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SO内控框架构建高校防疫体系
2020-01-07钱魏冬
孟 楠,张 影,钱魏冬
(亳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一、疫情期间高校状况介绍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大多数国家,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科学决策,全体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以延缓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代价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胜利。进入2020年3月份以来我国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病例每日增长数逐渐降低,个位数和零增长成为常态。但是,国外疫情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疫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境外输入病例数居高不下,国家疫情防控压力倍增。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国内高校原本的教学节奏,2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迅速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通知学生延期入校,但“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在慕课网、钉钉、学习通和实验资源等平台支持下通过“网上教学”、线上授课等形式进行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以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少部分不适宜网上教学的课程,待疫情解除、师生返校后,迅速切入正常教学。进入2020年4月份,大部分高校已然通知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和教师提前返回学校所在地进行自我隔离14天,学生依然遵循着“不返校、不离家”的规定等待着安全的开学时间。
国内外对抗疫情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破坏是巨大的,忽视疫情的后果是惨痛的,对待疫情谨慎小心是必要的。数千所高校分布在全国,拥有4000多万的师生规模,在国家抗“疫”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国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问题想得更严重一些,应对措施更坚决一些,一切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一切都要做细做实,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疫情期间高校将会面临哪些风险,需要仔细甄别,科学评估;在严防疫情蔓延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科研等常规工作,需结合高校管理的特点,严密部署、精准施策。
二、COSO内控框架的适用性
内部控制这一概念诞生于财务报告系统,最初被称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后来内部控制逐渐从财务报告延伸进入更为广泛的企业管理活动之中,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把内部控制重新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法律法规的遵从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构建了包含五要素的内控框架:控制环境、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不仅关注于科学的管控流程,而且注重文化、价值观等软环境的培育,直至现在COSO内控框架的许多理念依然被广大学者所认同,内部控制也多用于企业管理之中被认知为企业的“免疫系统”。COSO 内控框架虽然主要是针对企业,但有许多学者跳出财务审计和企业管理的微观视角去研究内部控制,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在非企业性质组织或代理行为中内控框架也是适用的。内部控制是个人、组织、社会各层面,运用识别、评估、计量、转化、抗御等专门方法,正确防范并遏制“非我与损我”,主动保护并促进“自我与益我”的系统化制度[1]。
借鉴COSO内控框架所包含的管控思想构建疫情期间高校的风险应对体系,有助于防范高校的卫生医疗、后勤保障、教育教学、思政建设、网络环境等的管理疏漏,提升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降低疫情带来的风险。首先,高校防控疫情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实现防控目标,内控框架具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的特征,适用当前疫情形势;其次,内部控制可存在于各个组织甚至社会运行之中,其本质是一种自律管理行为,也是一种风险管理行为[2],当前疫情防控其本质是一种风险管理活动,疫情风险防控理念与内控框架所包含的风险管理理念具有一致性;最后,内控框架是一套指导各类组织建设内部控制结构的“方法论”[3],其包含的五大要素结构关系对于当前疫情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基于COSO内控框架构建高校防疫体系
1.控制环境
(1)完善防控组织
防控工作需要通过组织层层落实,疫情期间各高校建立的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保持和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防疫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部署安排之中,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人员力量到位。防控领导小组成员除包含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负责人外,必要时可邀请校内外疫情防控专业人士加入,确保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完成防疫工作。
(2)明确防疫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部署,防控疫情在校园蔓延是高校师生首要的目标,与此同时,完成常规教学科研工作也是必要的,有条件的高校还要承担现场救护、疫情科研攻关等任务。在疫情期间,学校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全体师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纪律,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学生坚守学习本分,各职能部门人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全体师生、教职员工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
(3)制定防疫制度
实现防疫目标是全体人员的责任,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学校各个部门负责人在防控领导小组的统领下制定不同层次的防控制度,指导实施防控工作。例如,领导小组层面要建立联防联控制度、部门防控责任制度,后勤管理部门要制定疫情期间校园出入管理制度、防护物资管控制度、错峰分时就餐制度,教务部门要制定无法返校情形下学生学业考核办法、网络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学校卫生医疗管理部门要制定发现疑似病例的应急管理办法、医学隔离观察区制度,学生管理部门要制定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辅导办法、学生健康情况每日上报制度。
(4)构建抗“疫”文化
在这次疫情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迅速反应、运筹帷幄,以广大共产党员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使得疫情迅速得以控制。中国的低死亡率、高治愈率向世界发出时代强音,证明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做贡献”的为政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抗“疫”英雄事迹的方式颂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构建“关爱生命、勇于担当”为主题的抗“疫”文化;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受疫情影响的师生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思想上引导,增强“四个自信”,共建抗“疫”必胜信心。
(5)学习防疫知识
通过建立疫情防控培训平台、印发《防护手册》等多种形式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疫情防控风险意识,切实做到科学防疫。要对高校师生和工作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务必使其了解开学前预防预警、返校途中安全保护、开学后规范运转、发生疫情时应急处置办法等内容。高校要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认真学习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防护手册》《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防疫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2.风险评估
