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实证研究
——基于价值层面维度

2020-01-07贾云飞

关键词:层面培育价值观

贾云飞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创新,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机制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1]。但是,一种价值观的培育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轻易实现。从价值观概念的提出到被人们认同,再到内化为人们内心坚定的行为准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教化的过程。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间并不长,人们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价值层面的维度出发,课题组对本校2017、2018、2019级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研,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们已初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但是在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针对高校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层面价值观培育的特点和规律,选择不同的培育路径,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培育效果的提升。

一、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被学生普遍认知

调研结果显示,尽管高年级的同学在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要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同学,但是全部学生都表示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其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种结果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自201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进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来,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份量和篇幅逐渐加大。在2013年版的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作为绪论部分第二节第三目的内容进行介绍。在2015年版的教材中,该部分内容扩展为绪论部分的第三节。到2018年版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则上升为第四章。从编写体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推进其“进教材、进课堂”的力度越来越大,而这种举措直接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提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被学生初步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共有12个词,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们对于这12个词语的基本含义理解起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8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初步理解这些词语的基本含义,但是对于这些词语的提出背景、内在联系、逻辑结构以及现实基础等内容却了解不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跟教材的编写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关。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以来,学生们对于这些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历年所有版本的教材中,编写组都是从整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历史底蕴或是重大意义进行介绍,对于每个价值观的深层内涵并没有做单独的详细说明。虽然在学术界和新闻界有许多关于这12个词语具体内涵的阐述,但是这些阐述缺乏官方教材的权威性。因此,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深层内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的个人素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被学生自觉践行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被学生们所广泛理解和认同,因此,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践行。从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同学们通过开展“文明宿舍”“和谐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这些价值理念能够在校园内、宿舍内得到生动的体现。二是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是通过开展“法治中国、平安校园”“宪法大讲堂”等活动来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同学们初步认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含义。三是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主要通过开展“百歌颂中华”歌唱比赛、“优秀学习标兵”评选、青年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够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素养,在点点滴滴之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二、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与困境

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与国家的目标和社会的期待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历史使命感不强

虽然学生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并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实现这样的价值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感觉这些价值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个人在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方面无所作为。课题组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在民族复兴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认识不清,对于国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的紧迫感体会不深,对于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不强。主要表现就是在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即关注娱乐新闻和娱乐节目的多,关注国家时事和社会新闻的少;喜欢、追捧娱乐明星的多,喜欢、崇拜国家栋梁和英雄人物的少;谈论个人梦想的多,谈论中国梦想的少。学生们中普遍缺乏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皓之志和“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情怀。

2.学生对培育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内涵理解不深

青年大学生们虽然能够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含义,但是对这些概念的深层内涵却并不是非常的熟悉,甚至经常与西方的某些类似概念发生混淆。比如,就“法治”这一概念而言,我们这里所说的“法治”指的是社会主义法治,而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的特点是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密不可分的。它们崇尚“三权分立”,崇尚“多党竞选”,崇尚“议会政治”等理念。这些理念与我们所说的“法治”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在“法治”价值理念的培育方面,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相关法律内容的介绍,但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解决生活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依然不强。

3.学生对遵循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文化修养不足

虽然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并没有深植于同学们的头脑当中,在生活实际中依然会发生一些有违这些价值准则的事例。从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来看,同学们对于这些价值理念的理解是零散的、片面的。他们大都了解这些词语的基本含义,也理解这些价值理念是公民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这些价值理念的逻辑体系和文化底蕴等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把握。比如,有同学在调研时表示,“作为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核心地位的‘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中国人所特别看重的‘孝敬’一词没有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历史的角度与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去进行解读,则很难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问。

三、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1.影响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培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重视效率和竞争,它在激发每个社会成员个体潜能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了相应的压力。作为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何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下去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相比之下,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使命感就受到了削弱。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容易带来“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等消极现象,进而产生“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价值导向。当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被这些不良价值导向所影响的时候,大学生们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他们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三多三少”现象,就是社会上这些不良价值导向影响的产物。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社会各层面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和倡导不足。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讲,人们的价值观念固然是客观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但是前者并非绝对依赖于后者。通过在全社会成员间倡导和推行某种价值观念,并辅之以具体的配套措施予以强化和保障,就可以使这种价值观念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环境。大学生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三多三少”现象固然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关,但是国家层面对全社会价值观念的引领和倡导不足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从社会各层面上加强对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引领与倡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影响大学生价值导向的不良土壤。

