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策略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7陈陆璐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文体笔者

【摘要】本文论述“1+X”群文阅读策略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遵循依据“1”精选“X”文章、把握“X”文章的文体类型、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延伸这几个思路展开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1+X”策略 小学低年段 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44-02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如何使用该版教材开展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新问题。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方面,部编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动。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笔者对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的教材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版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在内容编排上做了这样的设计:一年级、二年级有“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渗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三至六年级,每一年级都安排有阅读策略板块,具体是“联系阅读策略”“提问阅读策略”等,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基于这样的分析,笔者认识到,二年级是学生即将系统学习阅读策略的过渡期,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为此,笔者对如何有效开展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思考,并总结了“1+X”的阅读教学策略。“1+X”是一种群文阅读策略,其中“1”为一篇主导文章,“X”是多篇辅助阅读文章。下面,笔者详细论述“1+X”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依据“1”精选“X”文章

就写文章而言,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要素,是作者行文的“主脑”;就教学而言,主题是一节课的方向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线。可见,一节课能否顺利开展,首先要看主题设定是否恰当、合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1+X”策略,同样需要教师事先设定清晰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策略的教学作用。

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1+X”策略应该如何设定主题?笔者认为,“1”是主导文章,可以根据主导文章设定具体的主题。教师选择主导文章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教材为根本。因为教材所选用的文章均符合相应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主导文章时不宜求新求异、脱离学生的实际。二是以学情为指导。学情是设计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确定主导文章时,一定要先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依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三是以兴趣为基准。即选择一些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作为主导文章,以此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笔者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答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打头”文章,可见其重要性。《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文章,充满童趣和故事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是,笔者将这篇文章作为主导文章“1”,并设定主题为“阅读具有故事性的文章”,然后进一步细化主题,以“妈妈”和“找”为关键词,精选了《妈妈睡了》《黄山奇石》两篇文章作为辅助阅读文章,即为“X”。

为何选择《妈妈睡了》《黄山奇石》这两篇文章为“X”文章?首先,《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虽然描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但背后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内涵,就是体现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妈妈睡了》与其有相似之处。其次,《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突出了“找”这一动词和“找”这个过程,《黄山奇石》同样隐含着“找”的动作,就是作者发现奇石、欣赏奇石的过程。两篇辅助阅读文章都与主导文章存在着或显或隐的联系,这就是笔者选择它们作为“X”文章的原因。

以上的设计中,笔者在选择主导文章时,先对学生的喜好和学习状况等进行调查,符合“以学情为指导”和“以兴趣为基准”这两个原则。另外,笔者所选的三篇文章均出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符合“以教材为根本”这一原则。

二、把握“X”文章的文体类型

把握文体类型,是教师有效运用“1+X”策略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虽然不是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不代表教师不需要关注文体。同一类型的文体,往往具有相似的写法、相似的思路,比如叙事文常见的写作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等,一般以事件的发展、空间的变换等为思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写作也有相似的模式。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同一文体类型的文章,不仅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思路,还能让学生对这一文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形成文体意识。

鉴于此,教师在运用“1+X”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如果主导文章为叙事文,那么辅导阅读文章也应为叙事文;如果主导文章为诗歌,那么辅导阅读文章也应为诗歌。只有确保文体的同一性,才能更好地发挥“1+X”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例如上文所举的课例,主导文章《小蝌蚪找妈妈》是叙事文,所选的两篇辅助阅读文章也是叙事文。通过这样三篇文章的组合,笔者将叙事文的基本特征和叙事方法,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又如在教学《登鹳雀楼》一诗时,笔者也采用了“1+X”策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感。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所见”上,即让学生体会诗歌是如何描写所见之景。笔者将《登鹳雀楼》作为主导文章,然后选择教材中另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以及王之涣另一首古诗《凉州词》,作为辅助阅读文章。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其中的关键字“依”“尽”“入”“流”,学习这些字的具体含义。紧接著,笔者让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和《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并具体解释“生”“望”“挂”“上”几个动词的意义,让学生将它们与“依”“入”“流”几个动词进行比较,从中体会诗人如何运用动词进行写景。

显而易见,笔者选择的三首古诗是同一类型的文体,而且选择的都是自古以来流传甚广、都有写景诗句的诗歌。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三首诗的集中呈现,让二年级学生对我国古诗的写作形式有一个初步、直观的印象;二是选择都有写景诗句的诗歌,让二年级学生在比较集中的学习中了解古诗写景的手法,初步感受写景诗的艺术魅力;三是选择都有动词的写景诗句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比较集中地了解动词的词性和运用方法。

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延伸

教师运用“1+X”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教材为本,即主要从教材中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都不太丰富,阅读能力也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选择文章进行组合时不应脱离教材。但如果仅限于教材,又不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由此,教师应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延伸。

这里所说的延伸,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延伸,即教师在选择辅导阅读文章时,可以根据主导文章的特点、设定的主题,适当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文章;二是进行适当的生活实践延伸,即教师在运用“1+X”策略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开展一些合理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编者安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三篇寓言,这三篇寓言都有一个“主人公”——狐狸,而且都表現了狐狸狡猾的性格。根据这个共性,笔者将《狐假虎威》定为主导文章,另外两篇作为辅助阅读文章。但这似乎还不足以向学生展现狐狸的“狡猾”,于是,笔者又选了《狐狸、兔子和乌鸦》《狐狸和葡萄》两篇课外阅读文章作为辅助阅读文章。在选择文章时,笔者以教材的课文为主,从课外读物中补充一些辅助阅读文章,做适当的课外阅读延伸,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对狐狸的狡猾个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又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对阅读能够保持长久的兴趣。

又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编者收录了《中国美食》一文。教学该课前,笔者通过询问了解到二年级学生对中国的美食所知甚少,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对这篇课文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经过思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课余时间在家跟父母学做一道家乡菜或一种特色小吃,然后在课前三分钟向其他同学讲述这道美食的做法、味道,或者一些相关的故事。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对家乡的特色食物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笔者播放一段《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加深学生对中国美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自然导入《中国美食》这篇课文的教学,同时选取教材中另一篇课文《千人糕》作为辅助阅读文章。

这样设计教学,既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活能力、实践能力获得提升;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的美食,顺利完成《中国美食》一课的学习。

总体而言,“1+X”策略是落实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运用该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二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弱,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师在选择“X”文章时要坚持适量原则,篇数以3篇为宜,少了不能很好发挥“1+X”策略的优势,多了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教师在进行生活延伸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

作者简介:陈陆璐(1979—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品格教育有效策略的实施。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文体笔者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老师,别走……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
文体家阿来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