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无效、负效应GDP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1-07蔡景庆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负效应高质量素养

蔡景庆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一、GDP及其统计优势、劣势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的统计方法源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s,简称SNA)的确立。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最早提出GDP的概念,也是当时为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统计窘境所设计和创造,其时的统计口径严格来说还是国民收入(GNI);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1953年联合国发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附表”,GDP和SNA开始受到西方众多国家的热衷与追捧;此后,SNA历经1968、1993和2008几次大的修订,迄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1]。当前,SNA和GDP体系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只是在进行具体应用中,各国根据国情和统计对象的不同,有采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较小差别。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研究SNA体系和GDP指标,1985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取消原有的国民收入核算,建立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迄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

GDP之所以受到热捧,以至被一些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喻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部分地区)一度产生“GDP主义”和“GDP崇拜”[3]。其主要原因和优势:一是统核计算简便。GDP的统计、核算、汇总及综合相对简单直观,也便于建立起自下而上、涉及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统计体系。二是整体反映经济发展状况。GDP和人均GDP指标能评判一国(或地区,下同) 整体经济状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Chenery)就曾主要依据人均GDP指标对一国的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GDP还体现着就业、通胀、经济的热度等重要经济指标,便于人们及时了解、评判和分析经济形势。三是促进经济的可比性和全球化。GDP核算反映市场经济的理念与方法,各国(或地区)相近的统计口径增强了经济的横向比较,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四是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数据。GDP统计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国家政策取向并实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五是粗线条地体现经济结构。GDP对一、二、三产业和各行各业的分类统计,粗略地反映出一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情况及其变化。六是一定程度体现居民的获得感。GDP奠定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指数的基础,从一国GDP增长中带来的经济福利往往使普通大众受益良多。以上等等(刘仕国、吴海英,2014;余斌、丁晓钦,2008;陈雪姣,2009;钟甫宁,2005)。

与此同时,GDP在其应用和分析中,受到的质疑和批判也不少。主要有:一是反映经济量与质上的偏颇。GDP重点反映一国经济在一定时间段所新创造的价值总量,没有反映出经济的质量,不能体现科技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品牌的打造等;GDP整体体现一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和民众的获得感,但不能反映分配不均和收入差距给个体福利带来的巨大差异。二是统计口径上的偏颇。GDP注重对可比价格条件下市场行为的统计,对一些非市场行为并没有纳入统计,产生GDP统计中的价值遗漏。三是统计方法上的偏颇。GDP注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展现,并不能体现一国获得此价值在生态、资源、环境乃至社会运管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支出与代价;GDP反映某一时间段新产生最终增加值的经济流量指标,不能反映一国较长时间段的社会财富累积及变化的存量情况。等等(刘仕国、吴海英,2014;许宪春,2004;宋小川,2007;张国平,2005;李清华,2007)。

