMI和HOMA-IR后,男性NAFLD患者的右髋骨矿物质密度与血清ucOC水平低于无NAFLD人群,而BBR可增加各细胞系中骨钙素的水平[9-10],提示骨钙素可能参与BBR改善脂肪肝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BBR能使糖代谢紊乱的NAFLD患者的血清ucOC水平升高。且其升高与BMI、体质量、腰围、HFC、HbA1c和TC的降低相关,表明BBR改善代谢的作用与其升高ucOC水平有关。本研究首次从临床角度对此加以证明。

本研究亚组分析显示,BBR升高血清ucOC的作用在非肥胖的老年男性NAFLD患者中更明显。此外,由于ucOC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骨转化的生物标志物,提示BBR除了改善糖脂代谢以外,还可能改善骨代谢。改善ucOC水平的疗法可能对NAFLD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值得开展相关临床试验进一步探讨BBR对NAFLD患者骨质疏松的作用。因此,BBR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治疗靶点的药物。尤其适用于治疗由代谢性疾病(如NAFLD和糖尿病)引起的骨代谢异常。

本研究的局限性:(1)不是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2)未涉及BBR改善血清ucOC的机制;(3)cOC在电化学发光体系中不稳定而未测定,仅ucOC不能准确反映骨形成,因此本研究仅分析了骨代谢,未分析骨形成。下一步研究将着眼于探讨BBR改善血清ucOC水平的潜在机制,并对其影响骨代谢的作用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BBR可改善伴有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ucOC及代谢指标的水平,且BBR改善代谢异常的作用与其升高血清ucOC水平有关。本研究有助于临床对BBR改善ucOC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示BBR可能成为治疗NAFLD和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药物。

猜你喜欢

骨钙素脂蛋白胆固醇
骨钙素调节糖骨代谢研究进展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势大鼠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OCN、Cbfα1 mRN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