2.影响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培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1)这些价值理念虽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其思想渊源[2],但是其现在的含义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就“平等”这一价值理念而言,现在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在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等平等观念,但是封建的社会等级制度决定了每个人不可能一律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身份”和“地位”的差别几乎无处不在。而“自由”这一价值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更是鲜有提及。因此,人们在对这些价值理念进行理解时往往难以全面把握其准确的含义。

(2)这些价值理念虽然借鉴了西方价值理念中的优秀成份,但是并不是对它们的完全照抄照搬,而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超越,赋予了它们崭新的含义。因此,当学生在理解这些价值理念时很容易把它们与西方的类似概念发生混淆。就“民主”这一价值理念而言,虽然近代民主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也最早建立于西方国家,但是西方的这个“民主”理念属于资本主义民主的范畴,在理念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如果学生们对“民主”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则难以准确地把握“民主”理念的内涵。

3.影响公民层面价值准则培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力度不够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3]。当今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多缺乏系统性,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而传统核心价值观中有关个人道德修养和伦理规范的内容反映了古人对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等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解答了个人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问题。这些价值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配套制度尚待完善

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并且延续几千年之久,不仅在于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在于它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通过社会各个层面对人们行为的奖惩,以保障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延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间不长,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配套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

四、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从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规律来看,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该价值理念本身具有科学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们容易接受和认同。二是社会各个层面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能够保障该种价值理念的培育和形成。

1.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培育

(1)在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方面

要向学生们讲清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产生的文化背景、历史缘由和现实意义。让学生们从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中去感悟,从当代社会鲜活生动的热点时事中去分析,从不同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成败中去比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真正认识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人民信仰与个人信仰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并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2)在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方面

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校园的价值导向机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弘扬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4],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崇尚英雄、崇尚栋梁的良好风气,在校园文化上抵制“泛娱乐化”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二是要关注学生个人需求,完善学生关爱机制。通过助学贷款体系、心理辅导体系、就业指导体系等体系切实关爱学生的成长成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从而自觉地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2.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培育

(1)在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方面

首先要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理念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渊源进行纵向对比,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点。其次,要将这些价值理念与西方的某些相似概念进行横向对比。既要揭示出东西方价值取向在理念上的相通和相似之处,又要强调这些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以廓清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避免对西方的类似概念进行简单地移植和照搬。

(2)在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方面

要组织学生们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法律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这些价值理念的直观感受和实践养成。虽然这一层面的价值概念比较抽象,但大都与社会主义法治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培育同学们的“法治”理念是培育这一层面价值取向的重要突破口。在实践中,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审判、组织法律咨询等活动让这些抽象的价值理念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面前得以呈现,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些理念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

3.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培育

(1)在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方面

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丰富的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一整套完备的个人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以“君子型”理想人格为尺度,对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各种关系做出了详细规范,形成了一整套非常丰富的伦理体系和修养方法。这些伦理体系和价值理念经过几千年的熏陶与沉淀,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因,深深地溶入到国人的精神基因之中,因此,高校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和伦理基础。

(2)在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方面

一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相关配套制度,在学生的学业评价、评优评先、日常管理等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向学生宣传、介绍国家层面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以“爱国”为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爱国”的内涵、表现和意义,而且还要向他们介绍《国旗法》《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们明白各种“不爱国”,甚至“叛国”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更加坚定爱国立场。再以“诚信”为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正面讲解其含义和历史渊源之外,还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征信”制度,使其明白“不诚信”的法律后果等等。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精华内容,也借鉴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5]既反映了公民个人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又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层面的特点和培育规律选择不同的培育路径。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能够在青年大学生的心目中落地生根,并在实践中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层面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