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0-01-07费佳宝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工农村

卢 陈 费佳宝

(1.武汉轻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0 引 言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一定程度上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真实写照。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成为农民工市民化难以跨越的门槛,而农村户籍的农民工“难回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破解农民工回乡创业困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回乡创业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等政策文件,分别从改善回乡创业环境、提高回乡农民工人力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返乡创业帮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动因及理论意义

1.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动因

推拉理论最初是由E.S. Lee和唐纳德·博格提出,用于解释人口外出流动的因素[2]。同样地,农民工回乡创业现实动因也可以通过推拉理论来解释。

(1)社会因素。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的“推力”。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乏力、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迫使企业通过裁员来缓解压力,这加剧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难度。另外,城市务工农民工在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加之城市高房价和连年攀升的生活成本, 时刻侵蚀着农民工坚守城镇的意愿和能力[3], 许多农民工没能熬过城市的生活压力, 最后只得返回家乡另谋生计。

(2)政策因素。政策“拉力”的因素不断彰显。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在乡村发展方面国家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和资金倾斜,这无疑吸引大量农民工回乡投资建设家乡。同时,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也吸引着广大农民工回乡创业。

(3)个人因素。年龄、婚姻状态是回乡的重要“推拉”因素。年龄较大的农民工身体素质日渐满足不了城市高强度工作需要。同时,家里一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照顾,为了更好地兼顾家庭与工作,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乡就业或者创业。

1.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意义

(1)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带动周边村镇农民就近就业,从之前的“一人打工、一家脱贫”的模式向“一人创业、一方致富”模式转变[4]。此外,回乡创业也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解决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2)推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农民工在外打拼多年,积累和掌握了一定的资金和技能,视野得到了开阔。回乡创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种养业,而更倾向于特色种养、创意农业、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回乡农民工通过兴办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化经营,将销售领域延伸到网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创业项目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3)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治理能力。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接受了城市文化的洗礼,政治意识相对觉醒,民主与法制观念也成为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很多农民工回乡后积极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并踊跃投身于村委会民主选举中,将以往工作中学到的分工合作、扁平化管理理念引入村内治理过程中,这不仅改变原先落后的工作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治理方式的变革。

(4)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当前,乡村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各地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许多返乡创业者看中乡村文化的市场前景,纷纷投入到回乡创业浪潮中,以当地特色文化为载体,以新型媒介为依托,融入现代元素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不仅解决了乡村文化的传承问题,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5)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农民、农村赖以发展、生存、存续的基础。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乱扔垃圾、就地燃烧秸秆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5],返乡创业者的绿色发展观念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返乡创业环境待改善

(1)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资金短缺、行政审批难、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和扶持性政策[6]。但由于基层政府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工对国家出台的返乡创业政策不了解,尤其是公司注册流程和创业优惠政策,致使好的顶层设计在执行过程中遇冷,无法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未能让回乡创业者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2)创业审批程序较繁琐。一些地方政府未捋顺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服务市场、服务群众的意识有待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同样需要面临着较多的行政审批流程,在一些方面存在“管、卡、压”现象,如用地问题掣肘创业者创业规模的扩大。在创业初期,返乡农民工往往以自有房屋或土地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而“地难批”成为后期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梗阻。

(3)创业基础设施和保障有待完善。乡村在水电、道路、网络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使得货物难以流通、资金难以融通、信息难以联通,各类市场资源无法在城乡之间有效流动,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创业保障政策的“软”环境至关重要,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转移接续等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返乡后是否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软服务,也是返乡农民工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2.2 创业综合素质待提高,创业创新意识需培养

(1)创业者素质遇瓶颈。创业者素质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匮乏。首先,人力资本不足,影响创业意愿。回乡创业农民工一般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创业中面临的管理、生产、技术等问题难以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其次,社会资本不足,创业成本增加。回乡农民工普遍社会关系薄弱、市场信息匮乏,要获取有价值的创业信息和创业机会,这无形中增加了创业者的额外成本。最后,心理资本不足,缺乏承受风险能力。农民工的创业行为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挑战与风险,拿捏不准创业策略,缺乏创业的果敢,会导致农民工要么急于求成,遇到挫折,导致创业失败;要么盲目求稳,制约创业绩效。

(2)创业项目同质化。农民工回乡创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占20%,拥有高科技企业和独立品牌的企业仅占6%[7]。受限于技术要素,返乡创业者更加青睐于技术要求门槛低的休闲旅游农业,但由于各地资源要素相似度高,创业项目的同质化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同时,大多数创业者缺乏创新意识,普遍以模仿式创业为主,未充分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效益,缺乏地区化、特色化、差异化创新点。因此,创业者难以发现创业灵感,更难准确定位创业方向和创业种类,致使创业项目同质化竞争更激烈。