二、无效GDP与负效应GDP

1.负效应GDP的界定与主要内容。所谓负效应GDP,是指人类的某些活动已经进入当前GDP的统计口径和数量体现,但实际上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带来较大负效应的那部分经济量。负效应GDP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消耗资源和严重损伤环境换取的GDP。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和产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GDP,对GDP来说顺理成章,但对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而言极不公平。由此,我们在GDP的统核中,应当加强严格监测与监督,包括应用卫星帐户等手段,对大量消耗资源、环破坏境的项目作减法,进行相应剔除,以纯净到绿色GDP的范畴[4]。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法制、程序、评审、监管中严格防止这样的项目进入实质的建设和生产中。(2)严重损害人们心身健康换取的GDP。主要有:其一,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出售与使用。这些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中严重侵害人们心身健康、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绝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本身并没有计入GDP,但其生产和销售中,对交通运输、能源、设备、原材料等的消耗与使用,计入了GDP。其二,“黄赌毒黑”和拐骗、传销等对GDP的增进作用。“黄赌毒”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区域计入了GDP(如澳门的博彩业、泰国和美国部分地区的博彩与色情业等),我国对“黄赌毒黑”和拐骗、传销等历来进行严厉防范与打击,党的十九大报告着力强调“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5]。显然,在我国这些活动不可能直接计入GDP,但其对相关经济的带动作用拉动了GDP。如:严打前的东莞色情业曾一度带动东莞夜生活的虚假繁荣就是例证。其三,腐败及其导致的负效应工程。腐败本身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风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是负效应行为。腐败行为本身无法直接计入GDP,但腐败过程对房地产、高档餐饮、高档消费和休闲娱乐的拉动作用,对GDP具有增进作用,应归类为负效应GDP。一些有严重腐败行为的项目,很多是政府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和基础工程,如果工程完全合格竣工,则不应当完全归类为负效应GDP,但要进行腐败负效应的剔除;如果因腐败和权力寻租导致“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等,则应当完全归类为负效应GDP。因此,站在经济学的立场,打击腐败符合减少和杜绝负效应GDP,回归有效GDP的目标需要。(3) 修复受损环境和治疗受损健康催生的GDP。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企业在建设和生产中产生GDP,在日后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中又产生GDP,所谓“破坏环境GDP,修复环境同样GDP”。损害人们心身健康的行为和产品也是如此,所谓“损伤是GDP,治疗也是GDP”。这些是GDP统计设置中的重大天然缺陷。笔者认为,这些过程只是对损伤后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减少的修复,应当归类为负效应GDP,或至少应在前期GDP总量中进行相应减扣。(4) 人为灾害中消损的GDP。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纯自然规律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破坏力十分巨大,因其是自然规律的不可抗力引发,不符合负效应GDP定义的“人类的某些活动”所造成。因此,其抗自然灾害和灾后修复应当是有效GDP。而人为因素引发的直接或间接灾害,如:人为因素导致的楼宇坍塌、山体滑坡、水库溃堤、火灾爆恐、抢劫伤人等,其抗灾和灾后修复工程虽然站在政治和社会的角度是必要的,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也只是对消损后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减少的修复,而且是人为主观因素折腾所致,所以应当归类为负效应GDP,或至少在前期GDP总量中进行相应减扣。

2.无效GDP的界定与主要内容。所谓无效GDP,是指人类的某些活动已经进入当前GDP的统计口径和数量体现,但实际上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带来的作用为零或者很少的那部分经济量。广义的无效GDP包括负效应GDP和狭义的无效GDP,狭义的无效GDP主要包括:(1)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市政和公共设施中的重复拆建。政府对市政和公共设施的重复拆建在我国一些地方很普遍,所谓“挖拆是GDP,修建同样是GDP”。重复拆建中市政设施的功能没有多少增进,对GDP贡献不小,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没有多少提高。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GDP的拉动作用和对人们幸福感的几乎零增进,也是同样的道理。(2) 某些产业和产品价格畸高产生的“虚泡型”GDP。如房地产业:一些地方每年新的房屋销售面积增加不多,因房屋价格快速上涨,每年房地产业增加的GDP巨大,所谓“坐等GDP增加”。其他容易产生“虚泡型”GDP的行业还有:证券、融资、借贷业(如美国的次级贷)等。(3)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严重浪费的GDP。由于相关制度不严格和传统习惯中的一些陋习,我国每年在生产、流通特别在消费环节的浪费十分巨大。有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食物浪费更是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 2亿人一年的口粮[6]。(4)机构臃肿、决策和效率低下耗损的GDP。这类情况主要出现在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一些私有企业因管理不善也少量存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本身浪费和耗费GDP;政府效能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使公众办事出现“多跑腿、多办证”等,应当归类为无效GDP。西方国家因政党和政客对立,使政府决策和运行效率低下,同样产生无效GDP。(5) 市场机制自身盲目性带来的浪费和损耗。市场的震荡和洗牌一定程度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但由于获得信息的滞后、不完全、不对称等,造成某些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等,也应当归类为无效GDP。

综上所述,负效应GDP与无效GDP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界限十分明确,在实际中其实也不难分类统计。把负效应GDP与无效GDP进入GDP的统计并加以标注,最终在纯正可比较的有效GDP总量中予以剔除,这应当成为GDP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且这并不影响原有GDP总量的国际比较。这也可成为GDP统计未来改革中,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对于我们认清发展目标、厘清发展思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无效与负效应GDP产生的原因

