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

2020-01-07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犯罪法治

校 莉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0 引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入且全面的影响。在不断增多的网民中,大学生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7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设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基地。高校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尤为必要。

1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织,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关键时期,面对众多诱惑容易丧失理智判断,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所实施的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危害网络安全类;②通过互联网制作或者复制、传播色情信息,危害社会公共秩序;③侵害公、私财产类的犯罪;④运用互联网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⑤通过网络对其他公民进行侮辱与诽谤、侵犯他人人身权的犯罪。与原有犯罪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群体的网络犯罪凸显出犯罪主体的高智商性、犯罪自身虚幻性、犯罪方式的隐蔽多变、危害后果的严重性等鲜明特点。

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出现的“分期”“网贷”“裸贷”等看似便利可靠的消费行为,成为了潜在危机。另外,现代网络的诈骗形式多样,手段五花八门,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不少危害。如何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是每位教职员工以及在校大学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也是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的重点。

2 信息化时代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育中法制观念不强

目前,网络犯罪陷阱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利用信息化终端接收网络犯罪信息并实施网络犯罪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高校普遍性存在着对依法治教和提升学生法律素养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作为普通工作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乃至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2 高校法制教育成效有待加强

由于功利化和适应社会短期需要的倾向,高职教育完全意义上是应试教育的延续,教育的目的仅仅是帮助学生取得社会短期之内的认可和帮助就业,而非传道、授业和解惑。各方面对于各类文凭证书和学生毕业分数青睐重视,而忽略了法制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使法制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容易流于形式。

2.3 法制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一方面,非法律专业高校在整个师资配备和课程体系设计中,不够重视法律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导致高校缺乏法律专业师资和完善的法律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普法教师是由非法律专业人员暂时承担,例如:思想政治部、团委、学工处、宣传处甚至后勤的工作人员担任,法制建设工作也是由纪检处、保卫处等工作人员承担。影响了普法教育、法制建设的最佳效果。

2.4 法制教育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过程中,高校普遍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还存在着法制建设内容不健全、程序缺失、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等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的法制教育中考核的方式是闭卷考试和考核作弊率,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校通常追求的主要是普法考核的高分数和低犯罪率,而对于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关注不够。

3 信息化时代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

3.1 构建完善的高校法律课程体系

针对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来展开法律理论教学。让在校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创新法律教学课程,通过案例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具有基本法制观念。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完整地介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把各部门法的基本精神讲解透,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法制观念。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应避免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法律知识讲解,更应该着重进行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培养,使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懂法守法,在行动上具备法律思维,做到懂法理、重证据、讲程序,用法律保护自己。

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注重法律知识学习,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学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开设法律选修课,开设一些基本部门法类的公共选修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这些公共选修课可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各部门法的基本法,如《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法》等。大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后,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学习一些基本法律选修课,学习社会主义基础法律知识,具有较为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有利于全面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以积极姿态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制教育带来的新内容。

3.2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未成年人教育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其综合素养,包括法律素养,而教师正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入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其次,要将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纳入教育系统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搭建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平台,设置必修课、积分课等,有重点、分阶段组织教师法制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利用知识考评严格教师法律知识学习,并将学习学时数、学习结果纳入教师年度继续教育考核;最后,要引导教师将学习的法律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法律教学评比、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评比来检验学习成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法律素养。

3.3 建设法律知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互联网,建设法律知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高校“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进程。

首先,依托互联网构建法律知识学习系统。一是构建面向高校学生的各类法律法规原文网络知识库,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原文,全面深刻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学生从根本上观全景、知全貌、懂联系,培养良好的学风,引导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二是要构建适于高校学生的各类法律法规网络解读库,根据高校学生的法律盲区和容易发生的违法违规事件,依托高校教师、社会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各类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法条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法条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守法意识中。三是要构建直观活泼的案例数据库,应尽可能通过案例等直观、活泼的方式宣讲重点法律知识,寓教于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法律底线是什么,什么行为会触犯法律底线、如何规避违法违规事件,从内心实际做到知法守法。

其次,构建重实效、易获得的法律咨询服务系统。一方面,通过建立一体化咨询服务中心,构建集电话咨询、网站、QQ、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法律服务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全天候、高品质的在线法律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各院系设置实体化法律咨询服务点,改善服务条件,统一服务场所标识、指引和服务功能设置,现场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学生法律困惑,同时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依法维权等法律援助服务,及时将违法违规事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在线学评系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积分与学生选修课程积分打通使用,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法律知识,切实推动高校法制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3.4 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构建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着力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培养项目,产出立足重大现实问题的教学素材,搭建科研与教学的畅通转化平台,将法律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运用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如组织学生观看大学生犯罪等纪录片和电视短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辩论赛,开设普法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机会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和司法部门及律师事务所合作,定期聘请法律管理专家和律师等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制讲座,在高校营造知法守法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4 结语

高校法治教育作为全社会法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法制教育成败。提升高校学生综合法治素养,不仅是依法治校的关键,也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高校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高校学生喜好的网络获取方式,针对现实问题,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全面谋划,逐步形成完善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犯罪法治
公园里的犯罪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Televisions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环境犯罪的崛起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