2.3 社会帮扶力量未形成合力,创业发展后劲不足

(1)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性不强。我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91万[8],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带动农户能力不强等“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前我国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处于创业发展阶段,自身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风险、创新研发压力。因此,由于自身发展的困境,新型经营主体难以带动返乡创业者。此外,新型经营主体与返乡创业者之间缺乏双赢的利益连接机制,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存在怕被拖累的忧虑,往往各自为营,不愿与返乡创业者之间进行资源与经验共享。

(2)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帮扶力度不够。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新产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化经营、网络化营销也逐渐成为回乡创业的热点,但由于技术、知识、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农民工往往望而却步。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创业培训平台建设,但由于科研院所和创业培训基地远离农村、特色项目和特色科目培训的效应不强、创业导师定点帮扶关系不稳定,未能有针对性地提供经营资源与技术资源,致使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创业者的热情和活力无法有效提升。

(3)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机制亟待完善。融资难已经成为了回乡农民工创业的首个“拦路虎”。在创业初期,尤其是农民工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更难获得金融担保公司的担保,致使农民工难以满足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核条件。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批程序繁杂、时间跨度长,极大降低了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因此,农民工不得不依赖于利息高、放贷快的民间借贷,这就增加了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从当前情况来看,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审批条件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

3 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路径选择

3.1 优化政府服务职能,改善回乡创业环境

农民工知晓创业优惠政策是其愿意返乡的必要前提,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和一流营商环境是回乡创业人员留得住的关键。

(1)开展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推介。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并因地制宜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的地方创业优惠政策,确保各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同时,各地方政府应围绕创业者关心的创业奖补、金融信贷、园区建设、职业培训等相关政策进行多方面、全链条地宣传与讲解,扩大政策的知晓面,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回乡创业政策的优惠力度。

(2)深化创业商事制度有序改革。政府应围绕创业中办事慢、多头空跑、奇葩证明等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努力做到准入零歧视、审批零拖延、服务零距离,为创业者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9]。一方面要减少审批程序,政府主动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权力下放到下级各部门,缩短创业项目的审批时间,解决创业审批难、多头空跑、管卡压的问题,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优化登记注册制度,采取网上办理渠道与一站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三证合一、一码一照、一址多照”在农村创业中落实,降低办证制度成本,提高办证效率。

(3)推动创业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政府应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瞄准农民工最期盼和最需要的设施精准投入,补齐道路、供水、电网、物流、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之间资源互联互通,让回乡创业者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创业资源。同时,政府应大力推动乡村网络和物流体系建设,不断缩短城乡间的“空间距离”,实现农村的优质农业产品出得去、城市的资金与人才也进得来。

3.2 改变创业者传统观念,增强项目创新性

创业者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地方特色,着眼于市场发展趋势。

(1)立足市场调研,定位创业项目。针对创业项目难找的困境,创业者要学会进行市场痛点分析,对创业地区的行业类型、消费情况、竞争对手、市场价格等作系统的信息收集,然后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发现市场需求的分布与发展空间,市场空缺代表未来的市场容量。因此,创业者要合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资金、人脉、技术力量等资源定位创业方向,做到精准投入。

(2)依托产业融合,开发特色项目。创业者应转变传统的创业模式,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利用互联网+乡村产业的方式扩展创业空间,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餐饮业等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创业者应学习借鉴示范企业的产业模式、管理经验、销售渠道,在深度挖掘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力争把当地特色小门面、小作坊发展为网红店、连锁店、品牌店,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和开发特色项目,避免过度低端化、同质化竞争。

3.3 汇聚社会强农惠农力量,增添回乡创业的新动能

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为创业产业增添活力、为创业者拼搏增强实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增强动力。

(1)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农民工回乡创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助力必不可少。首先,需增强“领头羊”自身实力。通过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风险保障、技术支持、融资渠道,克服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发展困境,消除其“带不动”的顾虑。其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模式。在倡导“义务”帮扶的同时,也要兼顾帮扶利益的问题,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合作入股方式构建有效的合作双赢关系,从而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2)发挥金融组织的帮扶作用。农民工回乡创业,金融机构的资金帮扶是关键。引导涉农银行加大对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发展银行要把扶持性金融资金更多投向农村地区,鼓励各行简化申请程序,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同时也鼓励各乡镇银行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乡镇网点覆盖率[10]。此外,激发新型金融组织助力乡村发展的活力,鼓励通过众筹、互联网金融以及抵押股权或债权等方式,增加创业融资渠道,缓解农民工创业资金的瓶颈约束。

(3)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培训作用。打造善创业、会创新、懂经营的新型职业队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培训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创业前期的基础培训。高校教师对创业融资、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基本创业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农民工创业水平和心理抗压能力,激发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其次,创业中期的技能培训。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工进行专题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创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第三,创业后期的项目实训。创业导师针对农民工的创业方向和发展定位,帮助创业者完成企业项目策划书,指导农民工做好企业战略抉择以及市场前景分析,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