1.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相对不高。首先,从产业结构看,产业与产业组织结构是制约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因素。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无效和负效应GDP的生成。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有机化、现代化、生态化水平较低,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品牌附加价值少。在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第二产业中,由于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和管理水平不高,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环境的过度使用十分普遍。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城市的粗犷发展十分盛行,城市精细化发展的理念还很欠缺。从产出与消耗比看,2017年我国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3%,生产了世界15%的GDP总量,GDP的整体产出与消耗比达到1.53:1,可以看出GDP的生成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的消耗。其次,从科技水平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部分科技已经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整体科技水平相对不高。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科技落后会阻碍经济发展,并产生无效与负效应GDP。从资源和环境角度分析,资源开发技术的不足会产生资源开采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并给环境带来损伤与破坏;生产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会带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极大损害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着GDP的增长并带来地方财政收入,本身又是无效的甚至负效应的GDP。

2.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尤其最大化追求,是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最原始驱动力,这是西方经济学最初理论立点。“经济人”对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可以不顾资源环境的约束,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而仅考虑自身的眼前的利益;甚至可以突破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以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痛苦与伤害的方式,换取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其实增加的都是无效与负效应GDP,带来的是人们整体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其次,市场机制所引发社会的整体狂热和欲望膨胀,造成经济泡沫和经济的大幅波动,这是市场经济的另一劣根性。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更是必然带来经济大震荡和经济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定带来社会资源、产品和人力的大量浪费,在经济高涨时产生的经济泡沫和价格虚高,同样产生大量无效与负效应GDP。

3.政府治理和决策水平欠佳。在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劳动力大面积短缺和大量劳动力过剩同时存在的局面,且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在个人与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在下降。在经济运行的诸多方面,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受到行政的各种干扰在加大。对包括土地、立项、经营许可以及廉价的银行贷款等稀缺资源使用权的拥有,成为了一些人获得财富的重要途径。而能否获得这些特许权利,通常被赋予过多公权力的行政机构所拥有,这给权力寻租、浪费和腐败提供了机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的效能。此外,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策水平和能力的科学化客观化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决策失误往往带来巨大的投资失误和资源浪费。在我国许多地方,由于缺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往往会导致建设中的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少。在有些已经建成的项目中,其多年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在建设和建成的过程中拉动了经济并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但其无效性甚至有害性往往在几年后突显出来,且长期难以消除。这样的项目在以地方为投资主体的建设中显得十分突出,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许多项目特别是经营性项目本身带有极大的投资风险。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政绩成效,常常出于对短期利益的偏重而肓目上马。决策缺乏客观性科学性所带来的不当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甚至阻碍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因此,不合理的决策成为无效和负效应GDP产生又一大成因。

4.法制和监管不完善。我国现有法制已经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看来还没有达到经济长久持续健康运行的应有水平,难以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由于资源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难以确认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使原有的法律法规在控制浪费、制止损伤上存在一些缺陷。有些地方和企业追逐自身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的不完善和制度的欠缺,导致许多方面无法可依,这些问题不断累积一定程度成为了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症结。此外,监督与管理不力的问题依然突出。以药品和食品安全为例,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药品和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已从法律法规到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督防控手段,如药品和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及其他相关条例的制定,规定了有关惩治假冒劣质食品生产者、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责任条款。但药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且仍很严重,甚至还要依赖于高层一而再的“三令五申”。

5.人文素养欠高尚。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秉性和教养,是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的品性表现。人文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养、法制素养、知识技能素养和行为素养等几个方面。如果从构建主体上分,人文素养包括政务素养、市场素养和社会素养三大部分。在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中,政务素养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市场素养起中间支撑作用,社会素养是经发挥核心和基础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国(或地区)经济长久高质量发展坚实的人文基石。在我国现阶段,人文素养欠高尚的状况还将维持较长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对资源环境的大肆开采利用上,也表现在对法律制度的漠视、曲解和侵犯上,更表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细节中。人文素养的欠高尚,是现实中无效GDP甚至负效应GDP得以长期大量存在的深厚土壤。很多人都可以指责和批评“浪费资源”“损伤环境”的行为,却并不会主动监督和制止这样的行为,更有甚者,当自己拥有资源、权利和机会时,又会为个人之私利进行同样的损害行为。

当然,除以上原因外,自然灾害特别是突发性自然灾害,也是无效与负效应GDP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灾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长期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生产生活行为所引发的“大自然给人类的报复”,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重视,并从法制和机制上严加防范。另一种是纯自然规律带来的灾害,其具有偶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也十分巨大,在此不再作过多阐述。

