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7张方敏
张方敏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21007)
1 新闻学专业“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实践性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更加重视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18年,教育部提出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将新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纳入到学科顶层设计范畴。作为高校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公共关系学”,对教学的实践性效果要求高,在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代表性,新闻学专业的多数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虽然不同于实验实践类课程,却也都有较强的实操性要求。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内核较小,实践外延较大,其理论部分往往与实践实操技能密切相关,带有突出的实践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技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公共关系学课程,绝大多数都是课堂教学的理论课,而不是实验实训课,如果不在课堂上提升实践性教学效果,学生只听老师讲理论、讲案例,很难体会到新闻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听起来明白,做起来糊涂”的似懂非懂现象,而缺乏实操性技能的训练。这不仅仅是“公共关系学”一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其他如《舆情分析》《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传播学原理》《新闻编辑》等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都被赋予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复合型技能的重任,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这些课程都在培养实操能力上有所欠缺。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要求,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探讨提升实践性教学效果方面的模式。
2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分析
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总任务,并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模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紧紧围绕总任务和分解后的任务模块,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加以应用,自主在互动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该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从主体性地位退居指导性地位。情景模拟法,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创设相似或逼真的职业环境和实际操作的具体场景,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扮演职业环境和场景中的角色,虚拟地再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所涉及的职场事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对整个情景模拟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点评,并作出总结。这是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可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情景模拟法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并有诸多学者在研究,其教学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化和系统化。
虽然上述两种教学法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受到高校教师们的青睐,但是对于新闻学专业理论课教学来说,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熟悉任务情景或虚拟的职场环境,即学生不能在陌生情景下完成任务,而“公共关系学”等课程涉及到的教学情景,正是学生不曾经历过的、感觉陌生的情景,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学生不能进入任务完成的陌生情境中,他们缺乏创设这种陌生的任务事件和情景的经验,对任务事件缺乏应有的认知。换言之,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整个任务的理论知识和实施思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时,如果遇到问题,教师还需解答这些问题,并讲解相关的情景。情景模拟法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模拟再现公关事件,学生的主动性在于如何再现事件过程,在既定“事件”中解决既定的“问题”,而不是积极思考、主动摸索地完成一个任务,即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和任务考验,对于“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来说,这就是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小学生也能完成的、有着既定情景的“游戏”,有些类似于案例教学的“真人秀”版本,是对案例实践的机械、简单模仿,这个“游戏”缺乏现实生活的生机和灵动。然而,如果将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各自弥补缺陷,比如,任务驱动法不再需要创设情景,因为情景教学创设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有关情景;情境教学法不再是小学生也能完成的“游戏”,也不是表演现成案例的“真人秀”,而是带着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的任务,需待学生发挥能动性去努力完成。
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如前所述,就理论分析而言,我们认为,“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新闻学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模式,就是在任务驱动法的前提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法,使任务驱动法为情景模拟法减少“游戏”的娱乐性,增加生活的真实性,提高完成“游戏”的难度,并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规定的任务,增强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效率。与此同时,情景模拟法也为任务驱动法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情景,为学生在课堂上借助预设的角色身份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3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策略
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理论课程又有较强实践性教学要求的,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进行实践性教学,实际情形是:小部分适合纯理论讲解方式授课,大部分适合“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授课。因此,探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的实施策略,要分成三个步骤:首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确立公共关系理论教学与公关实务教学的课时分配方案,即划分出先期导入的理论内核部分和互动教学的实践性外延部分。其次,根据前文述及的“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的理论探讨,在实践中探索其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的实施策略,即创新的教学模式。最后,为这个创新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3.1 将“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授课和创新模式授课两部分
大学本科“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要兼顾理论梳理与实践体验,不能只专注于理论内容的灌输,也不能将这门课开设成实训课程,而是要两者兼顾,在课堂上不但完成理论教学,也要完成实践性教学。我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有48课时,全部安排为理论课时。成长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时,更喜好多样化的信息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应把理论课所有教学内容用一种固定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而应主动调整理论讲授与创新模式授课的内容比例,在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课时分配上找到合理方案。
根据“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可以将48课时的前16个课时作为纯理论授课,其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界定、公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公共关系法规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识记性的知识点,掌握的办法是理解和记忆,所以,在课堂上主要是纯理论讲解的授课方式。然后,将后面32个课时的内容安排为实践性创新模式授课,其内容包括:公关调研、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公关形象管理、公关传播、公关礼仪、公关舆论管理、公关议程管理、公关危机、国际公关等内容。
3.2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的模式设计
首先,让任务驱动法贯穿于该课程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公共关系学”实践性内容教学时,大致从公关调研、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效果评估、公关礼仪、形象管理、危机公关、公关专题活动等方面,制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总体目标,并且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分章节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的课堂教学专题,每个教学专题又是一个分目标,每个分目标就是某一堂课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任务。目标分解成任务的环节,要注意3个方面:①课程实践性教学总目标要描述清晰,一目了然。②分目标要服从于总目标,又与章节内容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进度配套。③课堂上的教学任务难度要适当,通过努力,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其次,根据可能的公关事件,依照已经收集的公关案例,进行情境创设。这个环节需要注意三个流程:①根据学号分布或者寝室分布情况,将学生分为3个阵营:第一是公关主体阵营,也即公关行为的实施者;第二是主要公众阵营,也即公关行为实施的对象;第三是外围公众阵营,也即公关主体与公众互动的观察者。②根据公关案例的实际情形,设计出公关主体与公众互动的事件流程,每个阵营选出几个人负责主要扮演事件情景中的角色。③第三个阵营作为观察者,派代表对情景模拟过程做好记录,期间可以与本阵营人员讨论,并且在情景模拟结束后,根据有关知识要点或者理论观点做出总结和评价。第三个阵营的同学也可以作为公关事件的外围受众,以事件的舆情参与者身份,参与到公关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各个阵营都可以选出若干人组建流程监控小组,专门监控本阵营的各流程环节,以便补偏救弊。最后,教师对三个阵营的角色扮演和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且提前布置下一次课的课堂任务和情景创设要求。
3.3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应用的评价标准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提出合适的任务目标和创设恰当的任务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发挥出强烈的积极主动性。而要创设理想的任务情景,就要使任务情景与现实生活相适应,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除了遵循以上原则之外,“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标准,可以从三个考核模块入手。
(1)内容模块,考核该教学模式在内容上是否涉及到课前布置任务、课堂情景教学、课堂总结与知识点提炼的流程。
(2)互动模块,考核该教学模式在互动形式上是否兼顾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互动能否顺利,是很重要的评价指标。
(3)效果模块,考核该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是否设计了学生自行在课后检查教学效果的环节,以及如何快速检查效果。
总之,3个考核模块的建立,要能够满足课程中每堂课教学的考核评价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根据模块来考核打分。并且,通过有效的评价考核,实现“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规范操作,进而形成可以应用到其他课程模式,有助于新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