疫情导致的风险无处不在,谨慎对待每一个风险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的责任。防控组织各层次负责人需要持续评价责任范围内因为疫情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可控性和严重程度,梳理自己管控范围内的关键风险点,制定应对预案,根据事态变化及时有效应对。
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人格的养成需要校园环境的熏陶,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技术为疫情期间教学提供了便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育教学手段,但代替不了真实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并且有些实验实训课程通过网络学习效果不佳。高校学生返校步入正常教学秩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评估疫情形势确定高校开学时间。在教育部下发返校时间通知之前,高校面对的主要是首次完全依赖网络进行教学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风险,学生返校后需要面对的主要是疫情扩散和教学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风险。具体来说,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内容:(1)如果师生始终不能返校上课,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毕业考核等工作无法完成的风险;(2)网上教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风险;(3)师生从外地返校存在流动感染风险;(4)学生返校后还需要上网课,校园网络超出承载力的风险;(5)就餐、上课、居住等情形下,在有限的环境范围内聚集,公共用品使用密集,存在传染风险;(6)师生和校外人士出入学校存在从外面带入病毒的风险;(7)诸如通风、垃圾清理、安全饮食、校园物价稳定等生活学习环境无法得到合理保障,间接导致病毒生存几率增加的风险;(8)师生作息饮食不规律,身体亚健康状态,导致免疫力低下,无法抵抗病毒侵袭的风险;(9)师生心理脆弱,对病毒的担忧情绪相互影响,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教学工作的风险;(10)对疫情抱有侥幸心理、重视度不够,不遵守纪律的风险;(11)难以及时发现和确诊病例的风险;(12)发现疑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后处置不当的风险;(13)被确诊的师生情绪失控的风险;(14)信息传输不畅、不真实或舆情失控的风险;(15)应对疫情的人财物资源没有到位的风险;(16)疫情防控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的风险;(17)疫情大面积出现,局面失控的风险。
3.控制活动
要把握关键风险点,科学选择防控措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可供选择的防控措施应包含以下内容:(1)严格管控校门出入,杜绝非必要的校园出入行为,做好体温测量和身份登记工作;(2)在校师生每日上报身体健康状况;(3)在人流密集场所要求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4)减少聚集性活动,对召开会议、课程教学等活动可考虑选择网络途径实现;(5)对宿舍、食堂、教室、校车等人员密集区做好通风、消毒、保洁等卫生保障工作;(6)确保校园食堂、超市等生活服务单位正常运转,不得擅自提价、停业;(7)科学设置校内隔离观察区,对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8)估计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需求量,提前足量储备;(9)严格按照疫情期间管控制度保管、领取和使用防护物资;(10)测试学校网络稳定性和速度,如有需要提前采取措施提升网络承载力;(11)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热线、当面谈心等形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12)加强舆情管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13)联系校外卫生医疗机构对校内防疫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对发现聚集性感染病例或者确诊病例这种突发的、需要多部门配合防控的情形,可通过模拟演练,提前发现薄弱环节,防止、纠正错误的应对方式,积累应变经验。对于未来无法确定的情形,要做多手准备方能灵活应对复杂的疫情形势。以教务部门为例,既要考虑到即将返校的可能,也要考虑无法返校的情形,分别制定方案:返校情形下,考虑到教室内人员密集,可通过线上教学与教室授课两种互补的方式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提前规划并完成课程教学方式选择、教室分配等工作;无法返校情形下可能会面临无法进行线下考核、实践课网上教学效果不佳、毕业生无法返校进行论文答辩等问题,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网上考核、移至下学期上课、下学期返校后统一考试等替代方案,对即将毕业同学可通过上交电子材料、网上论文答辩等形式完成毕业考核工作。
4.信息与沟通
疫情期间学校需要建立垂直式、信息化、多渠道的信息沟通途径。垂直式是指在防控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建立上传下达的沟通路径,确保学校防控工作高效运转;信息化是指建立基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沟通网络,通过微信、QQ、钉钉、电话等沟通方式实现迅捷、可靠的信息传递;多渠道是指信息沟通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有辅导员、代课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有学校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沟通,有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校党委和下级各部门的沟通,有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医院、疾控中心、社会媒体等外部组织和人员的沟通。
全面、准确、及时收集所需信息是精准把握疫情发展态势的基础,可以通过钉钉系统获取师生每日健康状况信息、建立部门防疫工作日报制度;要时刻注意地区疫情变化,及时跟踪异常情形,做出妥善应对;注意加强与卫生防疫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等外部组织的沟通,建立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学校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防疫效率;建立学校师生间互助帮扶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师生困难,给予帮扶;注意收集学生家庭成员联系方式,以便出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家人沟通。
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官方微信等平台的宣传阵地作用,把这次抗“疫”战争当成一场生动的思政课、人生课,可建立抗“疫”专栏,采用灵活的宣传手段和展现形式公开学校防疫措施、发布国家抗“疫”动态、普及防疫知识、传播典型经验、宣传英雄事迹,带领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总书记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讲话的深刻内涵,引导人们从人文视角重新审视这次疫情,树立“关爱生命、勇于担当”的社会道德观。
5.内部监督
防控疫情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措施:(1)通过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疫情的危害,认清瞒报疫情的严重后果,树立自我监督和监督他人的意识;(2)指导师生学习正确的防护知识,做好个人日常卫生管理和各项防护措施,树立通过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理念;(3)成立疫情防控督导小组,对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加以指导监督;(4)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会议,不同部门之间共同探讨疫情防护问题;(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设立二十四小时疫情专线,疫情期间如有拉抬物价、网络不畅、身体不适、防护不力等情形可随时通过专线直接上报。
结语
COSO内控框架包含的五大要素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他们共同作用于控制目标之上,是相互关联甚至水乳交融的关系,行文布局之需而人为把五大要素割裂开来介绍容易忽略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在此加以说明和强调:在COSO内控框架五大要素基础上构建防疫体系,只有各要素活动相互配合,才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防控体系,最终实现防控目标。此外,本文主旨在于提供一个防疫体系的建构思路,由于各高校面临的疫情形势具有多样性,风险防控的轻重缓急也各不相同,文章可能存在考虑不周全或措施不适宜之处,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内外部环境具体分析,科学评估风险并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