四、有效GDP、GDP修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有效GDP的界定及其应用。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真正有效的GDP。所谓有效GDP,是指已经进入当前GDP的统计口径和数量体现,且实际上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带来的实质贡献的那些经济总量。现实中,有效GDP的统计与核算可以在对现有GDP修正后获得,即:有效GDP=现有统计GDP—负效应GDP—无效GDP。有效GDP在应用中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更加细化和分类统计现有GDP。对现有GDP统计进行改革,不仅体现总量GDP,也要体现无效GDP和负效应GDP,而且要标注产生无效和负效应GDP的缘由。当然,我们更要看重和注重有效GDP的总量、结构、来源的统计。二是探讨减少无效GDP、杜绝负效应GDP的方法途径。首先,法制手段。政府应不断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处罚的力度,保证相关法制的顺畅运行。如我国当前日益强化的各级政府的环保督查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其次,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媒介等对产生无效和负效应GDP的行为进行监督。此外,舆论氛围。在社会上不断营造崇尚有效GDP、有效产值、有效财税收入的舆论与文化氛围。三是改革完善现有政绩考评机制。既注重有效GDP的统计,更要注重有效GDP的考核应用。把有效GDP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进而探讨出有效GDP政绩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机制。

2.有效GDP的决定因素。剔除负效应GDP和无效GDP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有效GDP的大小及增长的决定因素。笔者认为,当今国内许多学者大多采用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 生产函数预测经济增长的方法,已经不太适合当今一国宏观经济总量及增长潜力的预测。柯布—道格拉斯认为决定经济产出的要素主要有四个:资本投入、劳动力人数、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柯布—道格拉斯100年前测算的条件和环境显然与今天大相径庭。如:今天全球的资本已变得不再稀缺,且整体充盈,这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 表现十分明显,所以,资本投入不应当再是GDP增长的决定因素。再如:在自动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劳动力人数的决定性作用也在下降。笔者认为,未来影响一国有效GDP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四:一是科技及其制造能力。科技及其相应的制造能力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潜力、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科技及其制造能力从供给侧决定一国有效GDP的产生能力。二是法制及其人文习性。法律与制度的优劣对人的创造力、制造力的发挥具有重要促进或滞碍作用,西方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 甚至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作用”[7]。一国是否具备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人文精神,是否具备良好的生产与消费习惯,也是融入人的血脉中影响有效GDP的重要因素。总之,法制及其人文习惯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有效GDP的重要催化剂。三是人口总量及其结构。人口结构决定需求特点和需求结构,一定程度也影响生产与制造能力。有效GDP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有效的消费和需要,因此,一国的人口总量从需求侧决定有效GDP的潜在能力。当然,人口总量对有效GDP的影响也应当受到最大人口密度的约束,一旦超过一定人口密度,受资源环境的最大限制,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印度)。四是贫富差距程度。贫富差距相对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其潜在有效GDP转化为现实有效GDP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大规模扶贫举措,具有增加有效GDP、普遍改善人们生活的深刻涵蕴。

3.有效GDP应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8]。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着换挡、调速、提质和转向。有效GDP应当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1)有效GDP的应用,展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取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包括满足人民的就业、收入、教育、社保、医疗、居住、环境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包括需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剔除负效应与无效GDP后的有效GDP,体现的正是“实际上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带来的实质贡献的那部分经济总量”,是现有GDP中实实在在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工作效能、精神文化等有显著改善和提高的那部分经济总量。(2)有效GDP的应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可见,包括“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等都是执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具体手段。有效GDP的应用,不仅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而且使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有了更科学合理的统计比较载体,细化和具体化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式,助推新发展理念下发展路径和方式的顺利推进。(3)有效GDP的应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驱力。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新时代实现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的根本动能驱力。有效GDP是剔除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损害人们心身健康和无效、浪费、泡沫化的GDP后的纯正剩余,体现的是正能量GDP,也势必保证科技创新沿着的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并为之加油助力。(4) 有效GDP的应用,包含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前提是“发展”,要达到二者统一,转变成为必然。转变的主要方向有三个: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有效GDP强调GDP中的有效的质量部分,发展有效GDP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前行方向,持续发展有效GDP能确保中国经济沿着正确轨道朝着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方向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负效应高质量素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